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講的 "發色" 是什麼

以前在底片時代
只要同一款底片,用一樣新鮮的藥水和建議標準程序洗出來,就可以固定變因,不同鏡頭照出不同味道的相片

現在電子時代
感光元件的原始感光資訊被機身自動白平衡動過手腳,轉JPG過程又給他銳一下抹一下
已經很難釐清發色是鏡頭造成的又或是機身賦予的色調

鏡頭客觀可量化條件很多
但是發色這個主觀的東西存不存在
當然是存在的
不然一個粗製的LOMO鏡頭和高級玻璃鏡頭照出來顏色會分不出來嗎
在光學性能接近完美的同時帶來一些人們主觀的感受
只是這個蔡味萊卡味的味道太難形容也沒有一定標準而以
airsama wrote:
說取笑太嚴重啦 .....(恕刪)


這個世界,某些時候,顏色暫時只是256*256*256而已,某些地方還要打折,因為TN的關系
綠豆沙冰 wrote:
小弟也有疑惑,到底是"發"色 還是"髮"色...(恕刪)


大陸這兩個字的簡體字是一樣的,這裡講當然是"發色"

我認為"發色"就是"發出的顏色",
景物透過鏡頭到達機身的sensor,透過相機軔體的調校,而產出來的圖檔,
透過電腦螢幕我們就看到的顏色表現,每個環節都會影響到發色的結果

以HSB系統,圖檔包含色相、飽和度和明度的係數,一般繪圖軟體都支援其調整
色相決定到底哪一種顏色被使用,飽和度決定顏色的深淺,明度決定顏色的強烈度
至於發色好壞,是很主觀的感受,有人愛偏暖,有人喜偏冷,有人喜歡真實,有人喜歡濃冽...........

而其去探討發色好壞,還不如透過眼睛去看拍出的成像自己是否喜歡

歡迎蒞臨文森的生活點滴~~
攝淫濕看到穿的少的MD..就會發色1515151515
可以量化
請不要忘記有光譜這種東西,單論鏡頭材料本身,鍍膜對各波長的穿透率有差異,材料對各波長的吸收有差異
數位化還有Sensor對各波長的響應,DSP處理訊號的轉移函數。
Good Luck Nokia, you will need it.
聞聲 wrote:
以HSB系統,圖檔包含色相、飽和度和明度的係數,一般繪圖軟體都支援其調整
色相決定到底哪一種顏色被使用,飽和度決定顏色的深淺,明度決定顏色的強烈度
至於發色好壞,是很主觀的感受,有人愛偏暖,有人喜偏冷,有人喜歡真實,有人喜歡濃冽...........

而其去探討發色好壞,還不如透過眼睛去看拍出的成像自己是否喜歡


同感

我不認同為了追求什麼主觀的"發色"而捨本逐末的買高價器材
但也不會阿Q的說這相片在器材間的差異不存在
或是什麼東西進了PS都可以改
因為就算可以改~也沒那個時間精力一個個慢慢動~
什麼發色都可以改的論點,也許符合學理
卻不符實際

問一些廢話,麻煩你去爬文一下

問一些廢話,麻煩你去爬文一下

問一些廢話,麻煩你去爬文一下
tomzhu wrote:
如果人眼都看得出区别的东西却无法量化。。。。你也太小看现代科技了吧,朋友。无法量化的只有人心而已。。。。。。

舉個例子好了,很多網站都需要輸入圖形驗證碼,這
些圖人眼都看得出區別,但是用機器量化後你能得到
啥?
isamuplus wrote:
舉個例子好了,很多網...(恕刪)


验证码的意义在于“无规律”,而不在于“不能量化”。验证码当然能够量化了,但验证码只要能做到“一种量化手段只能对应一张图片”就成功了。

但你不想买到一个“无规律”,每张照片都不同风格的镜头吧。。。。。。
Iosian wrote:
可以量化請不要忘記有...(恕刪)


我相信镜头的色彩是绝对可以量化的。

但是为什么正规的测试网站却不去测试所谓的“发色”呢?

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谈到所谓的“发色”,一般都是市场营销行为,跟着这种营销行为去起舞,我觉得是非常愚蠢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