(已解決,謝謝大家賜教)

cmy004 wrote:
R7在電子快門與高速...(恕刪)


有一次用電子快門發現建築物變形得嚇人後,就只用機械快門,但成像依舊不穩定

我再試試看如何調整到可以穩定拍攝出一定成像品質的照片
這不就空氣熱對流嗎 越長焦越明顯

而且對流本來就是非固定型態 不是說某天某地一定有或一定沒有

同場景時有時無本來就很正常
不是热空气对流问题

建议询问canon官方
kelvenhuang wrote:
重點是飛高高一樣糊,...(恕刪)


你是用快門優先拍的嗎?
也許是自動光圈縮到太小繞射了?
kelvenhuang wrote:
過去8年一直...(恕刪)

看照片的熱擾動,應該都是來自噴射引擎後方所噴射的熱氣流所造成的熱擾動,這種熱氣流的溫度比柏油路遇太陽照曬後產生的熱對流要強的多,您可以順著引擎後方的直線距離看過去,就知道此範圍的畫面就像被抹過一樣糊糊的!

而且噴射引擎所造成的熱擾動,比較容易發生在引擎噴射範圍有屏障物時,如起飛時噴射到跑道;飛行時噴射到尾翼…
本人非專業人士,或許你可以試試看

1. 關掉R7上面的機身感光元件防手震
2. 從機械快門改用電子前廉快門
原因就是6D是FF / R7是APS-C 兩者本來就存在著畫質的差異再加上CANON的無反目前感光元件都非目前主流堆疊式畫質會再差一點( 有聽說R7MK2將會搭載堆疊式感光元件 ) 你目前的解決方式我建議把SIGMA 100-400 換成 RF100-400看看沒經過轉接會不會理想一點換428/640這種鏡頭你一定不肯.......其實很多人會說APS-C機身有1.6X的優勢所以利於拍鳥拍飛機這是在接上高解析鏡頭時它的優勢才會出來( 減低的成像跟不用降對焦速度達到一個平衡以至於可以接受 )
應不是單一因素做成, 用 fish bone diagram / 5 why 方法去遂項分析排除

首先, 照片2 你認為是正常的6D, 左下藍頂建築物上文字 "ISO9001.. EPP" 都是模糊了一小片地方, 但其他文字又是正常, 似是引擎熱氣流造成.

其次, 照片1 是整張照片由近到遠所有地方都沒有sharp 位.. 不是熱氣流造成. 拍這類飛機應需要pan 鏡追蹤, 你肯定快門速度足夠凝定 ? R7 所需快門速度比6D 為高.

要排除是否以上問題很簡單.. 上三腳架拍相同距離死物, 就是你照片2 那藍頂建築物. 如果成像正常, 就是熱氣流 / 快門速度不足造成.

如與熱氣流 / 快門速度無關, 那就先試關掉 Sigma 100-400 OS 防震, 我不知你 Sigma 100-400 OS 有沒有 mode 1, 2 之分. 一般pan 鏡追蹤廠方建議用 mode 2.. 也可能是 OS 防震失效

再不是, 試電子快門 vs 機械快門, 單張 vs 連拍有沒有分別, 會不會是 Sigma 100-400 不夾 R7 有諧震
有三張照片的焦距光圈快門ISO等數據
也許可幫助判斷
andyee425
把樓主的照片下載下來,這些數據都有。
kelvenhuang wrote:
不少先進都認為是大氣擾動,當然,這個因素是一定存在的,只是拍機多年,不論是在任何季節的桃機、成田、羽田、福岡等機場,未曾在6D及X-T1上看過如此成像,看到這次在R7拍攝出的成像真是「驚為天人」(慘不忍睹)

是嗎?
所以6D也是亂抹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