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yourway wrote:
最新的新聞另外,就日...(恕刪)

有壓力是好事,APSC的mirrorless現在還有得玩,卡位不困難
倒是DSLR是否能有再進步,我比較期待

現在DC市場大幅衰退,也希望有更多類似RX100這樣的高階DC出現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沒有賣不出去的相機

只有賣不出去的價錢
一次擠出來給你們,那廠商以後要玩神麼?大家手上都是最新的終極機器,那誰要拿舊的機器?你不買還有一堆人要買有差這個客戶嗎?或許就是這種老大心態......我甚至相信如果18-55 kit賣6萬以上依然有人買單,當然不是我,我只能接受5萬

小葉叔叔 wrote:
SONY把片幅推到120片幅
而價位跟135片幅相當
並且鏡頭群支支精彩
那這個動能就足以撼動佳能的地位


就算SONY把片幅推到120片幅
而且價位跟135片幅相當
以120片幅相機的體積
除了少數的畫質狂熱者會買
大多數的消費者還是不會買單吧
除非賣得比135片幅便宜
否則還是撼動不了佳能的地位


hoyaani wrote:
要是A7下殺只剩20...(恕刪)

如果等到單眼FF片幅賣20K
一般消費型DC全部變成APS-C片幅起跳
FF片幅DC當中階
小DC應該全部打包回家了

那我就好奇了
10W以上的頂級旗艦機的規格是甚麼
中片幅??
電槳數位底片??
全像場感光元件??
向量感光顯影元件??這是我最期待的
(這個理論是~影像單位不再是像素的點,而是進化成線跟面,原始檔可以無限度放大、縮小,容量卻只要小小的幾10MB)
在 SONY A7/A7R 未上市之前,我真的想過若 Canon 倒了的話 , 那我的鏡頭怎麼辦?

但現在Mobile01上,將 A7/A7R 形容成"萬鏡歸宗"或"北港香爐人人...."的轉接好機器.
還有傳言中的五軸機身防手震,更強的對比對焦,更強的EVF,更強的轉接環尚未發表.

而且以發言比例來看,Mobile01的網友都確定,SONY一定是最後的勝利者.

所以我就不擔心Canon會如何?
到時Canon倒了,就轉接到SONY去.


不怎麼大 wrote:
在 SONY A7/A7R 未上市之前,我真的想過若 Canon 倒了的話 , 那我的鏡頭怎麼辦?

但現在Mobile01上,將 A7/A7R 形容成"萬鏡歸宗"或"北港香爐人人...."的轉接好機器.讚
還有傳言中的五軸機身防手震,更強的對比對焦,更強的EVF,更強的轉接環尚未發表.讚

而且以發言比例來看,Mobile01的網友都確定,SONY一定是最後的勝利者.讚

所以我就不擔心Canon會如何?
到時Canon倒了,就轉接到SONY去.


如果 SONY 真的一口氣推出一台五軸機身防手震,比M43和相位對焦強的對比對焦,比OVF更強的EVF,更強的轉接環讓手動鏡可以即時自動對焦,Canon及Nikon還可以繼續賣鏡頭,SONY自己怎麼辦? 怎麼再推出下一代相機 ?
Canon 的感光元件製程持續停留在 0.5um 的世代,從 5D 一直到 5D III, 1D X 都是
而競爭對手 Nikon D800 已經使用 0.18um 的製程,而 SONY 更已經使用 90nm 量產手機用的感光元件
聽說 Canon 有投資 0.18um 的 FAB,但是開發時程已經慢對手很多了

巨人會不會因為製程發展遲滯而傾倒?
後續應該還有很多精采故事!讓我們看下去!
過去Canon挾市場地位,極盡所能用產品線定位策略厲行差別取價,把消費者剩餘放進口袋。
隨著手機鏡頭的創新S曲線效應以及其他競爭廠商的急起直追,Canon終於被狠狠的敲了一棒。
其實從Canon調降給台系供應商的預估數,以及協力廠的股價就可以嗅到端倪了,然後體現在L鏡價格出現鬆動、以及機身報價加速下滑或變相下滑(送東西)...,之前點出這樣的趨勢,被網友砲得很慘,說是看衰C家,企圖影響C家器材市場價格。那時候我的確把C家經銷通路給的折扣記錯了,但產業趨勢的確給C家帶來頗大的降價壓力,原本保值的L鏡在新鏡頭降價壓力以及競爭產品的夾擊下,將越來越不保值了...。
但這都不重要,如果C家在競爭者與產業態勢丕變下,可以下放更好的規格、提出更激進的創新、開出更競爭力的價格,都是C家好攝者的福氣,C家愛用者有點"庫存跌價損失",大家就不要太在意了。

不用創新,升級就夠了
同一塊COMS可以橫跨可以直吃.都把使用者當傻子.
彷彿麥當勞拿去101可以賣一倍價錢,推陳出新後.還是一樣換湯不換藥.(薯條換包裝還是薯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