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98999 wrote:
200d在台灣只有...(恕刪)
200D 只要不是大太陽下 LV 還好啦,很多年輕朋友尤其女生都這麼拍。
不放心就測試一下,若真的有偏就自行人肉校正,或是加大景深,大光圈就用LV。
這台很小巧,HD 畫質算不錯,也有獨立外接麥克風接口,上手持穩定器,也因要求的載重不高,可以選便宜點的。
ever7070 wrote: 在 Canon 分級中 EF-S 10-22 的等級應該是比 EF-S 10-18 高一級,在廣角望遠兩端的光圈都大了2/3級,對焦尺,金屬屁屁,而且也很輕ever曾經大大, 請您暫抛 20D... 100D 是 2013"年上市, EF-S 10-22mm USM 為 2004"年上市, EF-S 10-18mm STM 為 2014"年上市。 若針對這 2款鏡頭相較 (以 100D機身為基準, 10-22mm USM鏡, 可是一分錢一分貨), 但我也只是租用這顆 10-22mm鏡作實拍的 :
至於畫質,小弟在20D那個年代有用過,在 8MP 的低解析度下,當然是不錯啦 如果 dk 的預算夠當然是可列入考慮。...(恕刪)
ever7070 wrote: PS:樓上您這招比馬賽克厲害多了...(恕刪)沒法度, 敝人我是被親友們強逼用此作遮罩的, 若傷眼請見諒 !! 以下, 10-22mm USM鏡在10mm焦距端 + 70D 實拍,
splendors wrote:
ever曾經...以 100D機身為基準, 10-22mm USM鏡, 可是一分錢一分貨(恕刪)
ever7070 wrote: splendors wrote:嗯~ 嗯, 理解您的 DxO Marks 描述及解讀。 我也不再多作解釋。
ever曾經...以 100D機身為基準, 10-22mm USM鏡, 可是一分錢一分貨(恕刪)
喔喔! 我那樣寫會令人誤解嗎
是因為我用那顆鏡頭已經是十年前的事,當時 APS-C 能選的就只有 8MP 了
相較現在 APS-C 都是 20~24MP 為主流,8MP 的確是低解析度,所以這麼寫是陳述事實,並無貶低之意啦!
基本上 10-18 當然是基本款,從塑膠屁屁就可了解 Canon 給它的定位,不過這鏡頭也真是便宜(是當我們以前都是盤子是不是)
不過您給 DxO 的連結比較,我一直覺得 DxO 在評測上有技術性的引導,例如 10-18 是測 10mm 的焦段表現 / 10-22mm 則是測它的 14mm 表現,這樣評比真得是很難看出二顆變焦鏡熟優熟劣。
另外,我在比較 16-35mm f/2.8 時,同樣列出 Canon 和 Sony 當家新鏡,如果不仔細看的人會直接看分數,就下了結論說 Sony FE 16-35/2.8 GM 受評42分強過 Canon 16-35/2.8 L III 受評34分太多了,然後就開始跳起膜拜舞~黑科技神、黑科技棒、黑科技無敵
但重點是,DxO 用的是 Canon 16mm 的焦段表現,而 Sony 則是 24mm 的焦段表現,問題是我買 16-35mm 會比較在乎哪個焦段的表現? 16mm 重要還是 24mm 重要呢??
所以 DxO 這網站......(恕刪)
splendors wrote:
戶外出遊時, "超廣角"確實有實用到
Qantas wrote: 因為手上也有80D,所以我也考慮過找CP高的1018來用哈…哈(泛淚),這也是為何我只租用 10-22mm USM鏡之原因。
而且80D較輕,應該更適合旅遊 但後來還是受不了那個掃把星芒(過去有1740L的經驗) 最後我還是不敵那個無敵星芒 很不爭氣的找了1635二代...(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