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e034222 wrote:
apsc的3700萬像素 要用甚麼鏡頭去餵他?? 中間畫質才能跟預設的一樣? 大三元?? 其餘的apsc 應該都無法達到這個水準.... 最後還是要上全幅
很獨特的觀點,其實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拍生態作品不佳的 "瓶頸" 除了技術與時機,相機問題大多在於對焦、震動、像素(解析度)還是畫質(噪訊、銳利、色彩、反差、色階、暗部細節.....)?
qwe034222 wrote:
應該說apsc的3700萬像素 要用甚麼鏡頭去餵他??


Canon 怎會死錯人, 大砲 L級 RF 600 4, 400 2.8, 100-300 2.8 一定得.

非L 非大砲級也得, 不過要忍受收光圈F8, F11

隔樓 100-400 F8 + 2x = F16, 800 F11 也有人用出好相.

鳥在10米內過了F11 光圈, 人門與大砲L 沒大差異
PY8888
[拇指向上]
PY8888 wrote:
相機問題大多在於對焦、震動、像素


這才是關鍵... 除成像外, 成功率更為重要, 拍不到成像再好也沒用.

但又對一些人又不重要, 例如已退休不用工作天天去拍鳥. 可用無限時間無限翻拍抵消低成功率. 持續拍幾年甚至可將入門級器材發揮淋漓盡致

一般人一星期休假只能抽 1 至半天, 放長假才來拍鳥. 一擊不中就下年再見

要用錢換時間, 還是用時間換錢, 還是用錢換體力付出
PY8888
有道理
PY8888 wrote:
相機問題大多在於對焦、震動、像素(解析度)還是畫質(噪訊、銳利、色彩、反差、色階、暗部細節.....)?


個人認為"對焦,震動,雜訊,寬容度",這些是對一般業餘攝影師比較重要的,"像素,畫質"是最不重要的一環
就像crossmatch大講的,能把照片拍成功比什麼都重要
而且在實戰上,畫質的呈現通常來自於高深的後製技術,跟相機本身的關係已經不大了
kingjehau
那就更要買成功率高的機器
PY8888
kingjehau 說得好[拇指向上]
因手持重量考量只能選小光圈的中長焦鏡(如RF100-400mm f/5.6-8 IS USM(635g)或RF600mm f/11 IS STM(930g)),效果只能取捨不可能要求圓滿

請問大家比較認同以下哪個論述?

1. R7較適合:
R7本就是為運動與生態所設計,若因重量考量鏡頭不夠長的情況下,一定是焦段*1.6的APS-C且高達3,250萬畫素裁切空間大的R7佔優勢。且R7有機身防手震可進一步降低長焦鏡震動,或容許用更慢的快門以降低ISO和噪訊。至於R7機身較重旅遊不便問題,可配較輕巧的RF-S18-45mm f/4.5-6.3 IS STM(130g),連機身總重742g,旅遊缺中長焦段可由3,252萬高畫素事後裁切彌補

2. R10較適合:
R10一樣是APS-C且比R7更輕巧(少183g),優勢是旅遊可直接用輕巧的KIT天崖鏡RF-S18-150mm f/3.5-6.3 IS STM,連機身總重僅739g,R10沒有R7的機身防守震和只有2420萬像素,這兩點對我不是很重要,輕巧經濟實用方便願意帶出門較重要

3. R8較適合:
FF全幅感光CMOS & 對焦系統與新一代的R6 m2完全相同,畫質和對焦性能勝過R7,電子快門連拍40fps且不像R7限制30fps會卡彈,長鏡頭+拍動物一定用高速快門所以鏡頭防手震基本上已夠用(較需機身防手震進一步提升防震的場合應是暗處拍靜止物用超慢快門)。高速快門+小光圈鏡頭 = 拉高ISO,R8的高ISO低噪訊在此變得很有意義。雖FF等效焦距沒有*1.6但R8有1.6x裁切和x2/x4數碼增距鏡(R7/R10沒有)有助於鏡頭不夠長時的取景、測光和對焦效率,焦距不夠長的鏡頭 + 全幅 + 僅2420萬像素 = 經常需大幅裁切像素大幅降低,但對初學者而言拍生態裁切後如果還有200萬畫素(full HD)~800萬畫素(4K)就很夠了,重點是要清楚(無明顯震動或失焦)且畫質好(噪訊、色彩、反差、層次.....),無論是R8/R10的2420萬、R7的3250萬還是iPhone15的4800 萬像素,都是要光線、低ISO、對焦、震動、鏡頭解像力都理想的情況下才能表現出來,大部分的情況高畫素是看得到吃不到,瓶頸大多不在畫素量而是高ISO等音素導至不清楚,清楚且畫質好的200萬像素通常比畫質不好或不清楚的2000萬畫素好看,應重質(畫質)不重量(像素量)
flody
R50足夠,要不R8
PY8888
flody 為何R7和R10不考慮呢?
PY8888 wrote:
因手持重量考量只能選...(恕刪)



說實在話,我的感覺反而比較像你是老師,要把機種的差異性分析給我們聽
你的分析完全正確,但你問我們要選擇什麼對你已經沒有幫助了,因為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
所以既然你已經知道機種的差異性,那現在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做出選擇
要兼顧畫素畫質重量機身功能性等等,大概要Sony a7cr才能勉強符合,就是價格不美麗而已。
PY8888
感謝推薦,但這價格真的不太美麗
PY8888 wrote:1. R7...R7機身較重旅遊不便問題...RF-S18-45mm f/4.5-6.3 IS STM(130g),連機身總重742g...缺中長焦段可由3,252萬高畫素事後裁切彌補...
R7算得上機身較重!?專門買相機(?拍生態?)就別去碰Kit鏡,把老鷹拍成麻雀如何事後裁切彌補!?除非你天生忍者隨便都可以摸到5m以內,啥都不驚動freeze乖乖給擺拍;這麼在乎重量與"方便",基本上就與生態拍攝的要求相互矛盾,腳架都還列入建議呢,或許乾脆就別想,這樣買啥都好,輕鬆愉快;
PY8888 wrote:2....R10一樣是APS-C且比R7更輕巧(少183g),優勢是旅遊可直接用輕巧的KIT天崖鏡RF-S18-150mm f/3.5-6.3 IS STM,連機身總重僅739g,R10沒有R7的機身防守震和只有2420萬像素,這兩點對我不是很重要,輕巧經濟實用方便願意帶出門較重要...
PY8888 wrote:3. R8...200萬畫素(full HD)~800萬畫素(4K)就很夠了...高畫素是看得到吃不到...
沒打算投入中高階的費用真的一點沒關係,不需要任何"解釋"或藉口,所以沒必要用錯誤的認知來蒙蔽事實與常識吧?


千言萬語或胡思亂想鑽牛角尖,不如器材在手實際拍攝與實驗,這樣最簡單;
PY8888
感謝回復但請看清楚再回答! 一開始就有說明是希望旅遊和生態共用機身但分別用不同的2支鏡頭,用KIT鏡拍生態是你說的喔
kingjehau wrote:
我的感覺反而比較像你是老師,要把機種的差異性分析給我們聽
你的分析完全正確
不敢當,已近十年沒玩單眼對目前主流技術規格不熟只能爬文學習,拍生態也沒甚麼經驗,只能紙上談兵觀念一定有盲點或有誤,望有實戰經驗的前輩不吝指正和指點迷津如何取捨?

原希望旅遊和生態共用機身但分別用不同的2支鏡頭,如果同一機身真的難兼顧旅遊的輕巧和生態所需性能,也許先只考慮生態需求就好而旅遊用的輕巧機身或一體機再另外考慮吧
Canon R7/10搭18mm-45mm/ 100-400焦段視角等同全幅29-72mm和160-640mm
這或許去買OM-1或G9 II 搭14-42mm, 長焦100-300或100-400整體更輕, 涵蓋也更廣
^^A 請多多指教~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