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EOS M開箱 with 5D3+35L小pk (24樓新增實拍照)

Dowchia wrote:
再來是更困難的動態測試,由女王拿著布偶向我快步走過來
大家都知道迎向鏡頭而來的主體是很難拍的
拍攝方式為採用AI SERVO+連拍
此時EOS M的缺點就出現了,AI SERVO下使用22mm F2的連拍張數由原本的4.3張/秒大幅降至1.2張/秒
算是非常慢的連拍速度



謝謝測試.

22mm 是廣角鏡, 連拍對焦上大致上沒有問題, 大大可否接長焦試試?

"原本的4.3張/秒" 原本是什麼設定? 大大可否有空也試一試?

如果再接上轉接環的鏡頭, 連拍的對焦速度如何?

有勞你的女王多運動一下了...



ching43202 wrote:
"原本的4.3張/秒" 原本是什麼設定?


這是說明書的截圖,可以看到EOS M的連拍速度會受拍攝模式及鏡頭種類影響
在AI SERVO模式下,若使用M鏡,則連拍速度降至每秒不到2張
在AI SERVO模式下,使用EF/EF-S鏡則連拍速度不變
但仔細看附註的部份,"安裝EF/EF-S鏡頭時:會使用對焦鎖定"
也就是說採用EF/EF-S鏡+AI SERVO+連拍時,拍完第一張之後並"不會"繼續對焦主體
所以只要主體距離持續改變,後面拍出來的保證張張糊掉
實際用小小白IS來測試也確實如此,連拍速度不變,但用AI SERVO除了第一張勉強準焦外,
後面拍的都全部糊掉...
所以結論就是我在24樓所說的,EOS M搭配M鏡,把連拍速度降至每秒1點多張,
去配合AI SERVO下AF的速度,才能有連拍之中仍持續對焦主體的效果
所以想使用AI SERVO+連拍,請使用M鏡吧 用其他EF/EF-S鏡頭會想哭...

Dowchia wrote:
...所以想使用AI SERVO+連拍,請使用M鏡吧 用其他EF/EF-S鏡頭會想哭...


感謝用心測試。
看來,這台的AI SERVO模式算是蠻雞肋的。

Dowchia wrote:
原本擁有的器材是5d...(恕刪)

贊好~~~
eos-m 真的不錯~
簡簡單單才是不簡單
非常感謝樓主的用心分享,真的被5D3+35L毒到了,

不過礙於價格與重量,目前在eos M 與650D中掙扎,

現在使用Canon G7,想更換新機年底埃及旅遊時使用,

不知道各位能否提供更多建議?謝謝!
喔喔喔,小弟趕來加分了,很棒的心得分享文喔,
Dowchia wrote:
這是說明書的截圖,可...(恕刪)
比景深單然是全幅淺
不然怎麼這麼多人為了淺景深去升級全幅呢

色彩跟畫質都很好

唯一缺點還是對焦...
昨天帶一個女性朋友去買GF5+雙鏡
心裡面是蠻希望它可以參考一下這一台eos m的
畢竟片幅大多了,
要是有什麼重要場合我也可以把我的L鏡借他玩(快結婚了)

不過,店家並沒有展示機提供操作
一句"這台對焦很慢"就打死了這台....

不然如果拍人像居多用的消費機
也不後製
它的色彩以及片幅清晰度等等,應該會比那些更小片幅的更好
我不覺得它的對焦有這麼不堪
(我有在直營中心實際操作過)

畢竟這應該是定義為高階的消費機
(C家真是蠻摳的)

romario wrote:
因為對焦速度實在可惜了,canon不要再擠牙膏啦,期待下一代...(恕刪)


剛才想通了

其實M的對焦並沒有太慢,會覺得慢是因為跟其他對焦快的比(M43 NEX...)

也不是Canon故意擠牙膏

而是目前Canon技術就是只能做到這樣

拿其他台Canon大片感光元件對焦速度也是這個樣



而且說不定下一代對焦也不會快到哪裡去

那到不如先買來拍了,回憶是無價的

lucky88 wrote:
不過礙於價格與重量,目前在eos M 與650D中掙扎

之前在別樓發的文,直接貼過來:p
簡單的說,如果你願意接受650D的重量和體積,那就不用考慮EOS M了
650D>EOS M的地方:
1.有純相位對焦和觀景窗,對焦能力>>EOS M,尤其是動態對焦的部份
2.操作性能機身大按鍵多,比較好操作
3.擴充性較好,不論是接其他鏡頭,接閃燈
EOS M轉接副廠鏡頭,對焦會變超級慢,風箱拉到你想哭
轉接長一點的鏡頭,譬如小小白,重量也是很不搭,很不好拿
EOS M接閃燈,即便是最輕巧的270EX(90EX不能跳燈,不考慮:P),也都有點頭重腳輕,還是不好拿
而且EOS M+轉接環,重量也來到400g了,跟575g的650D已經差沒有很多
使用650D,不論原廠/副廠鏡,閃燈,都能輕鬆搭配使用,配重也好很多
4.翻轉螢幕

EOS M>650D的地方
1.如果只使用兩顆M鏡,那真的滿輕巧的,一機兩鏡重量才跟650D單機身差不多
2.等效35mm的大光圈餅乾定焦,目前是C家唯一,650D想要等效35mm,只有24/F2.8或24 F1.4L
體積大很多

畫質的話兩者CMOS同一塊,應該是差不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