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光圈大小=1/光圈值(片幅)」這個公式,是一些懂攝影的為了讓新手更快了解光圈而說出來的公式。當我剛進入攝影時,我問一句,為何光圈數字越小,光圈越大。各位大大你要怎跟我解釋。有人就跟我說,你就想像是倒數就好。光圈1.8跟光圈11,就好比1/1.8跟1/11,哪個大,就瞭解了。我瞭解了,但是公式是錯誤的。印象中,光圈大小是這樣算的:2的0次方開根號、2的1次方開根號、2的2次方開根號、2的3次方開根號、........所以是1、1.4、2、2.8、4、5.6、8、11、16、22、32.......以上是我的認知,有錯誤請指教。謝謝ps:2的0次方=1 1開根號=12的1次方=2 2開根號=1.42的2次方=4 4開根號=22的3次方=8 8開根號=2.8....
光圈值F定義很簡單F=焦段/瞳孔直徑50mm鏡頭瞳孔開5公分F值就是1跟片幅完全無關那分講義應該要拿去燒了m43很紅的Nokton 25mm f0.95轉接到5D2上仍是F0.95我們由公式知道它的最大光圈瞳孔直徑大約是26mm至於轉接到5D2後有沒有成像圈那是另一件事
您說的沒錯,是我沒講清楚,鏡後距和感光元件大小確實沒有直接關係。本來所要強調的,是EF鏡頭為何可以裝在APS-C規格的機身,藉此分辨成像圈和光圈的不同。相對於EF鏡頭,EF-S鏡頭正是因為可以遷就APS-C感光元件而能夠把鏡頭設計得更輕巧。我的本意是這個,謝謝指正。此外,您提到的Hypergon、Topogon、Metrogon、Biogon、Hologon是大片幅相機的鏡頭,且Biogon為sonnar的變體,只是恰好類似對稱結構。如果拿135mm的雙高斯標準鏡頭設計來舉例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