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們修RAW檔的順序是?(請分享您修圖、出圖的步驟)

LR其實還是要先針對各種不同型號的相機先做過基本的設定才會好用。
而我這裡講的設定,以我而言主要是指"相機校正"、"銳化"、"除噪"的設定。

其中關於相機校正,會跟呈現的色彩有關,許多人說LR沒辦法解出原廠的色調,這件事我基本上認同,但也因為這樣,我的疑問是,是否真的需要原廠的色調?
幾經思考,自我的淺見有幾點:
1. 基本上原廠軟體也是加工的一種,只是將拍攝時的調控檔一併存起來,盡可能還原當時拍攝的結果。
2. 但所謂還原當時拍攝結果,我覺得很難達成,因為相機本身螢幕就不見得準確,所以我相信拍攝的當下呈現的結果,一定與你在電腦上看的不同。
所以,既然上面這兩件事看起來是做了件虛功,又何必執著所謂的"原廠色調"?

再者,我自已是覺得LR的細節可以處理的比DPP還好,加上LR本身提供的功能相對DPP強很多,可以處理出更多的細節,所以我個人還是從拍照、RAW檔管理、轉圖都是用LR.^^

我個人認為既然都要後製了,
直接進去LR調整就好,
除非很在意原廠的色調。

至於銳化、降噪、還有鏡頭校正等,
基本上進到LR之後都不會保留,
可是可以依照自己喜好調整,
而後者大部分的鏡頭LR都有支援,
所以其實沒什麼差異。

是否要用原廠軟體?
我想大部分只是要原廠的顏色而已。

至於LR處理完要不要再丟到PS?
我想除非要液化或者大量修圖之類的後製。
否則如果單純要調顏色、光影、色階,曲線、
這種LR就很好用了,還丟到PS只是多一個步驟而已,
當然有的人已經習慣用PS處理影像之類的,
所以只要自己習慣好上手就好。
如果你拍RAW

你會發現 DPP跟LR讀取的照片

兩者顏色差很多

我習慣用DPP先大略套用好我要的設定 在輸出成JPG

然後JPG再丟給LR去微調細部 遮色片那些


之後直接JPG輸出了



頂多 如果要套用特殊像框 OR文字簽名

需要用其他軟體在批次處理一次比較麻煩

PS.我發現Q8200+一般傳統硬碟 VS E3 V3+SSD INTEL530比沒比較快多少?只有大量批次處理,可能會差一點點時間,100張大概幾分鐘,WHY?

RROY wrote:
PS.我發現Q8200+一般傳統硬碟 VS E3 V3+SSD INTEL530比沒比較快多少?只有大量批次處理,可能會差一點點時間,100張大概幾分鐘,WHY?
(恕刪)


因為E31230 v3的核心較能其實和Q8200差不多,只是更省電而已。如果真想提升轉檔速度請服用I7 4XXXK或E5 6核心以上CPU
https://500px.com/frederickho
t9e14e8e15e wrote:
因為E31230 v3的核心較能其實和Q8200差不多,只是更省電而已...(恕刪)


不是吧?

XEON E3 1230-V3
擁有4核心8執行緒(4C8T),同等i7-3770等級
基本上它只是少了GPU的省電版i7
而且還是最新的22nm製程,低溫省電。

Q8200
只有4執行緒,而且還是45nm製程的舊規格,
基本上根本是不同世代的產品了。

------------------------------------------
針對摟上的問題,
速度的差異主要是要看你執行什麼動作,
如果只是單純調整參數,基本上Q8200早就綽綽有餘了,
兩者之間的差異當然不明顯,因為幾乎都是即時調整就會反應。

而大量批次處理,時間有差那就表示確實有差異了,
基本上LR針對多核心的優化可能也沒有寫的很好,
如果想要比較這想兩顆CPU的效能,
不妨直接使用3D繪圖軟體或者After Effects這類很吃硬體的軟體來比較,
相信會很有感覺

自己本身有一台Q9550 跟現在的 XEON E3 1230-V3 相比,
3D算圖的速度相差大約1倍左右。

還有SSD主要是寫入速度跟傳統硬碟有差異,
因此如果你把檔案丟到SSD跟你把檔案丟到傳統硬碟一比,
相信差異會很明顯。如果只是使用一些幾乎不寫入的操作,那差異確實不明顯,
目前最有感的莫過於開機速度、開啟軟體速度、傳輸大型檔案的速度。
我修RAW檔的順序

1. 全部進原廠 DPP 看圖

2. 不好的「刪圖」,數量不多。

3. 一般的「直接轉出」,數量很多。

4. 有感覺的,數量稀少且珍貴,先用 DPP 炸出細節,再用 LR 小火慢烤 (細修),或用大火快炒 (風格檔)

5. 上菜。
無賴漢 wrote:
剛剛去逛他的flic...(恕刪)


沒錯,
因為用dpp解出來的jpg去做HDR,
雜訊比較少,
但不可能全部都這樣弄會累死,
網路空間只是個放實驗性照片的地方不用太認真,
後製是因為時間多當消遣加上素材本身有其可能性,
你也拍一陣子了應該不會不知道這個。

--
避免離題再回原po,
出圖一個重點基本上就只有縮圖而已,
縮到螢幕尺寸再做銳化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然後注意亮度自動優化要關掉。
- 剛開始使用DPP
- 後來有照片輸出需要,買了LR試看看,覺得使用習慣上不方便,我主要也是使用LR可以套用ICC檔模擬照片輸出結果的功能而以
- 現在都使用DPP檔把RAW檔轉JPG


現在DPP的版本的功能已經加了不少功能了,鏡頭效正、雜訊調整、HDR、重曝…等,如果你會使用Picture Style Editor的話,還可以自創風格檔


我是屬於做事極簡(慵懶)主義+電腦不太行的那種人
所以能夠盡量前制弄好的就在拍攝時弄好免得事後會想捶自己這樣
修圖的部分跟專家們比起來應該算很少
我通常的後製流程如下

拍RWA檔用DPP打開
>>>
挑片(通常用Check mark分類 用Rating分級)
>>>
挑好片裡有需要修正水平或裁切的調整一下切一下
沒需要的跳下一步
>>>
有需要銳化的銳化
沒需要的跳下一步
>>>
有需要調色或加減EV的調一下
沒需要的跳下一步
>>>
有需要降躁或蓋一下塵點的降一下蓋一下
沒需要的跳下一步
>>>
轉檔
這個就都要囉
(有需要縮圖的此時順便縮)
>>>
有需要HDR或重曝的依然用DPP處理
沒需要的至此算是完工
>>>
最後會用DPP的改檔名工具將照片的檔名用拍攝日期時間去改名
改名後的照片自用的自留
要給客戶的則交件收錢這樣

以上功能DPP都能做所以就全用DPP處理了
DPP對我來說已經很好用了
當然日後新版要加進更多功能的話也歡迎啦
只是目前的功能於我已經很夠用(很多甚至用不到)
所以後製方面就不假外求了

ryanpoiu wrote:
所以能夠盡量前制弄好的就在拍攝時弄好



可否請教您會特別將哪些步驟在前置弄好?感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