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doba21 wrote: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恕刪)

我也是有一樣的感覺
不過5d2之後的機子 在光線不充足處的膚色 就常會這會這樣
另一方面也可能 內建飽和偏高導致

但就是會悶悶黃黃橘橘的感覺...還蠻nikon感的 哈哈
再也回不去5d/1ds2的發色了...
魔法公主也是以屋久島當作創作的素材 讚!!

台灣目前還是有像這樣的 Deep Green 森林喔~
比較容易到的 司馬庫斯 或是 鎮西堡 的巨木群都可以去看看~~ :)


leon-ex wrote:
厲害, 應該是屋九島沒錯,看到時有點感動於超像以前沒有土石流四竄的台灣山林地,
幾乎完完整整保留了千年前的原始林相,
再回頭看看現在的台灣林相,好想...(恕刪)
~Welcome to my BLOG~ http://leonsway.blogspot.com

dodoba21 wrote: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恕刪)

WB的關係... Canon相機色差再大也不會差到明顯差別,顏色表現的基礎是不會變的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請問各位,影片3分13秒的地方,女主角踩水的那片段!
鏡頭是不是有泡一半在水中了???
那個防水器材是什麼名稱呢?
在哪有賣呢?
謝謝大家!!!
s813141 wrote:
台灣目前還是有像這樣的 Deep Green 森林喔~
比較容易到的 司馬庫斯 或是 鎮西堡 的巨木群都可以去看看~~ :)


影片中的森林和台灣的高山景象很接近...連森林鐵路都很像阿里山特富野

神木的感覺比較像宜蘭的棲蘭神木群或是司馬庫斯神木群



















Generation Kill

s813141 wrote:
魔法公主也是以屋久島當作創作的素材 讚!!

台灣目前還是有像這樣的 Deep Green 森林喔~
比較容易到的 司馬庫斯 或是 鎮西堡 的巨木群都可以去看看~~ :)

可能是我沒說明白吧, 現在台灣的森林已經沒有以前的氣了, 跟屋久島一比差很大。
以前台灣山林中的水流就是跟影片中的瀑布一樣充沛,現在想看水流充沛,
大概只有在颱風天時才看得到吧,
平常河床都乾枯見底,樹木也感受不到他們的原始的朝氣,只是一棵很普通的樹而已。
連阿里山也一樣。現在空氣也不再像以前一樣的沁涼,以前好像會穿透你的皮膚跟肺一樣的涼爽,
爬山時都不會覺得熱。現在連春天到阿里山明明只有12度而已,竟然會讓我感到悶熱,空氣好像凝結不動了,尤其來了一堆陸客,那種原始的幽靜感完全不再,這是我認識的阿里山嗎?算了,小發牢騷一下......離題了。

不過看完影片之後,怎麼覺得重點是在鏡頭啊?

leon-ex wrote:
可能是我沒說明白吧,...(恕刪)</blockquote

賣機身就是要推鏡頭啊~
不然一堆人把DSLR當DC
一顆KIT拍拍拍就整套拋掉換下一台
有點好奇,影片中動用不少F4恆定光圈的鏡頭拍攝,這時應該狂推F2.8和定焦才對啊!
leon-ex wrote:
可能是我沒說明白吧, 現在台灣的森林已經沒有以前的氣了, 跟屋久島一比差很大。
以前台灣山林中的水流就是跟影片中的瀑布一樣充沛,現在想看水流充沛,
大概只有在颱風天時才看得到吧,
平常河床都乾枯見底,樹木也感受不到他們的原始的朝氣,只是一棵很普通的樹而已

看不懂你在說什麼"台灣的森林已經沒有以前的氣"...?

到底看過多少台灣的森林才能得出"沒有氣"的評論?

台灣的深山和森林本來就有"雨季"和"旱季"...溪水流量差別很大

乾枯見底是不可能的事...除非是低海拔的山區(例如台中大坑)

這幾年差別比較大的是山上"路況"越來越差...因為颱風和強降雨機率增加

以前暢通無阻的林道 古道 越嶺道...因為政府經費越來越結倨...修復時間拉很長

例如能高越嶺道 丹大林道 萬榮林道 裡冷林道 230林道...已經中斷很多年不修復

台灣森林的氣是因為"劇烈的天候變化"和"政府不鼓勵山區活動"...而逐漸被弱化

真的有心去看還是有很多感動...不要只說會阿里山溪頭如何如何...那是觀光區

















Generation Kill
小弟在學生時代因修課關係有次意外參訪棲蘭山的CO2通量測站
在通過哨點前往測站的10多公里途中
身處雲霧環繞的神木群,那種feeling真的不是阿里山或溪頭可比擬的

山區降雨量、河道乾枯狀態、溫溼度變化...等天候狀態這些是理性的探討
而反射給予我們的體會,是感性的討論
都不衝突
適當的天氣型態(陰、雨天)造訪林區,或許有助於大伙找回類似deep green的感動
是說,台灣有抓不完的山老鼠,這點或許是屋久島不會出現的

離題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