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D與5D3的畫質乾淨度(Sensor感度/靈敏度)討論,請理性發言勿筆戰!


eddics wrote:
發這種沒用的比較文章...(恕刪)


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糖水照在這,人家f大也是用6D就不用修圖可以拍的這美....羨慕中!
《6D + 50L/85L》 2014 〈承容〉輕寫真,19號咖啡館

所以大家認同5D3的畫質乾淨度沒6D好...唉!AF弱弱的6D曾經割愛但是否要再把妳抱回來惹?!
johnnyliu3377 wrote:
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恕刪)


說一下發起這篇文章的訴求

記得在高中時第一台相機是柯尼卡的底片機
(底片感度是ISO100~400的,當你買底片時候就注定了它的感度)
雖然家境不是很好,但父母對我想要的總是會給我,國中就買了APPLE II(中華商場自組的)
所以,相機跟電腦是我人生中的兩個點:因較早接觸電腦,所以高中就讀電子科
一直到大專都是計算機系畢業!

高中時入手相機是為了把妹,幫學妹拍的美美的沖照片給她時候順便夾帶情書給她...可一直沒有成功!
因為我沒有機車,所以又吵父母幫偶買機車.但他們怕我出車禍給偶買了50CC小綿羊(偶要的是王牌大野狼呀)
噩夢就此開始...罰單每天收(無照),教官室每天報到(吸菸,騎改裝車)
但是對於拍照熱情沒有斷過,因為還是想把妹...
我的認知:
底片機哪來的修片,只有去暗房沖照片,藥水可以改變一點色彩
那個顆粒與層次不是DSLR可以做出的味道(噪點是乾淨影像上的殺手,也是提升感度的助手)
但是數位影像又分灰階噪點與色噪點,色噪點是我最不能接受的..!!!
底片是很直覺得將你想要的透過相機表達出來,注意的是:

光的調控
構圖與氛圍

這跟DSLR是一樣的道理,我之所以"後製"只是底片變SD卡沖(讀)出來而不是LR/PS後製...
因為偶也不會,頂多DPP調一下,就出片了.因為我人生不想在浪費後製...
現在攝影都講求後製拍了一堆圖都要後製才能給人看,time is money對於偶這個不惑之年真是浪費生命

偶的婚攝是阿正與游仔(助手)新密忘了,這大師在攝前都注意色溫/照度與光線..最後構圖與氛圍
他的DSLR是富士的,當時沒注意太多(因為那時正值我人生第2點超頻),但毛片他有留給我
後來才知道我們這組能快速拿到整套的,是因為毛片就很OK了,游仔只修細紋痘痘而以
這就是功力呀!!所以以後如果我想再玩相機一定要跟他學習!但當時只有OC

自己的第一台DSLR是D80,因為小犬出生惹,要美美的留下生長紀錄是老爸唯一的禮物.在我離開前
但是799的快門數,5年後把他俗賣了...因為我兒子膚色怎會這麼黃?!
所以乾脆買台C家DC來拍白裡透紅又可直出,繼續OC就這樣中斷的攝影的路


後來有次員工旅遊,同事拿500D拍,挖真驚艷(縮圖)...,但1:1就呃...!
結果就又買了550D開始摸DSLR,找回底片機的味道...在換了6D後
唯一的外拍就是6D,MD是素人拍了近千張總是找不到當初底片的味道ATW會飄AF不快(成功率低)3/10
還有那該死的97%觀景窗,讓我1/1000的得意照右下角出現水壺!!!憤而賣了
因尾牙要錄影後又敗了70D超好用,但是心中的惡魔(解放L鏡與外拍)又一直裊裊著我
且老了沒本事日睡3hr後,淡出OC惹...

後來終於入手5D3,但是這多年的"氣管炎"一直苦腦著我到現在70D都賣了,快門還沒破百的賣了又買
還想瘋了換N系統D810入手又全新賣了(其中當然有女王之全武行 with 35L成仁記)就是要.....
蟄伏醞釀著展翅(同事說別傻了,搞定女王再說)....偶現在成了名副其實的

器材控,哪來的糖水照?!兒子現在也不給老爸拍了....嗚嗚嗚

PS.偶沒時間修片,偶想直出啦,這才是偶想要的.....共勉之啦!!

binglien wrote:
1DX 頂尖、專業、...(恕刪)

顆顆牙膏廠並非浪得虛名阿...
THE POWER OF MONEY

lml640707 wrote:
大體上您說的都沒錯
不過以現在市場來說
Canon目前並沒有畫質機這個市場區隔


那台 3D 謠傳很久
玩攝影嗎?歡迎來 iCanon 交流喔! http://www.icanon.asia
johnnyliu3377 wrote:
說一下發起這篇文章的...(恕刪)

哈哈!正常啦~~
攝影的好玩之處也在這裡
老實說所謂畫質乾淨度來說
真的變數頗多
鏡頭也會有差異(差異還不小)
同樣都是L鏡,我的經驗在手持狀態下
變焦L鏡和定焦L鏡在乾淨度上就有差
當然就更別提不同廠牌的差異了

舉例說,我的朋友用5D3+小白兔
拍出的照片純淨度就比我用6D+A010要乾淨
還是那句老話,善用手上器材才是正道

johnnyliu3377 wrote:
說一下發起這篇文章的...(恕刪)



感謝您的抬愛,

我的照片沒後製,因為我不會LR,也不會PS,
或許哪天會去學,
但我想,即使後製大概也不會修太多,用太多時間,
比如背景實在不錯,應該在那裡拍,
不過有一條突出來該死的電線。
或者是MD冒出痘痘,禮貌上應該把它修掉。

事先想好怎麼拍,
早一點到現場,
測一下該用什麼色溫?EV需不需要加?
觀察一下MD臉部皮膚的狀況,
是我的習慣。

我人生的第一台相機是Nikon FE2,
搭配一顆最簡單的50mm鏡頭,
當然,那個年代沒有自動對焦,
一卷底片24或36張,
沖洗費用很貴,所以都很珍惜一張一張拍,
到現在我還保持這個習慣,
不會狂按快門,不會連拍,
都是先想好再拍。

現在的人都重視器材,
其實,不必這麼執著,
器材是個錢坑,很貴的,
想想,當年的FE2,
不要說61點對焦、追焦,
根本全手動。
沒有LR, PS,
還不是產生很多大師級作品,
運動攝影也是那個年代就有了啊,
沒有61點自動對焦,不是照樣有大師拍動態拍的很好?

所以我告訴自己,靜下心來,想一想,慢點按快門,
要的感覺或許就出來了。
僅供參考,分享。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