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11210 wrote:
但NEX也就只有KIT餅乾鏡這問題比較嚴重而已啊,
縮光圈之後的表現也還不錯,
而且除了最初代的機種外,後來出的機身都有不錯的數位修正,
我不大懂為什麼很多人一直停留在初代機身搭KIT數位修正又不佳的深板印象,
每次SONY有新東西出來就在那鬼打牆跳針猛酸鏡頭表現。
(最常見的就是鏡後距問題與邊角畫質)
更不用說被截圖吃豆腐的案例了,
從我當初跳微單前作功課一直到現在,
就覺得NEX很常被一些「神剪手」陰到,
來說說最近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好了,
當初P家GX7發表時,這篇的24樓截了一些圖作比對,
看似GX7的表現比5R好很多,
我起初也十分驚豔GX7的表現,還特地連回國外原網站看實拍圖,
結果不看還好,一看無言,
大家可以到該網站看看GX7和5R的test images大圖
要斷章取義我也會:
我很好奇當初狂酸NEX邊角畫質的M4/3眾看到GX7的實拍邊角作何感想?
當初NEX初代機身邊角表現不理想就一直裁邊角圖狂踩,
這次GX7邊緣畫質不如5R就改裁中央比較利的部份點點點
也不見M4/3用戶出來主持公道,
用當初要求NEX邊角畫質的標準來要求GX7。
還有這棟樓也是,
M4/3機種基本上就是喜歡強化邊緣對比,
給人比較銳利的感覺,
在部分情況佔優(如字體邊緣、毛髮…等)
但後遺症就是抹得太兇,
所以一些平面細節與紋理會流失得較嚴重,
躁點也較多,去DPREVIEW點人臉部份開高ISO看看就知道了…
(人臉部份應該不算畫面中央了吧)
1) 你們兩位引用的圖, 目的是在測ISO, 不是測銳利度
2) ImagingResource沒有NEX 5R的測試, 我只能比較GX7與NEX 6. 光圈全開
GX7的ISO=200, NEX6 =100. 截圖位置在右下角
廣角: P14, E16


望遠: P42, E50


3) P 14-42X vs E 18-55 @ slrgear
(不過NEX 5當時應無數位修正, 若有興趣也可看E 16-50的表現....仍不及14-42)
廣角, 光圈全開

廣角, F5.6

望遠, 光圈全開

望遠, F8

4) 有人用E 16打Fuji, 打M43時, 誰出來主持公道?
有人說M43是夕陽產業時, 誰出來主持公道?
有人說M43畫質可比擬手機時, 誰出來主持公道?
大家討論難免會有錯誤. 有錯誤指出來, 就是在平反找公道
我覺得這方面您已經做得很好
5) E 35 vs P 25 @ DxOM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