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01不見,感謝各位長期來的照顧

目前為止沒看過光圈大小之於APS-C與全幅的討論
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 搔搔腦袋不知道答案
問題敘述的內容也很完整 沒什麼大問題
所以我認為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

學習到了新的東西了 :D:D:D
Canon 450D + 17-85 IS 拍照中!!
已有網友做了很棒的說明,這裡用另一種方式說明:
1.成像圈和光圈是不相干的觀念,成像圈是光線經由鏡頭,在成像面(感光元件)上投影的範圍;光圈是鏡頭裡控制進光量的部件。
2.若將鏡頭和成像面拉遠,則鏡後距離變長,則成像圈變大(但會造成像差)、拉近則成像圈變小;光圈放大則進光量變多,成像圈內有較多光線進入,會變亮、光圈縮小則變暗。
3.FF的感光元件大,所以鏡後距離必須遠,使成像圈變大,好使感光元件每一角落皆可感光;APS的感光元件小,所以鏡後距離可以較近,成像圈變小,這樣鏡頭設計可以比較小巧。
starlet0218 wrote:
3.FF的感光元件大,所以鏡後距離必須遠


不好意思這裡講到鏡後距又是一個錯誤的資訊了

鏡後距與片幅大小並無直接關係,與鏡組設計有關係

像biogon這類的後鏡組都很接近焦平面了

可以搜尋相機鏡頭:對稱式廣角鏡頭(Hypergon、Topogon、Metrogon、Biogon與Hologon)

早期的P&S相機裝135FF底片,可以跟現代的小DC一樣輕巧,難道他的鏡後距長?

元氣奶油 wrote:
之前看過一些書說光圈...(恕刪)


前兩項沒啥大問題, 但是最後一項並不盡然正確, 不然LEICA M系統跟R系統的底片機, 都是135底片, 為何鏡後距差那麼多??
天知地知.妳知我知
我好像看到(已解決)

不過有人提到 DCVIEW

http://blog.dcview.com/article.php?a=ATYJawxoAjM%3D

這一篇真的很不錯

Macintel wrote:
我好像看到(已解決)...(恕刪)


恩,昨天我重新去找光圈定義的時候有看過這篇,好文!

我的問題主要就是學校攝影社一開始就教錯了,

難怪後面怎麼想怎麼不對...
來自澳洲的摳胎哥,原則店家拒絕澳客請事先聲明。
元氣奶油 wrote:
之前上過台中靜X大學...(恕刪)


「台中靜X大學攝影社的社課說光圈值的意思是光圈大小=1/光圈值(片幅)
而EF和EFS主要差距就是成像圈大小不同,而兩種鏡頭在APS-C上都要*1.6的倍數,」

不是你聽錯
就是他說錯

如果是你聽錯!那得加油了
如果是他說錯,那就恐怖了!

但「光圈大小=1/光圈值(片幅)」這個公式
請問「片幅」是要填什麼數字進去?
我判斷是你沒聽懂,弄錯了


我覺得 所謂的 光圈大小

應該是 等效光圈 之誤
對一個剛踏入單眼初學者我的感覺.
我覺得這個公式是個口語化的解釋.
讓初學者可以容易了解光圈大小與數字成反比.
分子為1恆定不變.分母越大數值就越小.
光圈越大F的數字越小.光圈越小F的數字越大.
dgg wrote:
「台中靜X大學攝影社...(恕刪)


那堂課的ppt我記得很清楚,
他當初沒說提到片幅,就只講這個公式也畫了相對的圖,
如果他當初有提到片幅,那今天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就是因為相對問題(到底是APS-C還是FF?沒說清楚阿!),我對片幅才會有疑惑,
怕就像HERA61大說的,
他去把抽象觀念口語化跟實際化,
或許當下容易理解,但繼續探究下去這錯誤會變得非常恐怖,
就像法律,民法自由度較高,刑法卻要罪刑法定主義,
因為有些事情range可大可小,有些則不容半點差錯。
來自澳洲的摳胎哥,原則店家拒絕澳客請事先聲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