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用過的Canon鏡頭實在太少太少了,實在沒有資格說L鏡和非L鏡的差別.不過就目前的情況看來,L鏡絕大部份是堪用鏡頭,但為什麼同款式有1代,2代,3代,4代......之分呢?而且是越後代越貴.可見Canon以前的非L鏡真的是太差了,L鏡才比較有一點兒水準而已,看看人家以前如徠卡,蔡司,哈蘇....這些品牌,似乎沒聽說過有L和非L之分,還L鏡又分1代,2代,3代,也許過幾年,我孫子要買Canon L鏡時已經是第18代L鏡了.當然無可否認的,L鏡為了配合數位相機CMOS感光元件和底片機之不同而作修正,為了AF更快速精準和更高級的防手震,以及周邊畫質解析改善,周邊變形修正,周邊色差改善.....一步一步想讓鏡頭拍出來的照片更完美而努力,而咱們消費者就是把口袋越掏越深的份兒.還好,我的全幅入門機5DII只配那顆24-105mm第2代L鏡(雖然沒區分1代,2代,但早期的24-105mm確實是有瑕疵的)就能拍得99.9999%的照片了,外加1顆極少使用的拍鳥入門鏡400mm f5.6,其它都是已經停產多年的C/Y萬年鏡.
越後出的Canon L鏡幾乎都有防手震,但無論手持或上三腳架,我都不開防手震(我用膠布把開關給貼住了),雖然不用這個功能,卻得花這個功能的價錢.人家問我,有這麼好的鏡頭防手震功能為什麼不用?我曾經試過,只要握姿正確穩定,保持快門在安全速度以上,照片成功率比打開防手震還要高.防手震的原理是利用感知震動以反方向作修正,但常常無法正確100%修正,開防手震的畫質往往比沒開要來得差些.
其實看別人的照片都不准調來調去當然分不出到底是不是好鏡只有自己拍完之後才知道哪顆鏡頭出來的顏色與利度較好拍過一個極端的例子室內鎢絲燈剛出生的小白狗..毛量稀少配上白磁磚白牆壁其實毛色跟牆壁跟地板是有很些微的顏色花紋不同肉眼看起來很分明但是那天用了50 1.8這顆窮人鏡一拍回來被朋友說你白平衡是不是有錯阿怎麼那麼黃?我說我要是調到白色準確的話那整張圖就都是白的了還有飽和度彩度也不敢拉因為小狗狗的毛沒長齊毛很稀疏遮不太住皮膚肉眼看起來其實都還是隻小白狗把飽和度一拉..皮膚就會變紅..就會很像生病長班所以..只好保持很淡很淡的對比這時候心中的就會吶喊...來隻35L或是50L吧~~因為有兩隻小三元雖然拿變焦比定焦不準但是幾萬張照片拍下來心中對L鏡的顏色對比是有個底的
這位樓主,不知您發這帖是真的再問,還是開玩笑的問...您在另一帖說好期待24-70L 2代,一支應該會超過6萬價格,您期待它什麼?顯然您也知道它的好,也知道它的貴....既然知了,何必問如不知,您可以直接使用18-55IS就好...何必期待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