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usionless wrote:外型與型號都沒有顯示...(恕刪) 其實我能了解D大的用心還有他專業的知識看完之後算是...挖屋~~以前的相機原來是這樣分的...只是第一次看到他留言的時候對一個分享者來講感覺怪怪的就好像如果我是某方面領域的專家對一個一知半解的人提出字面上的質疑其實看的人應該都大略能了解,我只是一個單眼的入門者對於以前的老相機沒有太深的研究只有大略查一下網站有沒有在介紹這台相機跟鏡頭但是資訊不是很多,也有看到有人對這台相機做出評價所以我才會對這台相機"應該算是專業級的吧!!"這樣不確定的評價因為就像某樓大大所講,在20年前有多少人會花2萬多買一台又大又重的單眼相機?20年前一台50CC機車也不過2萬多3萬...希望大家能夠輕鬆一點回味一下以前的眼單是很有趣的事吧!
那顆用SIGAM盒子裝的鏡頭不是SIGMA的鏡頭,那顆是CANON FD 55mm 1.2 S.S.C 這顆是無法裝到EF相機,可惜有點發霉了,若樓主有要賣是否可以PM一下,感謝dnaliu wrote:話說最近小弟剛開箱第...(恕刪)
dnaliu wrote:其實我能了解D大的用...(恕刪) 網路很多錯誤的訊息D大願意導正錯誤 早就已經是相機板長期以來的福音因為 大家都會爬文 以後的人也會爬文當接收到錯誤的訊息會以為是1D等級的專業度然 其實這台100QD連 比百位數的數位單反的對焦能力還差...自己有一台服役中這樣是不是就造成了錯誤訊息的傳達錯誤或易讓人誤會的部分虛心接受 改兩個字的文 也不是啥麻煩事都說自己是新手了 就謙虛一點接收前輩的指導唄~如果您今天發在自己的臉書還是格子 就算了發在這邊 會有很多人看所以有正確的資訊傳達 應該是每個人所樂見的...
dnaliu wrote:話說最近小弟剛開箱第...(恕刪) 我那台還在~我是全新買的~他是我第二台單反~因為當時太不喜歡手動對焦就換上EOS 100 QD當時他是EOS系統內快門最安靜的一款~當時EOS分三類:快門達1/4000是中階機~入門級為1/2000~高級為1/8000現在分類不同~現時入門級就已經有1/4000快門~
Bailysu wrote:專業級的"相機"無誤...(恕刪) 尤其是跟家庭用相機(俗稱傻瓜相機)相比,更稱得上是專業級,不知道某位仁兄到底把"專業"的界線定在哪裡?難不成一定要拿著百萬神器才能稱專業??如果是這樣,我倒是看過不少拿著神器的業餘人士,拍出堪稱AUTO等級的照片,那麼這台神器到底要說專業級還是業餘級~~~若要說這是人的錯,是使用者程度太差,這我絕不反對,但是專業人士拿著傻瓜機拍出了好照片,該如何評斷這台傻瓜相機的等級??所以我認為只要能進行調焦、光圈、快門....一些參數調控,就稱得上專業級,相較於一般用戶只懂得把拍攝模式調在AUTO,在下認為,這些參數夠專業了。
dnaliu wrote:不好意思喔!M大,我...(恕刪) 不要太在意,01不是他家開的,這邊還是很歡迎您繼續分享心得與開箱文,一樣米養百樣人,有的人就是喜歡自命清高,但是註冊數年卻連發文數80都沒破,只是偶爾浮上來開個兩炮,沒必要這麼認真跟他回文,我一直都認為01是在商品買賣過程中,新手可以進來收集資料與查找相關訊息的好地方,畢竟人凡事都會有不懂、不知道的地方,而有人分享開箱文,只要不是偏頗的評斷性文章,那怕只有貼幾張照片,我都認為很有參考價值,至少實物的外觀樣貌甚至包裝內容,可以透過相片來了解,不足的部分就另外再找,至於有些非得拿著雞毛當令箭,有些小錯誤也硬要逼你吃屎認錯的言論,就別跟他計較了。附帶一提,我家也有台EOS 500N,可惜買來還拍不到2捲底片,數位相機就大舉入侵,過沒多久也就塵封於除溼箱中,或許我不懂得底片機的浪漫,所以沒能好好的使用他~~~~
這台在當時也不算很入門Canon官方將100QD定位為中階SLR1991年的定價是76000日元加套裝鏡要118000日元1991年即民國80年,距今22年台灣一般家庭應該是不會買到這種相機的即可拍或傻瓜就用的很高興了以上圖片出處請參考Canon相機博物館
yzchen wrote:這台在當時也不算很入...(恕刪) yzchen 兄:可以算是中階。看到後面回應,小弟主要目的不在於<正名>、<分階級>等,不是故意要吹毛求疵挑錯。只是讓後面人知道過去底片背景差異。過去背景,自動對焦系統最早發展是從一般家庭使用相機開始,SLR是比較晚期,一般底片機和slr差別是在於鏡頭交換性,但本身鏡頭素質也不一定比較差。簡單類比,過去這些35mm底片機場景就像現在SONY RX1和1DX 5D3 6D等都是使用同樣大小感光元件類似,消費機沒有反光鏡反而作短鏡後鉅的鏡頭設計,素質並不會比SLR差。對於一般家庭不會選擇這種SLR,只是因為影像並沒有特別優勢,只是有各種交換鏡頭選擇應用在不同領域,而襙作上也不會比較簡單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