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EOS R5 評測報告|動靜之間無懈可擊 ‧ RF-Mount 顛峰之作!

v5jxlnt wrote:
人家明明就跟你說的很清楚...,那些受限那些不受限,4K 30也是不受限的,我不知你在執著什麼,還是應該一開始就給FHD跟4K30就好....,R5現在的定價跟5D3跟5D4當初的定價差距真的很小!


真的,R5跟那兩台的價格真的差沒多少。

一開始還有人亂猜說會到20萬。

真的對Canon不懂的人,才會猜那種價格。
我要4K 60P無裁切錄,而且我沒操到廠商公布的極限值35分鐘,我只錄10分鐘間隔5分鐘後再錄10分鐘然後休息5分鐘後再錄10分鐘,""""都在規範內操作"""",我只想知道這樣做會不會有問題,就這麼簡單,我照你規範走喔,或是說這樣的要求不合理??
假設廠商說這樣也不行,好,那我就降到4K 30P,這就是我要知道的 "真相"

如果我操到廠商公布的極限那我沒話說,因為廠商已經先告知了

還有一點想知道,有沒邊錄邊拍功能? 松下的可以做到,蠻好用的,拍下來的照片一樣可以搭配松下的APP寫入經緯度。事後截圖是可以但是沒當下就拍一張來的方便,我在日本錄火車就會使用邊錄邊拍功能

我知道有些人容不得別人對自己花錢買的東西有疑慮,這是人性,能理解
v5jxlnt wrote:
人家明明就跟你說的很清楚...,那些受限那些不受限,4K 30也是不受限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G00Fhu5pI&t=161s
這片子的Vlogger嚐試以外錄方式接Atomos Ninja V錄4K HQ 30P,機內沒有電池、沒插卡。結果顯示他一共錄了4小時!

我本來覺得「外錄」好像不符合一般使用者的習性,所以沒貼;不過看這位Vlogger的實驗精神正能量滿載,假設後自己動手做實驗去證明,重要的是:他歡迎不同的使用者,使用不同條件做測試,跟他的結果互參。這讓我更清楚R5的性能。

Canon公布的數字也罷,其他人的測試也罷,都僅供參考。V大你有時間還不如多帶孩子出門,多拍些美照回家,順便也用你的R5做點小測試,讓我們這些只能羡慕的人解解饞。
不要認為所有的測試都是在找廠商的毛病
有的測試是在模擬使用者實際使用的狀況,CANON只拿給專業人士測試,但是CANON有可能忽略了一般人也可能會買來用,專業人士有基本知識與認知,但是一般人未必有,你永遠無法知道那些使用者是怎麼去使用機器,會遇到甚麼狀況,而且是在合理的範圍內
MONKEY TEST就是在做這件事,而且專挑沒有專業知識的人來做
我只是非常奇怪...很多人窮追猛打的”缺點”原廠是列在規格上的,理性考量選購就是了,FF無反S丶N丶P丶L都有出,一直在這邊鬼打牆是怎樣!?我這輩子沒買到過完美的器材,只買得到限於當代科技與成本有上市的器材,每一臺都有優點但同樣有“限制”,然後發揮優點並接受限制去用不是常態嘛!???

真的,又沒人拿槍抵著你的頭逼買,”大失所望”跳過就是了,當代技術上市的就這些,要駡要挑剔也看看目前市場上銷售競爭的狀況,否則夢幻規格誰列不出來,但現實上必有成本與售價的壓力,難道馬兒不吃草可以餵牠們吃大便!?糾結或挑剔也要”合理”,否則就是空手永遠買不到器材也拍不了照片,與其在這邊鬼打牆到令人反感,不如放下,拿著你手上禁得起你品管考驗的器材去輕鬆拍照吧,少了台R5又不會死,浪費這時間幹嘛呢!?
Wahaha214 wrote:
(恕刪)...我不是要戰,我只是從一個一般使用者(有實際遇到這樣拍攝狀況)的角度來提出疑問,如果這台機器賣1萬5只能拍1080就算了,沒啥好說的(1萬5而已還要嫌甚麼),但是一台破5萬的機器甚至要價10萬以上的機器我個人認為必須要能維持在一定的可靠度之上...

其實也不需過度執著於R5的錄影功能是否過熱堪用,畢竟它只是台附加了規格還算不錯錄影功能的"相機",只要把8K30FPS、4K120FPS當作是附贈的功能看待,偶爾可以讓使用者心血來潮時用來錄幾小段較珍貴或自爽的影片用,這樣就不會太苛求它了...若真的想把R5系列拿來當作專業錄影機使用,建議還是耐心等R5 Mark II吧,R5的下一代應該是會針對散熱這弱點有明顯改善的!

光就攝影本質來說,R5的4500萬畫素、5軸5級IBIS、20FPS電子連拍及12FPS機械連拍、動物(含鳥類)眼睛對焦、還不錯的高ISO表現...等規格,都已經比單反時代的5D系列進步許多,但剛推出時的定價仍維持在相近的價格帶,對於攝影同好而言,R5真的算得上是Canon很有誠意的一台機身了!
可以看這篇12樓的回文,這是現實問題,提出質疑不表示把這台機器踩在地上踐踏,而是要知道實際能耐,不知道實際能耐(就是所謂的限制,但是是實際使用方面的,而且是在原廠公布的規範內)要如何知道合不合用,因為沒這方面的資訊,不然何必問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4&t=6159308&p=2

同樣的質疑,R5有這樣的問題,會不會也一併移植到R6或是後續機種?

針對"一般人"實際使用的狀況去看,這不合理嗎?
連一般人實際拍攝會遇到的狀況我都拿出來說明了,我不是把機器操到極限,這樣還不行? 我建議你們去告訴CANON,在說明書與DM上面寫上大大的"本機提供之錄影功能僅供參考,如果有問題CANON一概不負責"的免責聲明

糾結或挑剔也要”合理”,沒錯,所以我一直強調我是在""廠商列出的限制內""依照我以前實際碰到的狀況下使用會不會有問題

我覺得你們對廠商的寬容度還真是高啊

消費者對這家廠商有期望就是給這家廠商希望,如果都沒期望就是買別家去了(這算是行銷學嗎?)

不知道01的員工會不會看,我測試的話一樣的項目我會做至少三次,因為我要知道如果遇到問題的時候是否有重現性還是隨機出現
講直接一點,現在許多一直批評過熱的,即便給你錄影不過熱也不太會買啦
但還是佩服canon的行銷 搞得2020年到目前超過半年都還是這相機的版面,我都快忘了2020還有出別的相機了。
然後現在缺貨缺成這樣...拜託少點人買才能早點拿到。
Wahaha214 wrote:
不知道01的員工會不會看,我測試的話一樣的項目我會做至少三次,因為我要知道如果遇到問題的時候是否有重現性還是隨機出現


這麼想知道,去買一台測試阿。

要不然直接租一台測試,現在北部至少有三家以上的器材出租都租的到。

都用ARRI了,還會在乎這種小錢?
roleicaex wrote:
講直接一點,現在許多一直批評過熱的,即便給你錄影不過熱也不太會買啦
但還是佩服canon的行銷 搞得2020年到目前超過半年都還是這相機的版面,我都快忘了2020還有出別的相機了。
然後現在缺貨缺成這樣...拜託少點人買才能早點拿到。


放心啦,酸的人不會花錢買啦。

只會想要伸手請人測試一些它們想知道的問題。

然後問題出現後,繼續酸。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