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光圈鏡頭,光圈不用全開
我想F2.8,應該就不適用於先對焦再移動的構圖

這下問題就是
選周圍的對焦>對焦點太集中,而且準度沒有中央來的好
只選中間->移動後會脫焦
移動構圖後對焦
脫焦的情形
我拍攝時也是有
但是說真的要改善真的只有縮些光圈一途
當然你也可以選鄰近的對焦點再拍攝
但是個人覺得太慢了
所以還是選擇中央點對焦後在構圖

我想每個兔子的使用者都希望對焦系統能改善更好些
但是我們又不是開發者
只能想辦法用技術改善這問題
這是我的看法嚕

其實大光圈鏡頭的使用要很小心
像我用24~70 L這顆
也是F3.5起跳居多
F2.8我很少用

譬如這張就是F3.5所拍攝的



這張也是



以24~70這顆來說
70端的F3.5
景深真的算很淺了

這張是51mm端的F2.8



67mm端的F4
芒草隨風擺動
我怕會脫焦所以縮了些光圈




而通常越厲害的人
光圈縮的越兇
最大光圈的畫質通常也是最差的
紫邊抑制和銳利度都會比較差
當然某些鏡頭除外嚕
譬如:135L這怪物等級的鏡頭


還有感謝為我加分的網友
這年頭的01還會給這種不怎樣的文章加分
真的很少見


以上參考看看嚕

先對焦在構圖的脫焦率 跟 鏡頭焦段有關

越廣角 脫焦率越高 反之 長焦鏡的脫焦情形較不嚴重

因為廣角鏡頭的轉動角度比長焦鏡大
角度越大 偏離焦平面越多

24L, 35L vs. 135L 各位可以試試看
先對焦再構圖 哪一顆轉動的幅度較大?

(在紙上畫個圖 也可以判斷)
XTR-tang wrote:
先對焦在構圖的脫焦率...(恕刪)
真的
哈哈
越廣的鏡頭移動構圖的範圍也就更大了
若沒記錯,5DII中央對焦點來有另外四個隱藏的對焦點輔助對焦,
所以單論中央對焦點5DII其實沒有那麼弱,
若有使用週為其他對焦點,相對比起來還是會有差別!
至於對焦點過去集中,
1系列也只有好一些...
如過5DII的對焦點排列起來是菱形,
那1系列就是橢圓形,
而上下左右的位置範圍是不會差太多!
5D II好不好,端看使用者怎麼去使用!
希望未來的5DIII CANON可以可以下放7D的對焦系統!
有新貨就要與大家分享..這是01的精神! http://www.wretch.cc/album/pokielin
如被攝物是移動中的,使用連續對焦來抓,對焦點若不夠或分佈不廣,直接會影響到構圖,有比較大的限制。
攝影、音樂、電玩 http://www.wretch.cc/blog/sgs14132
pokie wrote:
希望未來的5DIII CANON可以可以下放7D的對焦系統!
那就可喜可賀了

那5D II下一代會更搶手了
我覺得還是要回歸原來正確的對焦


如果甚麼都用中央點對焦 就能解決的話


那何必做那麼多對焦點的相機?? 只做一個中央對焦點不就好了?


D700的51點對焦 不全都是雞肋嗎?


不過也要對焦點隨點測光連動才會顯得強大
Canon 5D3, Honda civic8, http://blog.xuite.net/luckyjacky/wretch
canon247 wrote:
e兄您是指由即時預覽時增減ev值的方式嗎?
還是小弟認知錯誤?
要是以即時預覽模式
相信即使7d加強的對焦性能也會大打折扣
要是有連動測光的話
直接由機身在調整對焦點時就可以盡量避免測光問題
尤其在反差大的場景...(恕刪)


也許今後我應該修正一下說法,不然會有人誤以為我是反對而反對。

對焦連動測光固然有它的方便,但器材畢竟是器材,而且有它的極限,但人的想法不必受限,這才是我想表達的意見。

就算那個幾個點可以測光與對焦,不在對焦點上的東西,不是可以開Live View 來拍嗎?

而且光圈大到一定的鏡頭,考慮到廣角鏡曲面合焦的問題,相位差自動對焦肯定沒有Live View配手動對焦來的精準。

另外光圈快門調一調(或是EV值調控),Live View 就直接告訴我們,相機的寬容度可以利用現場光拍到甚麼程度。

就算7D,1D系列自動對焦與測光做的再好,某種程度上還是比不上看起來不專業的Live View。

測量反差大的場合,論器材的使用上,我個人認為 入射式測光表≧用LCD看≧相機的反射式測光表
XTR-tang wrote:
先對焦在構圖的脫焦率...(恕刪)


原來是這樣

難怪24L整天脫焦

還想說長焦比較易脫焦

因為景深比較淺

原來是相反
From Hong Kon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