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2終於入手了 順便推薦鏡頭


Jinwei wrote:
那就都來說一下自己的...如果已經有17-40, 那我寧願再補一顆70-200f4也不會把17-40賣掉
中間補顆50 or 85定焦
(恕刪)


出去玩,一次帶3顆,不嫌累啊!

神風傲月 wrote:
不好意思 我之前有看過景深的公式
裡面沒有提到哪一家的鏡頭會影響景深
可是看了魯師大的文章又覺得很矛盾
想請問不同家同焦段的鏡頭在同一台機身上開同樣的光圈時
景深會有差異嗎?...(恕刪)


+1
跟你有一樣疑問....
散景效果不一樣是了解...
景深範圍不同就第一次聽到....
我只聽說移軸鏡有這功力(雖然自己有一顆但是不會用 = = )

再麻煩魯師兄解說一下同光圈景深不同的知識囉...
小弟5D2焦段從16-200mm齊全+一顆S85 F1.4
這樣已經很好拍了...
當然小朋友也是瘋狂的暴走XDDD
魯兄,
相同焦段,Contax 的景深會比CANON的深嗎?
願聞其詳.
OrzOrzOrzOrzOrzOrzOrz
OrzOrzOrzOrzOrzOrzOrz
我也是覺得旅遊的話24-105好用=ˇ=

至於長焦段的話...

FF我也真覺得永遠不夠遠(嘆)
Canon 5D mark-II Canon 17~40 F4 L USM Canon 24~70 F2.8 L USM Canon 35 F1.4
神風傲月 wrote:
想請問不同家同焦段的鏡頭在同一台機身上開同樣的光圈時
景深會有差異嗎?(恕刪)


如果沒有差異的話,我又何必已經有Canon 24-105mm那麼好用的焦段鏡頭了,後來還多花17萬[18mm-2.3W+21mm-6W+25mm-1.6W+28-85mm(1.7w+1.3W)+50mm-1W+135mm-1W+35-135mm-2.3W]去買一堆手動鏡頭來找自己麻煩呢?常換鏡頭還增加入塵機率.

景深計算尺是鏡頭的設計標準,會因鏡片的材質和組合方式不同而改變進光量和景深.

相同焦距鏡頭,相同光圈,使用同一台機身,不但景深會有所不同,連所測得的快門速度都會有所差異(以拍出一樣的曝光照片來說).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5DII果然不同凡響~好多人都回文!!
小的也覺得外出帶KIT一鏡到底比較方便~真的要拍遠~因為1.6的APS.C用久了~
可能一時覺得300MM就夠了~我覺得魯大哥說的應該沒錯~上全幅用一陣子後應該就會覺得交段便短了!!
小弟目前一台都沒~所以以上只是直覺的回文~回文不妥請見諒!!
底片機時代,我原本也是用Contax 單眼,那時候買的鏡頭是:16mm(M42),18mm,20mm(M42),21mm,25mm,28mm,35mm,50mm,60mm(微距),85mm,100mm(微距),135mm,200mm(M42),28-85mm,80-200mm,100-300mm,500mm,1000mm(M42).

後來改用Contax G2,鏡頭是16mm,21mm,28mm,35mm,45mm,90mm,就把上述的鏡頭賣到只剩60mm(微距),100-300mm,500mm三顆而已,因G2是測距連動相機-RF,沒有微距和長鏡頭.

換數位後,就又把100-300mm,500mm也賣掉了,手動長鏡頭拍鳥,真的是太困難了.那時候手上就只剩60mm(微距)偶爾用來翻拍照片而已.

現在手上的手動鏡,完全是為了拍風景需要長景深才買的.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最近如果是拍室外活動,一律只帶24-105mm出門.
若是拍室內活動,就多帶一顆Sigma 12-24mm.

近郊外拍,就24-105mm+Contax 21mm+28-85mm.

遠地外拍,就Sigma 12-24mm+Canon 24-105mm;Contax 18mm, 21mm,25mm,28-85mm.

旅遊外拍:Sigma 12-24mm+Canon 24-105mm+Canon 70-300mm(加近攝環拍微距)+Canon 400mm;Contax 18mm,21mm,25mm,28-85mm,35-135mm(沒用過).

另外28mm(沒用過),50mm(只有上象山拍過台北101),60mm(翻拍專用),135mm(沒用過)這4顆幾乎沒帶出去過.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