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鏡皇與三隻防震旅遊鏡解像力整理

這個表是怎麼測出來的阿?

有測試的條件設定嗎?

很想知道這道地怎麼測的?


wang0630 wrote:
這個表是怎麼測出來的...(恕刪)

那是原廠公布的數據吧...

RedmanHuang wrote:
那是原廠公布的數據吧...


我想樓主是拿 Photozone 的數據來做表的吧
不過在旅遊鏡的部分有一個疏漏, PhotoZone數據 C 18-200 / T 18-270 用的測試基準是 50D
而 S 18-200 OS 是用 350D 測出來的數據
不然應該不會 S 18-200 OS 解像力差這麼多

嚇! sigma 18-50 f2.8有到鏡皇等級喔...
自己用了這麼久都不知道... XD
btw....第二組table那是.... 18-2700mm?!
150倍變焦耶~~~ 果然是鏡皇 (逃)
已更正~tks
已更正~tks
已更正~tks

看來現在鏡皇越來越多了
哪支才是真正鏡皇真是傻傻分不清楚
這個表根本就有問題
怎麼可能在同光圈值下 18-200 這種旅遊鏡的解像力會比 17-55 來得好
那大家都去買這種10倍光學變焦的鏡頭了 一支拍全部
這個測試數據大有問題啦
或許差別就真的在不同機子上有不同的解析力表現
C跟T的旅遊鏡都是在50D機子,其他350D
ttjojo wrote:
怎麼可能在同光圈值下 18-200 這種旅遊鏡的解像力會比 17-55 來得好
那大家都去買這種10倍光學變焦的鏡頭了 一支拍全部
這個測試數據大有問題啦


並不是沒有可能,每一隻鏡頭設計時都會先設定最佳解像力要出在哪個範圍

一隻大光圈中焦端ZOOM的設計理念會盡量讓可用的解像力出現在較大光圈,不會注重最高MTF是否能拉出高峰,整體來說想做到的是「全光圈不是最好但都很好」。

而旅遊鏡剛好相反,高倍旅遊鏡的廣角端(尤其是28-85這段)本來就不必挑戰大光圈的設計難度,所以鏡內繞射少,在某些光圈下拉到很高,在其他光圈急速降低。

當然機身有一定影響,不過鏡頭設計並不像你想的好鏡頭必然有超高MTF,MTF只是多種指標裡的一個
發色這兩個字可說是表格所不能傳達的
S10-20換成C10-22
我也不會想換回S10-20...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