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4-70mm F4 與 C24-105mm F4 的抉擇

我只有24-105L,跟你說說我的使用感想.

大家常說的缺點:
軟,不銳 => 全程f5.6不會差.對比35L
3級防手震 => 比二代鏡皇強.
垂頭 => 一條橡皮筋解決.
變形 => 軟體修正 or 技巧性避開.
鏡頭老舊 => 反映在價格上.

以上可接受,現省$8000+70-105mm 焦段.





我選24-70 F4畫質好銳利度夠而且輕便,但是我剛賣了,因為我正對24-70 F2.8二代伺機而動,目前跟友人借24-70F2.8一代先頂著,個人心得24-70 F4畫質比24-70 F2.8好
其實 Canon 絕對不會做虧本生意的

DXO 更新完用 5Dsr 的評測後

哪些鏡頭沒穿褲子就很清楚了

像是 85L, 100L, 24-70 f4L, 小小白等,

解像力頂多撐到三千萬畫素了

135L 看起來是還能再戰兩三年 XDD

貴鬆鬆的 24-70L 2 很明顯的就搾出它的價值了, 整個變態 (隔壁 24-70E 臉整個腫...

就如我在之前其他很多篇回文說的,

24-70L 一代 二代實拍評測看不出差異是因為機身畫素太低

但是接上 1800萬畫素的 aps-c 其實就看的出來很利了. (雖然我的 24-70L 2 還是出掉換 f4 XDD

一代剛好是能搾乾兩千萬畫素的 FF, 所以當初二代實拍評測一出讓很多人崩潰

但是實驗室測試數據都說是最利的變焦鏡




簡單的說,

貴有貴的價值, 新評測出來也能讓大家看看參考

想一想自己鏡頭佈局了 XDD 尤其是想玩 5Dsr 的
從9年前買Canon數位機身後,24-105mm F4就是我的主鏡頭,前後總共買了4顆,現在還有2顆放防潮箱裏.

當初有人推薦我買24-70mm f2.8 I代鏡,曾經看過24-70mm f2.8 I,它的畫質其實也不怎麼樣,只是因為它的光圈F2.8,在變焦鏡來說算是大光圈,但對於像我這種幾乎完全不使用大光圈拍照的人來說,F2.8和F4沒啥差別,何況我的防潮箱裏還閒置多顆Contax f1.4的定焦鏡,極少有機會帶出門.

以前用過Contax 28-85mm變焦鏡,一直覺得它是廣不夠廣,長又不夠長的,Canon的24-105mm剛好彌補它的不足,像24-70mm f2.8 II 這種聽說畫質可比定焦的不夠實用焦段,我是絕不會買的,要是有更優畫質需求時,我就帶Contax 的定焦鏡出門了,可惜一直沒有這機會.

唯有一次,因Canon 鏡頭的景深太淺,光圈縮到f11時景深還是不夠深(光圈縮更小畫質就變差了,但Contax 鏡頭似乎變化不明顯),被客戶退貨,只好回家帶Contax 28-85mm重拍,同樣使用光圈f11,就順利過關了.

Canon 24-105mm F4雖沒有1代2代之分,但相信它至少小改款3~4次以上了,從最初的耀光嚴重,排線容易斷裂,垂頭和最長端畫質差,在最後和5D3一起買的那顆似乎都已經有所改善了.

但偶數光圈葉片星芒不佳,是完全無法改善的,剛好那顆24-105mm f3.5~5.6 STM新鏡採用奇數光圈葉片,讓星芒變漂亮了,也就買一顆來用用看.

經過使用後發現,非但星芒比F4漂亮,連周邊畫質都比F4好多了,因此就把多年來的主鏡F4換成了F3.6~5.6 STM.

不過非恆定光圈也有很多缺點存在,例如:我用數位機身拍照,是從來不作測光動作的,習慣以AV模式試拍,當取得需要的曝光數據後,就轉到M模式繼續拍,以前使用F4鏡頭時,無論怎麼變焦,得到的照片曝光都差不多,但使用F3.5~5.6,變焦後(雖然光圈指示一樣都沒變)的照片發現,有的變亮一點有的變暗一點,回家整理照片時就得用DPP調一下亮度.另外以前用F4時,變焦後對焦點似乎都差不多,但這顆STM,只要一變焦,畫面就模糊了,足見它的對焦點改變了不少,因此只要一動變焦環,就得重新對焦過.

F4和F3.5~5.6的遮光罩是一樣的,因Canon賣的非L鏡是沒附遮光罩的,我就拿F4的給它戴上.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pcboy0621 wrote:
最近對焦距離指的是 感光元件 到 被拍物體的距離,不是鏡頭到被拍物體
0.2m - 93mm - 71.2mm(到感光元件應該再少些) = 3.58 cm
24-107 F4 的 Macro 倍率 0.7x,6D 感光元件約 36*24mm,所以拍攝 5.1*3.4 cm 的東西,就會滿框的,不合適拍整盤食物
36/0.7=51mm
24/0.7=34mm

嗯,我知道對焦距離是指被攝物到感光元件的距離(大概在閃燈旁"中"的那個白色刻痕位置)
我後來發現我的盲點了,別人文中的距離被攝物 2-3cm 是在最大放大率0.7x的前提下
所以其實我可以後退點,不用督那麼近,應該就拍下整個盤子的吧?
不然5.1*3.4 cm大概只能吃馬卡龍了 XDD

jenzobear1 wrote:
我只有24-105L,跟你說說我的使用感想.
大家常說的缺點:
軟,不銳 => 全程f5.6不會差.對比35L
3級防手震 => 比二代鏡皇強.笑
垂頭 => 一條橡皮筋解決.
變形 => 軟體修正 or 技巧性避開.
鏡頭老舊 => 反映在價格上.
以上可接受,現省$8000+70-105mm 焦段.

畫質我相信以我的用途(生活記錄),這兩顆絕對都夠用了
防手震,一顆三級;一顆四級
垂頭,這方面我比較偏好有lock鍵的,比較有整體感
變形,這會比較在意的原因是小魯我不太會用軟體修啊~頂多只能靠機身的鏡頭修正而已
加上 6D+24-70 kit 跟 6D+24-105 kit 目前只差五千多塊,意圖讓人牙一咬啊~

魯獅 wrote:
從9年前買Canon...(恕刪)

沒想到釣出魯獅大大了!!!
魯獅大的文章/留言,我爬文看了許多,也考慮過 24-105 F4 / STM
但 24-105 F4 的星芒、對焦距離、廣角變形、垂頭,讓我卻步
24-105 STM 沒有對焦尺(雖然不是常常會用到,但偶爾夜拍時還是會需要),沒有lock鍵,是我小小介意的地方
不然STM這隻星芒漂亮,價格又便宜,實在是很誘人的選項啊~
比較星芒、對焦距離、廣角控制、鏡頭防手震、lock鍵後我可能就決定 24-70 F4 了
只是目前對於近拍美食還有一點疑慮而已,因此還需要版友們推我一把 XDD
在桃園拍了幾年的導覽書,其中有不少美食店家的照片,台北市美食,另外拍了2年的新北市美食吃透透,全程都是用24-105mm f4拍的.

有時105mm拍小東西,例如布丁,小蛋糕,小飾品,都還嫌不夠長,得要裁切掉一大部份周邊,這70mm就更不夠長了不是嗎?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24-105廣角端變形非常嚴重 24-70F4畫質優異的非常驚人 加上MACRO跟IS加持 幾乎甚麼都能拍!

買新不買舊,樓主沒看到二手市場上那多的跟螞蟻一樣多的24-105賤價出售都沒人要嗎...
...業餘美食,FF反而不好用喔,同光圈值景深太淺了,要縮光圈再抉擇焦平面位置,

把可用ISO高的優勢都抵消掉都還不夠唷!況且6D本身體積已經不算小,

再接(大多數的)變焦鏡又更大台了,在餐廳裏用膳顯得更礙手礙腳;

當然,依樓主需求是希望物盡其用一鏡到底,能精省則精省,這無可厚非,

但實際用了之後,可能就會覺得多出這一大包往往挺惱人的!

所以,無論樓主決定哪支變焦鏡頭,假如出門都只打算帶6D的話,

不妨考慮一下多入一支40 STM,體積差非常多,雖然它的放大倍率只有0.18X(30cm),

Canon還是在鏡身上標了"Macro",大概就是以眼前的一盤食物當標準吧!?

假如你用過就知道,(不考慮焦平面的話)在餐廳中拍食物幾乎不需要起身,大小差不多正好!
貼幾張24-70 F4給樓主參考








以上都微距拍攝
當初我也是24-105跟24-70 在選擇
最後24-70因為微距 防手震 垂頭 星芒皆優於24-105
所以選擇這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