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we034222 wrote:很獨特的觀點
apsc的3700萬像素 要用甚麼鏡頭去餵他?? 中間畫質才能跟預設的一樣? 大三元?? 其餘的apsc 應該都無法達到這個水準.... 最後還是要上全幅
,其實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拍生態作品不佳的 "瓶頸" 除了技術與時機,相機問題大多在於對焦、震動、像素(解析度)還是畫質(噪訊、銳利、色彩、反差、色階、暗部細節.....)?
PY8888 wrote:1. R7...R7機身較重旅遊不便問題...RF-S18-45mm f/4.5-6.3 IS STM(130g),連機身總重742g...缺中長焦段可由3,252萬高畫素事後裁切彌補...


R7算得上機身較重!?
專門買相機(?拍生態?)就別去碰Kit鏡,把老鷹拍成麻雀如何事後裁切彌補!?除非你天生忍者隨便都可以摸到5m以內,啥都不驚動freeze乖乖給擺拍;這麼在乎重量與"方便",基本上就與生態拍攝的要求相互矛盾,腳架都還列入建議呢,或許乾脆就別想,這樣買啥都好,輕鬆愉快;

PY8888 wrote:2....R10一樣是APS-C且比R7更輕巧(少183g),優勢是旅遊可直接用輕巧的KIT天崖鏡RF-S18-150mm f/3.5-6.3 IS STM,連機身總重僅739g,R10沒有R7的機身防守震和只有2420萬像素,這兩點對我不是很重要,輕巧經濟實用方便願意帶出門較重要...




PY8888 wrote:3. R8...200萬畫素(full HD)~800萬畫素(4K)就很夠了...高畫素是看得到吃不到...
沒打算投入中高階的費用真的一點沒關係,不需要任何"解釋"或藉口,所以沒必要用錯誤的認知來蒙蔽事實與常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