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98999 wrote:
200d在台灣只有...(恕刪)


200D 只要不是大太陽下 LV 還好啦,很多年輕朋友尤其女生都這麼拍。

不放心就測試一下,若真的有偏就自行人肉校正,或是加大景深,大光圈就用LV。

這台很小巧,HD 畫質算不錯,也有獨立外接麥克風接口,上手持穩定器,也因要求的載重不高,可以選便宜點的。

gg881977 wrote:
我同時有1122跟1018...(恕刪)


1018配M100~會不會頭重腳輕呢?~會太重嗎?

dk98999 wrote:
1018配M100...(恕刪)


轉接,多少都會

實拍照可參考我奧捷

希望有幫助到您
gg881977 wrote:
dk98999 wrote: 如果買微單~我就會買轉接環~再接10-18mm這顆(因為夠廣)...(恕刪)
我同時有1122跟1018,前兩個月奧捷10日就帶M100跟1018應付99%行程...(恕刪)
戶外出遊時, "超廣角"確實有實用到.. 包括"全身"人像帶景 (哈比人的腿長明顯).. XD~

EF-S 10-22 USM 鏡的發色, 又比 EF-S 10-18 STM鏡稍濃郁一些。 以下, 70D + EF-S 10-22 USM 鏡,


Cheers.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在 Canon 分級中 EF-S 10-22 的等級應該是比 EF-S 10-18 高一級,在廣角望遠兩端的光圈都大了2/3級,對焦尺,金屬屁屁,而且也很輕

至於畫質,小弟在20D那個年代有用過,在 8MP 的低解析度下,當然是不錯啦 如果 dk 的預算夠當然是可列入考慮。

PS:樓上您這招比馬賽克厲害多了
ever7070 wrote: 在 Canon 分級中 EF-S 10-22 的等級應該是比 EF-S 10-18 高一級,在廣角望遠兩端的光圈都大了2/3級,對焦尺,金屬屁屁,而且也很輕

至於畫質,小弟在20D那個年代有用過,在 8MP 的低解析度下,當然是不錯啦 如果 dk 的預算夠當然是可列入考慮。...(恕刪)
ever曾經大大, 請您暫抛 20D... 100D 是 2013"年上市, EF-S 10-22mm USM 為 2004"年上市, EF-S 10-18mm STM 為 2014"年上市。 若針對這 2款鏡頭相較 (以 100D機身為基準, 10-22mm USM鏡, 可是一分錢一分貨), 但我也只是租用這顆 10-22mm鏡作實拍的 :
https://www.dxomark.com/Lenses/Compare/Side-by-side/Canon-EF-S-10-18mm-F45-56-IS-STM-on-Canon-EOS-100D-versus-Canon-EF-S-10-22mm-F35-45-USM-on-Canon-EOS-100D__1368_871_475_871

ever7070 wrote: PS:樓上您這招比馬賽克厲害多了...(恕刪)
沒法度, 敝人我是被親友們強逼用此作遮罩的, 若傷眼請見諒 !! 以下, 10-22mm USM鏡在10mm焦距端 + 70D 實拍,



Cheers.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splendors wrote:
ever曾經...以 100D機身為基準, 10-22mm USM鏡, 可是一分錢一分貨(恕刪)


喔喔! 我那樣寫會令人誤解嗎

是因為我用那顆鏡頭已經是十年前的事,當時 APS-C 能選的就只有 8MP 了
相較現在 APS-C 都是 20~24MP 為主流,8MP 的確是低解析度,所以這麼寫是陳述事實,並無貶低之意啦!

基本上 10-18 當然是基本款,從塑膠屁屁就可了解 Canon 給它的定位,不過這鏡頭也真是便宜(是當我們以前都是盤子是不是)

不過您給 DxO 的連結比較,我一直覺得 DxO 在評測上有技術性的引導,例如 10-18 是測 10mm 的焦段表現 / 10-22mm 則是測它的 14mm 表現,這樣評比真得是很難看出二顆變焦鏡熟優熟劣。

另外,我在比較 16-35mm f/2.8 時,同樣列出 Canon 和 Sony 當家新鏡,如果不仔細看的人會直接看分數,就下了結論說 Sony FE 16-35/2.8 GM 受評42分強過 Canon 16-35/2.8 L III 受評34分太多了,然後就開始跳起膜拜舞~黑科技神、黑科技棒、黑科技無敵

但重點是,DxO 用的是 Canon 16mm 的焦段表現,而 Sony 則是 24mm 的焦段表現,問題是我買 16-35mm 會比較在乎哪個焦段的表現? 16mm 重要還是 24mm 重要呢??

所以 DxO 這網站...
ever7070 wrote: splendors wrote:
ever曾經...以 100D機身為基準, 10-22mm USM鏡, 可是一分錢一分貨(恕刪)


喔喔! 我那樣寫會令人誤解嗎

是因為我用那顆鏡頭已經是十年前的事,當時 APS-C 能選的就只有 8MP 了
相較現在 APS-C 都是 20~24MP 為主流,8MP 的確是低解析度,所以這麼寫是陳述事實,並無貶低之意啦!

基本上 10-18 當然是基本款,從塑膠屁屁就可了解 Canon 給它的定位,不過這鏡頭也真是便宜(是當我們以前都是盤子是不是)

不過您給 DxO 的連結比較,我一直覺得 DxO 在評測上有技術性的引導,例如 10-18 是測 10mm 的焦段表現 / 10-22mm 則是測它的 14mm 表現,這樣評比真得是很難看出二顆變焦鏡熟優熟劣

另外,我在比較 16-35mm f/2.8 時,同樣列出 Canon 和 Sony 當家新鏡,如果不仔細看的人會直接看分數,就下了結論說 Sony FE 16-35/2.8 GM 受評42分強過 Canon 16-35/2.8 L III 受評34分太多了,然後就開始跳起膜拜舞~黑科技神、黑科技棒、黑科技無敵

但重點是,DxO 用的是 Canon 16mm 的焦段表現,而 Sony 則是 24mm 的焦段表現,問題是我買 16-35mm 會比較在乎哪個焦段的表現? 16mm 重要還是 24mm 重要呢??

所以 DxO 這網站......(恕刪)
嗯~ 嗯, 理解您的 DxO Marks 描述及解讀。 我也不再多作解釋。

16mm (Equiv)焦距左右的超廣角鏡有不少選擇, 端視用家自行評估及取捨。 Samyang (Rokinon, 美加地區) / Laowa (老蛙) 零畸變.. 連 Yongnuo(永諾)在 2017"年底也推出一管 YN14mm f/2.8 for Canon 定焦鏡上市, 支援自動對焦 / 有對焦刻度表尺, 全新公司貨 14,000元NTD 有找零(永諾, 有水貨?!)。

對我而言, 超廣角的取景/構圖是另一個未知的視野及領域。 所以前述才提及自己本身是租用 10-22mm USM鏡約數日作為出遊拍照鏡頭。 實際使用過後, 親友長輩們反應.. 此趟拍照成相是對於"哈比一族"的身高有著莫名地自信(因身材屬 Everyday).. XD~

當然, 網路上其他的比較/評測這 2顆 C家超廣角變焦鏡的也不少。 各有各的好(價位實惠親民, 也很重要哩).. e.g. 在意"動態錄影"部份的, 肯定是 STM鏡勝出。 我本身幾乎少用"動態錄影", 則"USM 鏡"伴隨的 AF對焦的精準率及反應速率成為我個人在意的項目之一

那就醬吧.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splendors wrote:
戶外出遊時, "超廣角"確實有實用到


為了因應五月底到來的盛世公主之旅
因為手上也有80D,所以我也考慮過找CP高的1018來用
而且80D較輕,應該更適合旅遊
但後來還是受不了那個掃把星芒(過去有1740L的經驗)

最後我還是不敵那個無敵星芒
很不爭氣的找了1635二代

0F6A7699-CC by qANTAS TSENG, 於 Flickr

0F6A7665-CC by qANTAS TSENG, 於 Flickr
Qantas wrote: 因為手上也有80D,所以我也考慮過找CP高的1018來用
而且80D較輕,應該更適合旅遊 但後來還是受不了那個掃把星芒(過去有1740L的經驗) 最後我還是不敵那個無敵星芒 很不爭氣的找了1635二代...(恕刪)
哈…哈(泛淚),這也是為何我只租用 10-22mm USM鏡之原因。

那顆 16-35 f/2.8L USM 二代鏡,才是我想入手的超廣角人像風景用途之鏡(三代,目前我還不愛哩)。

那 17-40L鏡,也算紅圈圈的經典入門。 對我而言,有點雞肋。

就男生而言,路旁放尿分岔/拍照星芒放射…或多或少總會有所不喜…XD~

EF-S 10-18mm STM鏡,那價位 / 防手震加持… 也挺好的。

眼下,我口袋現金額度不足,只能租用超廣角 USM鏡,得以感受一滴滴濃郁成相及自動對焦的迅捷敏銳。
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依舊對我不屑一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