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650D內閃補光試拍(閃燈的特性是「凝結」,請問原理為何?)


小宅虎 wrote:
補充一下,包含把錢花...(恕刪)


其實敗入單眼的一瞬間,就已經可以預料到未來敗家如流水的悲慘未來了........
魯獅 wrote:
樓主以內閃補光,就會...(恕刪)


魯獅大果然專業!
您大概玩閃燈玩成精了吧~~

您的解釋有些深奧~~以我的智慧大概只能看懂5成吧~~
不過以我自己的使用經驗真的覺得閃燈補光可以讓對焦精準許多,動態照片也"很"不會糊~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時快門也同樣開1/200,可是連拍追焦失敗或糊掉的機率還是頗高
一樣快門狀態1/200,打閃燈下去補,幾乎可以張張準


魯獅大願意的話可以多分享一些閃燈的原理與應用造福人群~~
內閃只能開到1/200的快門,
日間要追焦加內閃,
因為會經常超過1/200會不能開閃燈,
你就要買個可以高速同步的閃燈來用,
然後快門速度在有閃燈時其實不是那麼重要,
只要用後簾同步,
人拍出來都會是清晰的,
頂多有點殘影,
但比起沒有閃燈好太多。
照片由光影構成,缺少一樣就是一片黑或一片白
光線足夠讓快門快到看起來像是時間停止一樣,拍濺起的水花凝結最明顯

手裡拿的東西只是為了達成目的的工具
只要懂得如何調整來達到目的就好

光源的用途很多,各種角度的照射,會產生各種光影,效果都會有所差異

魯獅 wrote:
樓主以內閃補光,就會得到沒有糊掉和失焦的照片,是真的.
如果有沒有閃光燈都設定60分之1秒,拍得的照片,加了內閃那張照片,真的會比較不會糊喔!

其原理如下:
每張照片裏頭組成的每一個感光畫素單元的曝光表現,是由快門釋放期間所累積的感光結果.
若不打閃燈,那麼,每個畫素的曝光結果就是快門釋放期間的感光總和,包括主體移動的模糊,手震的模糊,失焦的模糊全數都予以詳盡的記錄了下來.
打了閃燈,每個畫素單元所紀錄的是主體移動的模糊,手震的模糊,失焦的模糊加上閃燈的數百,數千亦或只有數萬分之一秒的閃光總和,但由於其中最強的感光量是來自閃光,因此,表現上看到的是閃燈補光的量為主,其它的主體移動的模糊,手震的模糊,失焦的模糊的光都被壓下去了(被加進去或稱被吃掉了).

不知這樣的解釋看得懂嗎?


前輩解釋的好,但一樣60分之1秒的照片(有閃燈沒閃燈)

如果一樣拍有在動的物體,在100%放大看之下,有閃光燈的照片還是有殘影

只是被閃光的那一剎那比較亮,暗的殘影比較不明顯
彭昱凱(阿凱):09-1688-1688

timy312 wrote:
您大概玩閃燈玩成精了吧~.(恕刪)


不是的,一年當中,我是難得用幾次閃燈的.

通常只有在使用廣角鏡(16-35mm)拍大型建築物,補那屋簷底下,陽光照不到的堂號或廟寺名時,才以閃燈用105mm的攝角補光那堂號或廟寺名.

還有偶爾拍上刊用模特兒照片時,才在燈頭裝一大型無影罩直打補光,平常是完全不拍人像,完全用不到閃燈的.

只是買了多年閃燈,無論是2支Metz54MZ3或Canon 580EXII,卻從來不曾在電池室裝過4顆AA 3號電池使用,一律外接1個DC6V 4Ah的乾式蓄電池提供閃燈充電電源,不但便宜才180元,還可以使用好幾年,閃燈使用很久,回電還是很快.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0916881688 wrote:
前輩解釋的好,但一樣...(恕刪)


斗笠大,我找到一篇文章,寫得好像就是這個~~"閃燈凝結時間"

http://digiphoto.techbang.com/posts/346-aloke-studio-shoot-classroom-instant-condensing-high-speed-photography-and-flash-setting-time-of-introduction

以下為部份內文節錄,請查照:

大家都知道在拍攝運動中的物體,最重要的是快門速度。快門越快,凝結效果越好,而在棚內使用同步閃燈時,我們的快門多半是設定在 1/60 ~ 1/200。但當我們是以閃光燈為主光源時,不管你的快門是 1/60 還是 1/200,基本上凝結效果都是一樣的,因為這時候凝結效果,其實是取決於燈的凝結時間,而這個時間有時候甚至可以比一般相機的快門極限 1/8000 秒還要快!

所謂凝結時間,指的是閃光燈「發光的時間」,雖然我們都知道閃燈發光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但到底是多短的一瞬間呢?在那一瞬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事實上,當然燈泡一定也是從「不亮」變成「很亮」再恢復到「不亮」,而一切都在那短短的「一瞬間」內完成!這個瞬間時間到底多長,就是所謂的「閃燈凝結時間」(flash duration)




timy312 wrote:
斗笠大,我找到一篇文...(恕刪)


這裡的內容只有在拍攝時不會吃到環境光時才成立,
當曝光過程中會吃到環境光時,快門速度就有控制要吃多少環境光的用途


ourboy wrote:
這裡的內容只有在拍攝...(恕刪)


閃燈真的很深奧
我最近也在爬文學習中......

目前應該是一知半解的狀態吧~~~

所謂不吃到環境光的意思是說晚上或無光的室內嗎?
ourboy wrote:
這裡的內容只有在拍攝...(恕刪)


大大您說得對極了~~
我又找到一篇文章類似您所談的閃燈原理:http://www.dcfever.com/news/readnews.php?id=3023

這篇很讚!

同樣內文節錄:瞬發光與持續性光
閃光燈是瞬發光,光度強但維持的時間短;持續光則不斷提供光源,好像陽光和燈光都是持續性光。

在只用一種光源曝光(閃光燈或燈泡)的情況下,假設使用相同光圈、感光度,我們要從閃光燈或燈泡吸收同樣能量的光線,閃光燈只需 1/1,000 至 1/10,000 秒便能一次過輸出所有能量,而燈泡則需要更長快門時間(假設 1 秒)輸出同樣能量。當相機的快門設定為 1/200 秒時,閃光燈爆發時又比快門速度快,所以相機即使將快門速度設定在 1/200 秒,仍可吸收到閃光燈的所有輸出光線。而使用燈泡時,因為燈泡的輸出功率遠不及閃光燈,所以就有需要延長快門時間,去吸收更多的持續光線到足夠為止。

光圈管主體,快門管背景

不過在日常應用情況下,我們很少會在全黑情況下使用閃燈拍攝,即使在晚上的街道或者室內,環境本身亦都有一定的光度。假設我們在尖沙咀海傍拍攝以維港作背景的人物照,這時用閃燈拍攝,人物的曝光便會由閃光燈負責。至於背景的維港對岸,由於距離太遠,閃燈光線根本不能到達,因此背景大廈的曝光便靠慢速的快門速度來吸收大廈本身的光線,情況跟一般夜景拍攝相似,只不過我們要用閃燈來照亮近距離的主體。改變快門速度會改變背景的光度,不過主體的曝光則只受閃燈影響。

如果在現場光較強的環境(如酒樓)用閃燈拍攝,使用太快的快門速度會令背景太暗,大大減弱現場氣氛;使用太慢的快門速度,主體則會受較多現場光線影響,容易產生因手震而出現的模糊。那麼我們應該用多快的快門呢?視乎現場光線的強弱,我們只要使用比現場光快一級的快門速度,便可以保留到背景的氣氛,又可減少手震的影響。例如相機測光錶指示背景的曝光需要 1/15 秒、f/4 光圈,那麼我們便可用手動模式,將快門設定至 1/30 秒。

用光圈或 EV 調校

所以在全黑環境用閃光燈攝影時,快門並不會改變主體的受光量。當閃光燈在手動模式輸出固定的功率,調校光圈就能改變曝光度。但要留意,如果用 TTL 模式,閃光燈會給你自動對應光圈,自動調整閃燈的輸出,那就要加或減閃燈 EV 去調整你所需的曝光效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