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ipe89sp wrote:
廣角優勢?請問APS搭專用的超廣鏡頭如10-22、11-16,拍不出開闊畫面?

我個人是覺得apsc透視感沒有全幅來的強烈,這也是為什麼一堆人從APSC跳到FF之後,會說只有用過的人才能感受得出來的原因之一。
這是我用全幅拍的,大大可以用APSC的18mm端拍拍看,比較看看(點小圖可看大圖
鏡頭:contax 28-85/F3.3-4+5D
純屬好奇,請問全幅比起APS的優勢在哪呢?


當然就是感光元件比較大,控制其他變因的狀況下,所照的照片會比較廣,能收錄較多的影像進去,這才是全幅跟APSC 比起來,全幅最大的優點

taiwan168888 wrote:
純屬好奇,請問全幅比...(恕刪)

感覺挺抽象的。還是謝了!
taiwan168888 wrote:
這句話可以說是全幅迷思的集合...
控制其他變因的狀況下,FF 和APSC 只差在畫面的裁切,因此:
1. 散景沒影響
2. ISO 可用也是一樣的
3. 如果A 鏡頭在某FF 機種表現的畫質好,那如使用在APSC 機種,那畫質會一樣好

你說的都是理論上是可以成立的,所以也不能說有錯
但實際應用上卻是完全不同情況

1. FF 和APSC 只差在畫面的裁切,所以 "理論上" 散景沒影響
但你忽略了裁切後,主體會變大
所以實際應用上使用者如果要拍心目中的構圖時,拿 FF 和 APSC 站的位置就會不同
拿 APSC 時勢必要往後退,而比拿 FF 時離主體更遠一點才能取得相同的構圖
所以也就造成 FF 的散景會比 APSC 來的糊一點
(相同焦段光圈,拍攝時離主體愈近,背景的景深愈淺)
而且如果不考慮主體大小而站相同位置的話
APSC 也會因為裁切,而把周邊散景的部份裁切掉了
造成最後的照片在整體上散景的部份比 FF 的照片少了很多 (雖然散景模糊的程度一樣)
所以無論是哪一種狀況,還是 FF 比較佔優勢

2. 理論上感光元件單位面積的元件密度相同,ISO 的畫質也會一樣 (不分 FF 及 APSC 機種)
但實際上 FF 的感光元件就是比 APSC 來的大
各廠商的商業考量,兩者感光元件密度卻不是成等比
因為 APSC 的畫素也不可能低於一定程度,所以密度一定是比 FF 來的高
所以實際上就是 APSC 的高 ISO 畫質就是會輸 FF 的畫質

3. 這點就比較同意,鏡頭對畫質的影響程度比相機本身來的高
但基於第 1, 2 點的關係,就算排除了鏡頭的因素 (例如使用相同鏡頭)
FF 還是比 APSC 佔了點優勢
享受生活 http://richiestyle-lavie.blogspot.tw
搖擺天秤 wrote:
1. FF 和APSC 只差在畫面的裁切,所以 "理論上" 散景沒影響
但你忽略了裁切後,主體會變大
所以實際應用上使用者如果要拍心目中的構圖時,拿 FF 和 APSC 站的位置就會不同
拿 APSC 時勢必要往後退,而比拿 FF 時離主體更遠一點才能取得相同的構圖
所以也就造成 FF 的散景會比 APSC 來的糊一點
(相同焦段光圈,拍攝時離主體愈近,背景的景深愈淺)
而且如果不考慮主體大小而站相同位置的話
APSC 也會因為裁切,而把周邊散景的部份裁切掉了
造成最後的照片在整體上散景的部份比 FF 的照片少了很多 (雖然散景模糊的程度一樣)
所以無論是哪一種狀況,還是 FF 比較佔優勢

2. 理論上感光元件單位面積的元件密度相同,ISO 的畫質也會一樣 (不分 FF 及 APSC 機種)
但實際上 FF 的感光元件就是比 APSC 來的大
各廠商的商業考量,兩者感光元件密度卻不是成等比
因為 APSC 的畫素也不可能低於一定程度,所以密度一定是比 FF 來的高
所以實際上就是 APSC 的高 ISO 畫質就是會輸 FF 的畫質

3. 這點就比較同意,鏡頭對畫質的影響程度比相機本身來的高
但基於第 1, 2 點的關係,就算排除了鏡頭的因素 (例如使用相同鏡頭)
FF 還是比 APSC 佔了點優勢)


1. 你說的跟我說的是一樣的,感光元件大(控制其他變因情況下),自然收錄的的影像會比較廣。
2. 實際上你可以把apsc 機種儲存畫素調的跟 FF 的畫素密度一樣,控制其他變因情況下,各段 iso 畫質表現就沒差別了。

FF 和 APSC 這兩個字就是感光元件的大小,實際差異就是畫面的大或小,如此而已。
taiwan168888 wrote:
1. 你說的跟我說的是一樣的,感光元件大(控制其他變因情況下),自然收錄的的影像會比較廣。
2. 實際上你可以把apsc 機種儲存畫素調的跟 FF 的畫素密度一樣,控制其他變因情況下,各段 iso 畫質表現就沒差別了。

我知道你的意思啦
所以我一開始就有說理論上是這樣,所以不算有錯
但我要提的是 "實際上" 是不可能控制其它變因都相同的
因為 FF 和 APSC 的相同位置基本上構圖就會不同
而人總是會有一個心目中的構圖,所以拿 APSC 時自然就會往後退了
這一退,散景的效果就有差了
再來 APSC 和 FF 的密度就是不同
除非廠商願意出一台低畫素的 APSC 機種,不然這個變因也不可能達成 (商業考量)
(只是把 APSC 儲存時降低畫素還是一樣不行哦,要感光元件硬體本身密度降低才行)
所以理論上是如此,但因為這些變因是不可能控制的
實際應用上 FF 還是會佔了優勢
總之,我的意思是
光就理論上來說,這幾點可以說它是迷思
但理論和實際上還是有差別的
所以在實際應用上來說,這幾點確實也是 FF 優勢的地方

就像理論上只要控制其他變因情況下,TOYOTA 可以跑得和法拉利一樣快
但實際上不可能
因為會決定要買那一種車的車主的心理素質就不同了
況且 TOYOTA 也不可能裝上和法拉利相同的引擎 (就商業考量)
所以實際上 TOYOTA 就是跑不贏法拉利
享受生活 http://richiestyle-lavie.blogspot.tw
對阿,實際上廠商會以利益優先...
有時候即使一樣的感光元件,只要從系統動手腳,就可以調出差異
taiwan168888 wrote:
對阿,實際上廠商會以...(恕刪)

那我想問
在digital picture.com上的鏡頭比較
同一支鏡頭在FF上都來得比APSC清晰
是因為感光元件密度高
還是製程不同,根本本身質素已經較差
所以成像較差。

問完我自己也想了一下,我認為是2者都有關。
因成本及商品定位問題。
同一大小元件
若畫素(密度)提高,在不超越鏡頭解析力下
越高畫素應該會越清晰細緻,指在100%檢視下
但反而為何實際上密度較高的APSC會較模糊?
一,可能元件本身質素較差,或訊號較差等導致最終成像亦較差
二,密度高,對手震或其他震動會比較敏感,亦是其中一個在日常普通使用上的問題
三,密度高亦有另一問題,若FF及APSC同一實際焦距,在左右比較下,看到的畫面範圍一致。
但其實每單位影像APSC那張可能由較多像素組成,若沒經過銳化,自然不及由較少像素組成的FF為佳。
好像縮圖要加以銳化才較佳的情況。
Herman老師 wrote: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太難...(恕刪)
一生何求 wrote:
那我想問在digit...(恕刪)


優勢的話以目前來說,最有感覺還是在還是高ISO的畫質

5D3可用畫質ISO6400是我最高容忍範圍

在拍攝婚禮當下,快門最少1/125 光圈開到F4以上時,才知道高ISO的好處

就算用到神燈也不可把整場打亮,除非多閃或加棚燈照明

在一閃的情況下,背景光絕對靠高ISO來吃,才能把全場打亮

不可能放慢快門因為是動態拍攝,這時APSC才顯得出弱勢

但如果多燈,APSC又不會吃虧到哪去,有光源比用甚麼機種來的都有用~

我常常都下午才帶小孩出門照像,想拍動態天氣又常常陰天,就算FF機我都覺得不夠用

還一定都要上閃燈補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