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這裡講的設定,以我而言主要是指"相機校正"、"銳化"、"除噪"的設定。
其中關於相機校正,會跟呈現的色彩有關,許多人說LR沒辦法解出原廠的色調,這件事我基本上認同,但也因為這樣,我的疑問是,是否真的需要原廠的色調?
幾經思考,自我的淺見有幾點:
1. 基本上原廠軟體也是加工的一種,只是將拍攝時的調控檔一併存起來,盡可能還原當時拍攝的結果。
2. 但所謂還原當時拍攝結果,我覺得很難達成,因為相機本身螢幕就不見得準確,所以我相信拍攝的當下呈現的結果,一定與你在電腦上看的不同。
所以,既然上面這兩件事看起來是做了件虛功,又何必執著所謂的"原廠色調"?
再者,我自已是覺得LR的細節可以處理的比DPP還好,加上LR本身提供的功能相對DPP強很多,可以處理出更多的細節,所以我個人還是從拍照、RAW檔管理、轉圖都是用LR.^^
t9e14e8e15e wrote:
因為E31230 v3的核心較能其實和Q8200差不多,只是更省電而已...(恕刪)
不是吧?
XEON E3 1230-V3
擁有4核心8執行緒(4C8T),同等i7-3770等級
基本上它只是少了GPU的省電版i7
而且還是最新的22nm製程,低溫省電。
Q8200
只有4執行緒,而且還是45nm製程的舊規格,
基本上根本是不同世代的產品了。
------------------------------------------
針對摟上的問題,
速度的差異主要是要看你執行什麼動作,
如果只是單純調整參數,基本上Q8200早就綽綽有餘了,
兩者之間的差異當然不明顯,因為幾乎都是即時調整就會反應。
而大量批次處理,時間有差那就表示確實有差異了,
基本上LR針對多核心的優化可能也沒有寫的很好,
如果想要比較這想兩顆CPU的效能,
不妨直接使用3D繪圖軟體或者After Effects這類很吃硬體的軟體來比較,
相信會很有感覺

自己本身有一台Q9550 跟現在的 XEON E3 1230-V3 相比,
3D算圖的速度相差大約1倍左右。
還有SSD主要是寫入速度跟傳統硬碟有差異,
因此如果你把檔案丟到SSD跟你把檔案丟到傳統硬碟一比,
相信差異會很明顯。如果只是使用一些幾乎不寫入的操作,那差異確實不明顯,
目前最有感的莫過於開機速度、開啟軟體速度、傳輸大型檔案的速度。
所以能夠盡量前制弄好的就在拍攝時弄好免得事後會想捶自己這樣

修圖的部分跟專家們比起來應該算很少
我通常的後製流程如下
拍RWA檔用DPP打開
>>>
挑片(通常用Check mark分類 用Rating分級)
>>>
挑好片裡有需要修正水平或裁切的調整一下切一下
沒需要的跳下一步
>>>
有需要銳化的銳化
沒需要的跳下一步
>>>
有需要調色或加減EV的調一下
沒需要的跳下一步
>>>
有需要降躁或蓋一下塵點的降一下蓋一下
沒需要的跳下一步
>>>
轉檔
這個就都要囉
(有需要縮圖的此時順便縮)
>>>
有需要HDR或重曝的依然用DPP處理
沒需要的至此算是完工
>>>
最後會用DPP的改檔名工具將照片的檔名用拍攝日期時間去改名
改名後的照片自用的自留
要給客戶的則交件收錢這樣
以上功能DPP都能做所以就全用DPP處理了
DPP對我來說已經很好用了
當然日後新版要加進更多功能的話也歡迎啦
只是目前的功能於我已經很夠用(很多甚至用不到)
所以後製方面就不假外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