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ro2068 wrote:我手上都是Canon...(恕刪) 數位鏡頭最佳化 x邊緣失光修正 x橫向色差補正 x縱向色差補正 x變型修正 x數位鏡頭最佳化是簡單的修正方式,把邊緣畫質較差的部分拉回來個人覺得副廠沒有dpp支援變型與失光修正差最多,尤其這種高倍率的變型跟失光都很嚴重,拍建築物就知道了
鏡頭表現不差....但真不知道是該稱讚上市已經七年的24-105mm L老而彌堅,還是這支新生總算後來居上.....不過畫質的差異有限,半斤八兩.原廠對L鏡的支援性勝出.不過可以肯定這隻沒有副場該有的CP值.......
謠言終結者 wrote:噗 ~ 從那個版嘴砲...(恕刪) 謝謝指教嘍只是找出之前的例證而已~ 而且那個版我並無參與唷 只是剛好看到而已另也不是不支持你的說法的人 就應冠以S迷的稱謂!因為碰到不少非L不買的大哥 除了買L以外 對於其他鏡頭就隨便套用陳年思想貶低覺得頗為不公 如果您也是這樣想 那我也不好意思再說了只想表達 至少以我的技術拍出來 並不會發黃 讓大家有個參考這樣~如果L鏡 沒有注意好現場光源跟色溫的話 一樣會發黃的喔~鏡頭影響到是普通如果把這個理解為鏡頭發黃的話 我只能說 可能還要再多鑽研攝影一些附上一張24105L 這天剛好早晨陽光從窗邊打進來比較暖的色溫 5500K左右跟一張 大家說人像比較黃的索尼SEL35 在賣場絕對黃光下 調整成2500K
這管從風聲一出來時就普遍認定N會比C好賣20K出頭比N廠24-120F4便宜不少不過看到那伸出來的部分還真的給它下不了手andyfann01 wrote:沒批評的意思,但是有...(恕刪) 一樣沒有批評的意思為何調整K值就不能算是鏡頭本身的發色給予相機正確的白平衡不是攝影很基本的事嗎?如果一切都交給硬體決定那單眼給予用戶一堆調控功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