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Sony無反全幅微單A7及A7R對Canon所帶來的衝擊

l111210 wrote:
但NEX也就只有KIT餅乾鏡這問題比較嚴重而已啊,
縮光圈之後的表現也還不錯,
而且除了最初代的機種外,後來出的機身都有不錯的數位修正,
我不大懂為什麼很多人一直停留在初代機身搭KIT數位修正又不佳的深板印象,
每次SONY有新東西出來就在那鬼打牆跳針猛酸鏡頭表現。
(最常見的就是鏡後距問題與邊角畫質)

更不用說被截圖吃豆腐的案例了,
從我當初跳微單前作功課一直到現在,
就覺得NEX很常被一些「神剪手」陰到,
來說說最近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好了,
當初P家GX7發表時,這篇的24樓截了一些圖作比對,
看似GX7的表現比5R好很多,
我起初也十分驚豔GX7的表現,還特地連回國外原網站看實拍圖,
結果不看還好,一看無言,
大家可以到該網站看看GX7和5R的test images大圖
要斷章取義我也會:

我很好奇當初狂酸NEX邊角畫質的M4/3眾看到GX7的實拍邊角作何感想?
當初NEX初代機身邊角表現不理想就一直裁邊角圖狂踩,
這次GX7邊緣畫質不如5R就改裁中央比較利的部份點點點
也不見M4/3用戶出來主持公道,
用當初要求NEX邊角畫質的標準來要求GX7。

還有這棟樓也是,
M4/3機種基本上就是喜歡強化邊緣對比,
給人比較銳利的感覺,
在部分情況佔優(如字體邊緣、毛髮…等)
但後遺症就是抹得太兇,
所以一些平面細節與紋理會流失得較嚴重,
躁點也較多,去DPREVIEW點人臉部份開高ISO看看就知道了…
(人臉部份應該不算畫面中央了吧)


1) 你們兩位引用的圖, 目的是在測ISO, 不是測銳利度

2) ImagingResource沒有NEX 5R的測試, 我只能比較GX7與NEX 6. 光圈全開
GX7的ISO=200, NEX6 =100. 截圖位置在右下角

廣角: P14, E16


望遠: P42, E50


3) P 14-42X vs E 18-55 @ slrgear
(不過NEX 5當時應無數位修正, 若有興趣也可看E 16-50的表現....仍不及14-42)
廣角, 光圈全開


廣角, F5.6


望遠, 光圈全開


望遠, F8


4) 有人用E 16打Fuji, 打M43時, 誰出來主持公道?
有人說M43是夕陽產業時, 誰出來主持公道?
有人說M43畫質可比擬手機時, 誰出來主持公道?
大家討論難免會有錯誤. 有錯誤指出來, 就是在平反找公道
我覺得這方面您已經做得很好

5) E 35 vs P 25 @ DxOMark

ssword wrote:
1) 你們兩位引用的...(恕刪)

這些引圖很有說服力
不知有沒有圖中央的比較?

因為通常都會說APSC片幅比較大, 邊緣比較難顧好...
ayler wrote:
這些引圖很有說服力 ...(恕刪)


1) ImagingResource:
中央部分
GX7與NEX 6. 光圈全開
GX7的ISO=200, NEX6 =100. 截圖位置在中央

廣角: P14, E16


望遠: P42, E50


2) SLRGear:
NEX7已經有做數位修正

廣角


等效50mm


望遠
ssword wrote:
2) ImagingResource沒有NEX 5R的測試, 我只能比較GX7與NEX 6. 光圈全開
GX7的ISO=200, NEX6 =100. 截圖位置在右下角(恕刪)

E16這支鏡頭我有,
光圈全開畫質會慘輸應該無誤,
建議使用者縮到f5.6以後會較堪用,
另外接上廣角轉接邊緣畫質會好上不少。

ssword wrote:
3) P 14-42X vs E 18-55 @ slrgear
(不過NEX 5當時應無數位修正, 若有興趣也可看E 16-50的表現....仍不及14-42)
廣角, 光圈全開(恕刪)

基本上這網站用NEX5測的結果看看就好,
因為NEX5沒數位修正,
該網站還有NEX7接16-50的評測,
表現竟然比18-55還好很多= =
(大家應該都知道16-50這支如果沒數位修正邊角有多慘,E16都不及它的慘烈啊~)
除非您還在使用初代的NEX5或3啦!

至於鏡頭評測麻~
我個人建議版友們可以多參考幾個網站或實拍,
推薦幾個:
ePHOTOzine、PHOTOZONE、SLRGEAR、DXO…等

而吉姆林大也有作過類似的實拍評測,
可以看【這篇】參考看看(都可點擊開大圖),
裡面P家的14-42、S家的18-55還有O家的12-50都有登場,
至於各鏡頭搭配機身的實際表現如何,
就讓版友們看過後自行評判吧~~


另外,如果有版友對各機ISO值表現有興趣的話
個人強推DPREVIEWIMAGING RESOURCE
前者有局部格放的比對,後者則可選定機種後全畫面放大
不過有些機種有灌水情況,
所以還是要稍稍作些功課才不會被誤導。




l111210 wrote:
但NEX也就只有KI...(恕刪)


l大,您辛苦了!!

只能說認真您就輸了,這是小弟玩SONY alpha系統這四年多來的體悟!!

路過...

只會讓CN家有更便宜的全幅相機,廠商不會坐以待斃,所以要放鞭炮,有競爭消費者才能獲利

但會買A7R,希望手上十幾顆CY跟R鏡廢物利用,成相不要太差就好

PS.Sony安控1080p的20x Zoom module橫掃市場用的就是Canon zoom lens
魯獅 wrote:
您是說Canon的E...(恕刪)

是可自動對焦,但是……不建議這樣做

A7r還是套个老頭玩玩就好

試玩過一下,白平衡、超廣红移有待解决,興許那是一部工程機…
衝擊一定是很巨大啦

現在誰沒用過5D3,6D這些全幅機身?
重死了

一台價格一半, 重量一半不到的全幅隨身機, 不買嗎?
絕對買

之前看一堆人不懂裝懂的訴說FF裝不進NEX機身的言論就覺得好笑

sunmacau wrote:
是可自動對焦,但是…...(恕刪)



蛙!!! 有人玩過了!!!


請問超廣紅移是怎麼回事?
不知有沒有人跟小弟一樣
有一部分就是衝著5D3體積去買的
小弟手很大機身太小我真的很不習慣
外型體積大但也剛好符合自己的手掌
操作起來很順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