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底片時代的EOS 1V和數位時代的600D對焦系統是一樣嗎?

鬼塚櫻吉 wrote:
那如果真的下放給百位...(恕刪)


其實對焦系統的零件成本很低

只是廠商如果把太多好的東西下放,會影響高階機銷售

老實說,CANON推出5D2後,是有後悔的,當時他只想爭一口氣,對抗NIKON D90

想不到5D2有出色的錄影功能,結果CANON本家的高階攝錄機銷量全線下跌

賣十台5D2都不夠兩台HDV利潤多, 但開了頭也就沒辦法不玩下去

這次玩大了,SONY 跟NIKON 一年後就丟出比CANON 5D2更實用的錄影機種
不知道樓主怎麼會有這種想法

1V在底片的定位是現在的1D系列耶

600D怎樣也不會越級到1D的對焦系統

這樣600D就不是入門機了

照樓主的比喻就像是再問大家 現在125CC摩托車的極數
跑的贏十年前的重機嗎?
cobrawu wrote:
基於原則,先PO ...(恕刪)


cobrawu 兄,可否請您分享一下 底片時代的1V 到數位時代的1D,實際用起來給你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這個有用過的人最清楚..
我倒不這麼認為5D2 是為了要打Nikon D90的錄影功能才出的

兩者發表相差幾個月

Canon不太可能在D90發表後幾個月馬上生出個5D2有錄影功能吧?

我倒是比較傾向於,Canon & Nikon 他們兩個私底下說好了

讓D90先出,免得5D2一出,D90就啥都不是了

至少D90是世界第一台可以錄影的DSLR

而5D2 是世界第一台有1080P的DSLR

要是5D2早D90先兩天發表,那D90就....連湯都沒有了
我的故鄉火星照片---- http://www.flickr.com/kerocheng
zaha0901 wrote:
cobrawu 兄,可否請您分享一下 底片時代的1V 到數位時代的1D,實際用起來給你有什麼不一樣的感受...這個有用過的人最清楚.....(恕刪)

底片機多了一個期待性,DSLR可以馬上看馬上修正。兩台操作模式幾乎一模一樣,沒有適應問題。

拿1VHS其實有一種安全感,拍出來的幾乎張張準焦,高速連拍下也不會擔心,只是底片粉傷罷了。

對於正片重度愛好者,1VHS的測光粉準,不容易凸槌,常拍正片的大大應該知道我的論述重點。

用過1系列的大大應該會有一種感覺,隨便拍都粉漂亮,常常會有一種太容易得到幸福的感覺。
當然可能是我的標準比較低,容易滿足。反正我不是靠相機吃飯,自拍自爽就好,哈。

欠版上一張照片,補上

1Ds一台,1D二台。另一台1VHS嫁出去了,祝他幸福。哈

P.S.1系列只要有一台,就可以拍的粉過癮,我是手賤,看到在拍賣網站等著賣掉心粉癢,
寧可吃泡麵也要標回來,這個舉動是錯誤示範,請勿學習,謝謝。
老虎不會在乎綿羊的態度。 世上沒有完美的時機,但是 有準備的人可以讓時機變得 完美
引用資料來源http://www.eprice.com.tw/dc/intro/1320/sony-slt-a77/

Sony SLT-A77 重點規格
● Sony α 鏡頭接環
● 機身材質為鎂鋁合金 + 高品質強化塑膠,防塵防水滴
● 2430 萬像素 APS 尺寸(23.5 ×15.6mm)「Exmor」APS HD CMOS
● ISO 感光度 100 - 16000
● AVCHD 2.0 格式 MPEG - 4 AVC(H.264)錄影,最高 1,920 × 1,080(60P)28Mbps 超高流量
● TTL 相位差檢測 AF 系統
● 19 點自動對焦,其中 11 點為十字型
● 快門速度 30-1/8000 秒,支持 B 快門
● 內建閃光燈,出力值 GN 12
● 閃光同步速度 1/250秒
● 最高連拍速度每秒 12 張
● 獨立的錄影啟動鍵
● 內置 XGA OLED 1.3 cm EVF 電子觀景窗,像素約為 236 萬點,可調亮度,放大倍率約 1.09x
● 三吋 92 萬像素翻轉螢幕,視野率約 100%(向上 150 °,前後翻 180°,向左旋轉 90°,向右旋轉 180°)
● 內建 GPS 電子羅盤功能
● 鋰電池 NP - FM500H
● 續航時間:使用觀景窗時約 470 張,使用 LCD 取景約 530 張
● 使用 SD / SDXC / SDHC / SD 記憶卡
● 機身尺寸約 142.6 × 104.0 × 80.9mm
● 機身重量約 732g(含電池、記憶卡),機身淨重約 653g
● 單機身售價 39,980 元,搭配 18-55mm 變焦鏡 42,980 元,搭配 16-50/2.8 變焦鏡 57,980 元


A77 感光度範圍由 ISO 100-16000,最低感光度可以擴展至 ISO 50。此外內建的防手震系統仍以感光元件位移式運作,搭配任何鏡頭都能享受 2.5-4.5 級快門速度補償的防手震效果。同時身為高皆產品的 A77 還具備機頂單色 LCD(除 A900 具備以外,好像也只有 A77 能有這種待遇了),更方便讓玩家迅速掌握光圈、快門、曝光補償等拍攝設定。
新北市三重區有4條捷運線,蘆洲線已通車~機場線~新莊線已通車~環狀線CP值最高,謝謝.
針對樓主的疑問,

我曾用過(有些是朋友的)
Canon 40D,50D,500D,5D,5D2
Nikon d300, d90

也用過Canon 1V 一年多,

我只能說,
1V的對焦能力要比以上的高出2~4班,
合焦得又快又準,
若我又想買回AF旳底片機,
1V是我唯一的選擇!
canon的售價策略其實和產品造價沒有一定的關係

他們的策略是1系列一定要賣這樣的價錢
既然"完全體"是這樣的價錢,其下的各機種也就和nikon對應機種售價遞減排下去
如果入門機因為"下放"有了取代1系列特性的功能出現,很顯然1系列就無法賣到十幾二十萬的目標價,有些關鍵機身性能是不會輕易下放的
因為canon是DSLR傳統大廠累積廣大愛用者,所以這樣整套策略目前為止都很成功
看看canon的資本額和獲利比值就可以了解了,這點真是讓人又愛又恨
希望雜牌小廠努力擾亂市場造福大眾阿



輕鬆騎 wrote:
引用資料來源http...(恕刪)


身分確認...




cobrawu wrote:
底片機多了一個期待性...(恕刪)


真令人羡慕的1D艦隊~簡直是來放毒的
看完整串討論,我決定了..除了身邊的5D,一生一定要擁有一部1系列

xos84292 wrote:
其實對焦系統的零件成本很低


研發無用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