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來新的拍攝內容會在261這層蓋下去
[百步蛇] 老大的氣勢總是沉穩內斂卻又同時霸氣外顯

#262[斯文豪氏赤蛙] 俗稱的鳥蛙,有著典型赤蛙科的膽小性格...


#263[梭德氏帶紋赤蛇] 不拍可惜想拍又頗頭痛的難搞美蛇...



#264[小蟪蛄] 好久不見的小傢伙,羽化的位置真是有夠難拍...


#265[三角蜻蜓] 比天空藍還奢侈的重金屬藍,個人超喜歡的物種~

#266[台灣姬蟬] 今年剛好一雄一雌,下次補考大概就是明年了...


#267[紅竹蛇] 隔幾個月沒拍,都快忘記怎麼拍紅竹蛇了...


#268[台灣深山鍬形蟲] 車停在路燈下,恰好遇到自己飛過來的南台深~


#273[長臂金龜] 現在正是屬於他們的季節,小小樹枝上掛八隻真是壯觀~

#274[季節末的高砂深山]
對於成體只能活幾週幾月的物種,總是希望活著時的目標皆順利達成
雖然知道,大部分都會是失敗收場,可能羽化失誤、命喪輪下或遭到捕食
無論如何,至少熱季活動的成蟲,每隻個體都曾有彼此競爭的機會
但對於這種季節末才遲遲出來的,會不會從出土到死亡都沒見過同類
每每想到如此,就覺得很難過
蟬也是蟲也是
時節一過,各自殞命沒有例外,長臂的開始是高砂深山的結束
季節更替展現在蟲子族群的興衰上,有時候還真是直接的相當殘忍
山上的時序運行總是非常鮮明,只是快的有點令人無所適從阿

#275[刀鍬形蟲] 週末跟颱風一起抵達,只好貼舊圖過過癮~


#278[中國樹蟾] 颱風雨來的時間太尷尬,跑兩天都槓龜收場~


#280[彩裳蜻蜓] 今年還沒在這個往年總是多次造訪的水池裡拍到彩裳,有點難過~

#281[北埔蟬]
季節過後就只能期盼明年再相見
每年都會如此,沒有可以例外的
似乎正因為準時出現也準時結束
日暮後的聲音不再如幾週前響亮時
那種生命正在消逝的感受也特別強烈
順利完成繼起生命任務的也罷
或者成為食物鍊一部份的亦然
無論結果如何,都已克盡心力
誰也逃不過,曾經的生命終將逝去
但下一世代的延續也將緊接著展開
雖然我只是個紀錄者與旁觀者
明年也能見到熟悉的物種再次活躍
第三年跟北埔,季節末的心情還是很複雜
看著你們出土定著背裂翻身展翅完成羽化
好像跟拍攝的個體都認識一輩子似的
不帶相機,只在黃昏前聽君高歌一曲
聽不懂你們的語言,卻是心有戚戚焉
也許只是一廂情願擅自投射的情感吧
總覺得最後的歌聲裡似乎帶點不捨
那就約好了,咱們明年再見吧...

#282[台北赤蛙] 這裡的環境狀似穩定,潛在的危機卻從來沒少過
這晚走在田埂上,隱約聞到農藥味,北赤的棲地已經所剩無幾,真是令人擔憂

#287[白梅花蛇] 巧的是去年遇到幼蛇的日子只與今年差一天
看來這季節應該是白梅花幼蛇孵化的熱季,小時候塑膠質感好強烈~

#288[金線蛙] 壯碩如牛,膽小如鼠,用來形容金線蛙最適合不過
赤蛙科外觀大多很有肌肉感,但主要成員卻幾乎都是俗辣
而且越大隻越壯的就越警戒,所以虎皮最膽小,金線其次
早期於中南部當作食用蛙種,可以想見原本數量應該不少
但隨著棲地萎縮與農藥污染,漸漸的只剩少數地區有穩定族群
外在可見的威脅轉身躲過就好,大環境的惡化卻是溫水煮青蛙
不知不覺,這些曾經美好的物種就從身邊慢慢消失,渾然不覺
最後也終於進入保育類名單當中,這真是多麼令人不勝唏噓阿...


#289[渡邊氏長吻白蠟蟬] 在北部不算難找的物種。但在南部就相對比較少見
既使如此,這幾年在南部山區偶爾還是會遇到,只是每次停的位置都很高
大部分都是七八公尺以上,就算只用看的都很吃力的高度,喜歡賣高的物種...


#290[魏氏奇葉螳螂] 螳螂是姿態與表情非常令人著迷的物種
拍攝時,總是氣定神閒的在鏡頭前整理觸鬚、清潔前肢,淡定而優雅
移動時,則會搖頭晃腦的模擬風吹擺動的樹枝,逗趣的動作搭配嚴肅的表情真是絕妙~

#291[藍黑蜻蜓] 個人蠻喜歡的一種蜻蜓,雖然牠總是不太喜歡停下來...


#294[梭德氏帶紋赤蛇] 這種蛇貼很多次,再貼總會有些心虛
但也沒辦法,最近很常遇到,自己又很喜歡,不拍真的很可惜嘛~~


#296[巨型上戶蜘蛛] 這隻不小,沒攤平的足展應該就有過十公分
雖是穴居型的物種,偶爾還是會遇到在外面遊蕩的,恰巧都是雨天
大概是慣居的洞穴遭到雨水淹灌,迫不得已出來閒晃躲避的吧
因為無處可躲,這種遊蕩的個體攻擊性特強,稍有動作就抬起身軀露出毒牙
人是相對高聳立體的威脅,身子就必須抬得特高,結果就後空翻摔倒露出腹面
在充滿威脅緊張的氣氛下看牠翻倒跌坐地面,還真不是噗茲一笑就可解決的~


#303[環紋赤蛇] 小弟比較固執,聽說北上拍到的機會高很多
個人還是堅持在南部尋找,總算再次相見,還真是可遇不可求阿
很喜歡這種艷麗亮眼的警戒色,只是非常躁動,無法好好打燈很是困擾...

#305[三角蜻蜓] 上次沒拍到這個姿態,這週只好乖乖回來補考~

#307[善變蜻蜓] 剛接觸生態攝影時,練習手動對焦捕捉飛行畫面的好對象~
其實很美,翅膀紋路非常細膩,可惜太常見而容易被忽略,很久沒對他按快門了~


#308[豎琴蛙] 短短肥肥非常可愛稀有的青蛙
也是台灣少數會自己築巢(泥坑)培育後代的蛙類~

#309[閃電蛺蝶] 跟我極度無緣的美蝶,找三年只給我一分鐘的短暫邂逅...

至少終於拍到還算清楚的畫面,既使場景差且不是新蝶也還是開心好多天~~

#312[短肢攀蜥] 黑綠相間的條紋實在有點帥~

#315[豎琴蛙的泥坑巢與蝌蚪] 個人對於這種獨特的生態習性特別著迷
台灣的兩棲類當中,豎琴蛙是唯一已知會挖洞築巢作為繁殖場地的蛙類
巢穴通常藏在水池旁植物根部附近隱蔽處,雄蛙會躲在洞中發出叫聲吸引雌蛙
鳴聲兜兜兜的,很像撥弄琴弦發出的音律,是故名為"豎琴"蛙,相當適切優雅
這種築巢行為跟艾氏樹蛙利用樹洞或竹筒作為繁殖場域且有育幼行為的狀況稍有不同
不論如何,兩種現象都是很吸引我的生物行為,在此與各位分享~~

#316[雄紅三線蝶] 體色跟背景很搭,幾次不長眼都是蝴蝶飛起來才看到...


#319[雄紅三線蝶-雌] 又名瑙蛺蝶,不知命名原則是否有關

但紋路質感確實挺像瑪瑙的,可惜透過相機呈現出來的結果落差很大

#323[環紋翅蛇] "紅節仔"鄉下的人都這樣稱呼,意思是紅色雨傘節
到一個地方我習慣會請教當地居民,一來打探生物出沒習性,二來也算是拜碼頭打招呼
讓他們知道我不是可疑人士,不用特地報警攔查 @@
這裡的居民表示當地有兩種蛇很常見,一種是節仔,即所謂的雨傘節
另一種身體黃色並有橘紅色斑紋,主要都住在樹上,我猜是大頭蛇
自己在這山區找的經驗上,確實也是這兩種蛇還算常見
而且他們認為所謂的紅節仔,就是前述兩種蛇雜交的後代
有趣的是不只一個人如此認為,並且因為是雜交,所以特別毒~
黑白雨傘節被菊紅大頭蛇染色,結果就產生黑紅體色的紅節仔
有點道理但沒有根據,人們總是習慣用自身的經驗,去解釋不清楚或無法理解的事情
在某些很傳統的地區,這其實很常見,在名詞上犯錯,在系統分類上犯錯
社會上有些人並不是故意不夠專業,有些錯雖然誇張,但既使我們比較懂
也沒有故意去嘲弄或貶低他人的必要,我們懂得其實也只是皮毛上的基本認知
或許他們對於當地物種出沒習性的掌握度,卻是我們永遠也比不上的...
換個角度思考,我們就真的有比較懂嗎?假若不是,既然如此
不妨用輕鬆的角度去看待當地居民的想像,不也是一種浪漫嗎?

#327[環紋蝶] 對我來說這有點像是迎賓蝶,這兩年每到某處第一隻出來會客的都是他~

#330[台灣鈍頭蛇] 星期六晚上一個人跑去夜探原始林
自恃去年曾鑽過幾次,當天拖到傍晚才進入山區,白天沒先走過真是大錯特錯
不想砍草傷害生命,一路都用撥的移開擋路的植物,回程才發現剛走過的路跡已經消失
樹林也開始起霧伴著雨勢,一個人在完全沒訊號的山區,找不到下切回林道的路徑...

後來才發現鑽的路徑,是有點往反方向繞進來的角度,藏匿在糾纏不清的黃藤當中
進來時可能剛好順著植物生長方向,撥開的樹葉很順的又把路跡蓋起來
因此怎麼看都不像能通過的出入口,何況又是藏在與林道相反的位置
這種感覺真是有夠差的,既使其實只在原地迷失五分鐘...


#335[枯葉蛾] 虛實難辨,低調樸實
擬態為枯葉,外型相當有誠意,連葉柄、葉脈與葉面傷損都做得維妙維肖
觸角收併時恰好連接頭頂的葉柄與翅膀上的葉脈,其擬態的細膩度又令人更加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