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定光圈F2.8在aps-c真的有優點嗎?

23樓說得很清楚, 同一顆鏡頭在APS-C 或FF上的散景表現根本沒差, 差異只在於可視角度

恆定2.8 本身已經是一過優勢, 如果恆定2.8 都不是一個優勢, 那麼24-70 2.8II定價就不會比大部份定焦還要貴了

真的不明白嗎?
步入中年走下坡 wrote:
我只有定焦鏡,
在最大光圈時拍照,
即使iso100,
只要光線不足照射角度差,
暗部依然有雜訊,
銳利度差,畫質不佳,
也用過kit很久一陣子,
三倍變焦非常不堪用,
做為旅遊動不動就是要換鏡頭,
F2.8在aps-c沒有100mm以上的焦段,
拍人散景不明顯,立體感不夠,
只能半身,當大頭照毫無特色,
不懂為何這麼多人推崇變焦恆定F2.8,
全幅還說得過去,F2.8的效果很明顯,
多了恆定光圈的重量卻沒有效果,
優點只是提升一點iso值,
卻還是只有糟糕的暗部雜訊,
這種迷思不奇怪嗎?



老實說不懂你想表達啥。

只有定焦不會有恆定光圈問題,那是變焦鏡的問題;另外 100mm 要拍人還蠻辛苦,就算是 FF 也很難全身,那要五公尺以上,而用 APS-C 來說的話,換算焦段應該是 100/1.5=66.67mm 即可,怎麼你會抱怨 APS-C 沒 100 以上焦段?

要 APS-C 跟 FF 有同表現,簡單點用片幅差計算即可, FF + 85mm/f1.8 時 你要找 APS-C + 55mm/f1.2,很難找那就找 50mm/f1.4 加減用,或是調整拍攝位置,看是要再站遠點然後裁切,或是盡量拉進主體(但只有半身),不過最好的方式應該是換機身,換 FF 專用鏡,因為機身差異要用鏡頭來補有難度,不是很貴就是沒有人做或者根本做不出,當然啦,要追求超淺景深,也可考慮中片幅相機。

漏了提雜訊問題,好的全片幅可以比一般 APS-C 多出 2-3EV 的曝光雜訊容忍(一時想不到好的詞形容),簡單說 FF 在低 2-3EV 的狀況下雜訊跟 APS-C 差不多。

步入中年走下坡 wrote:
拍照當下就會100%檢視,但那是為了檢查準焦。
並非所有照片都喜歡淺景深,
而是我認為如果要有大光圈設計的鏡頭,
拍不出淺景深不如不要大光圈,
應該是要用閃燈來應對低光源的場合,
低光場合即使大光圈撐起iso100,
畫面依然不佳,
我的想法是恆定f2.8在aps-c效果很不明顯,
雖然很多人認為他因為f2.8得到了比較安全的快門,
事實上並沒有得到多乾淨的畫面,


你都用定焦鏡不會有恆定光圈問題,那是指變焦鏡不管怎樣轉焦段,最大光圈都一樣。

至於大光圈拍不出淺景深,這是人的問題,怪到鏡頭幹嘛?站的位置,主體的位置,背景的位置都會影響景深啊!

而畫面乾鏡與否,我解讀成你認為畫面太軟,這點絕大多數鏡頭都一樣,除了找下降不多的神鏡,無解。

步入中年走下坡 wrote:
我只有定焦鏡,在最大...(恕刪)

可以請教您的機身型號嗎?ISO100有雜訊?(現在新的機身ISO1600都OK了),附一下我兒子在九族拍的(那時其實已經很暗了),用D5200+TAMRON-B005(17-50F2.8)ISO超過3000用手持開VC(樓拍歪了),都比以前的D70用腳架最低ISO好~另外散景另一個影響主要原因距離(可以自己搜尋網路上的景深表就知道了)


raempire3000 wrote:
天....天差地別我...(恕刪)


FF還有一個優勢 就是細節
不過這也要兩張不同片幅相同場景的照片比較才能看出來

至於版主說 ISO開100還有雜訊..這就不知道到底是長曝還是隨拍了
長曝有雜訊 那倒是有可能
下次出國拍景帶人記得用定焦鏡光圈全開~

糊到你香港鹿港都分不清楚~

並不是你覺得沒有用就沒有用阿,我不拍鳥我也覺得400mm以上的鏡頭沒用
不代表拍鳥拍體育的人沒用,你拍不出淺景深也不代表別人拍不出來,更何況你沒用過
再者如果恆定2.8的鏡頭縮到F4就能銳利畫質好,那浮動光圈的鏡頭要縮到多少呢?

步入中年走下坡 wrote:
低光場合即使大光圈撐起iso100,
畫面依然不佳





這點有點疑問。。。

iso已經可以放到100了

快門速度假設當作已經不會造成手震

唯一影響的只剩光圈大小影像的畫質

這樣的狀況就是開放光圈最低iso的畫質

畫面不佳是因為?

還是你認為應該要縮光圈讓閃燈出力增加畫面較好?

panasonic0121 wrote:
就帶24定35定50定85定100定135定300定各一顆

這是出門旅遊兼炫富吧?
我覺得apsc挺恰到好處的耶,景深也不會太淺,體積適當,價位合理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