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yama0083 wrote:這會打到1Ds系列的...(恕刪) 5D系列那個塑膠或鎂合金殼一點用處也沒有,就已經有一些機殼自然裂開!早上起來發現我心愛的無敵兔裂開啦!!!!!(更新在1樓)請檢查一下你的螺絲....5D系列最重要還是內部緩衝系統與要金屬用料才是重點!否則再好對焦系統,在FF笨重反光鏡磨損下,很快邊緣就失準,在多對焦點也無用!剛買的5DII對焦屏噴出...(1/31更新)[首例]5d2對焦屏噴出
拉巴王 wrote:小弟是沒那財力換系統...(恕刪) 樓主:CANON目前性能還是比NIKON還高,並不是沒有能力,而是策略上考量,造就這樣結果!在CANON整個鏡群,特別是炮鏡群,從340 456等便宜入門,中階328 440等,到428 640,856非常齊全!而在想想為何5D可以創造佳績?也是因為這樣策略安排,用戶並沒有太多FF機身可以選擇,而一些NIKON用戶也為了高解析CMOS跳到CANON!其實講白一點,很多事實用戶們都知道因果,內心也都渴望過,但是到後面除非自己跳家已勢在必行,否則還是會袒護原本自家!而且也要記住,任何一家都是不完美,都是含有一些缺點,就看自己能夠接受那家缺點而已!
5DII的對焦屏是嵌入式的,換鏡頭時不小心碰到卡筍,對焦屏就會掉下來,實在不足為奇,任何一台機身應該都有相同的問題.因為我是裝副廠手動鏡拍照居多,偶爾會裝錯方向(沒有對準紅點指標),這時轉接環會卡住,裝不上去也轉不下來,經常搞了半天才拿得下來,常會把對焦屏也一起卸了下來(轉接環轉動時碰到卡筍).5DII的反光鏡組用料真的是一大缺失,沒有使用金屬材質,用久了容易磨損而對焦不準,還好我慣用手動鏡避開了移焦問題.只是沒有良好的緩衝,在低速快門下(1/30秒以下)很容易發生微震,害得我必需常時掛著快門線並反光鏡鎖因應.個人拍照習慣使用腳架,原本使用其它機身極少發生微震問題(100%檢視照片才看得出來),自從使用5DII後,快門速度低於1/30秒以下拍的,偶爾都會有微震發生.有人建議以2秒自拍方式即可避免,但發現,只使用2秒自拍是沒用的(只解決手按快門鈕的震動而已),必需加上反光鏡鎖才能根除反光鏡的微震.但2秒自拍常會錯失快門機會,只好改用外掛快門線來獲得最佳快門時機.
Canon炮鏡456真的便宜又好用,畫質也很不錯,可再上去的都超過10萬以上.若有600mm,10萬以下的很想買一管來玩玩,因極少有機會拍鳥,花大錢買炮鏡實在花不下去,卻又超愛拍鳥賞鳥的(5~6歲就一直養鳥到現在),但長鏡非得AF的不行.
fatpig06 wrote:5D3 = 7D的性能+5DII的全片幅跟像素...(恕刪) 這就等同於5D II機身撘1D的功能相性我絕對超過十萬(如果真的會出)randyj wrote:如果可以也可以租一台...說不定使用不用的機身會綁手綁腳的(恕刪) 這是一定的剛買單眼也是不會使用摸久了熟能生巧,但還是拍的普普
diffusionless wrote:5D系列那個塑膠或鎂合金殼一點用處也沒有,就已經有一些機殼自然裂開! "塑膠或鎂合金殼一點用處也沒有"是真的嗎!那些回報機殼裂開的真的是"自然"裂開的嗎!你一定不是學工程的吧!不然不會說出這麼沒常識的話!
拜科技之賜,數位單眼相機的技術,功能越來越多,售價要不是保持舊價就是越來越便宜.同樣2110萬畫素的1DsIII和5DII,價差是多少?幾乎是3倍價格.難道1DsIII和5DII的用料成本有三倍價差嗎?7D+5DII等於5DIII,售價不變或更低,應該是可期的.想想20~30年前,一台18吋彩色電視機要價2萬8,現在呢,功能更多,畫質更優,才賣5~6千元而已.30多年前,月薪才幾千元,一個市內電話門號要價1萬7,現在一個月薪水都嘛好幾萬,一個市內電話門號只要3千元而已,申請ADSL,還免費送市話門號呢.
魯獅 wrote:想想20~30年前,一台18吋彩色電視機要價2萬8,現在呢,功能更多,畫質更優,才賣5~6千元而已...(恕刪) 我到想到兩三年前85L水貨也才賣5XXXX如今同顆鏡頭卻要我7XXXX,這..........................................我薪水倒是沒在這兩年漲那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