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332分
文章編號:84884311
個人積分:3013分
文章編號:84896403
Canon R10 Specification
24.2mp
15-23fps (Mechanical/Electronic)
1x UHS-II (supported)
HDR PQ
Canon R7 Specification
32.5mp APS-C Dual Pixel CMOS AF (DPAF 2nd generation)
15-30fps (mechanical/electronic)
2x UHS-II supported
4K @ 60/50fps (NTSC/PAL)
1080p @ 120/100fps (NTSC/PAL)
C-Log 3/HDR PQ
In-Body IS
沒有規畫好要塞FF,已經慢了一步
十年後,SONY都已經慢慢縮減APS-C產線時
才想到要開發APS-C新機,又慢了一步
APS-C已經被S家F家&手機吃得差不多
CANON就很尷尬
出了嘛,成本不知道收不收得回來,而且一出就是斬掉M環
繼續經營M嘛,R跟M雙頭馬車,效益應該也很難好起來
不出嘛,APS-C這塊小餅就永遠在別人嘴裡
餅有多小,看SONY持續縮減APS-C產品線就知道
現在手機一台兩萬,APS-C也一台兩萬
不在乎畫質的都用手機,在乎的都捏上全幅了
當今全幅又輕又小又便宜,已經不是早年那個高貴的大磚頭
1吋機已死,APS-C就是下一個
S家靠豐富鏡頭群&向上相容站腳,F家能靠漂亮直出色彩&復古外型站腳
C家這時推出個外型老氣,體積與FF相當的APS-C
是想打什麼市場呢...
nk4qo1530 wrote:
nk4qo1530 2022-05-19 14:09
26樓
十年前開發EOS-M時
沒有規畫好要塞FF,已經慢了一步
十年後,SONY都已經慢慢縮減APS-C產線時
才想到要開發APS-C新機,又慢了一步
記得C家當年是沒打算出無反的,只是沒想到無反的市場不斷的蠶食有反的市場才臨時出個EOS-M來攪亂無反市場用的,根本也沒想到要出全幅無反,當時這個走一步算一步的政策就是個相當要命的錯誤。這種靠價格優勢取勝的作風應該是新廠加入在搞的(那個機身小型化也只是一時的假相而已), 相機大廠的Canon沒想過做好未來相機路線的規劃,卻來搞個小格局的價格戰及暫時性的小型化,也讓當時的在下滿訝異的。按照對Canon家作風的了解,資源一定是放在全幅機身的,不會是APS-C機身的,看他搞個小型化無反APS-C,大概也知道是玩票性質的。不會像F家會全心投入。這樣一搞,果然最後反而把自己未來走向全幅無反的路給堵死了,最終還是得面對EOS-M尾大不掉的窘境。後來智慧型手機照機功能因市場競爭太過激烈,各家在照相功能方面都下了重本,整個功能每隔幾個月就不斷的因出新機而更新,功能也是一大步一大步的往前跨,不知不覺威脅到數位單眼的市場。C家被迫將全幅機身全改成無反來達到輕量化,以跟Sony家的無反及智慧型手機做個抗衡。不過現在真的有點尷尬,M系統砍了可惜,不砍,RF卡口的APS-C機身出了,M也會被迫走入歷史。只能說,出APS-C RF卡口無反機身就當作是用來延續C家的數位相機市場生命用的就好,不用想說它可能大放異彩了吧?如果C家願意開放協定給副廠幫他們做鏡頭,至少應該還是大有可為的吧?只是我想C家高層應該暫時不會那麼大方,大概會撐到快不行了才會讓副廠加入。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