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dfzcb wrote:
既然不能用,那D3提...(恕刪)


兩台相機我剛好都有
說點自己的心得

D3原生ISO是200
ISO100是演算出來的
這台相機的特性就是ISO100寬容度會掉得很厲害
我很早以前就發現著個問題了
5DII調到ISO50就沒有差異那麼大

D3的ISO100輸給5DII的ISO50
不代表這台相機的寬容度輸
我記得某網站測試過
它的寬容度在ISO400-800最佳(不曉得有無記錯?)

但重點是...
D3有Active D-lighting功能
和5DII開高光優先比較
我自己是覺得D3比較強

至於為什麼要提供ISO100?
白天長曝又沒減光鏡時
就得用到低ISO
雖然不是很好
但總算是可以用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Hi... P大你好,又在這邊遇到你啦
我雖然沒有D3但是看了那麼多Sample的照片
我的感覺是D3 Low ISO討不到便宜,他的取向是高ISO。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因為早在之前我看一堆sample還有一堆人的review,我跟我的Nikon朋友
得出一個想法,他說D3 ISO 800之前看起來都一樣,但是跟其他機器比,ISO 800之後就優很多了。
那是不是D3的CMOS在設計初期是否就有高ISO導向的想法呢?
chairslin wrote:
那是不是D3的CMOS在設計初期是否就有高ISO導向的想法呢?...(恕刪)

只是像素少而已
像素少, 像素面積大, SN就高
asdfzcb 大大:

5D2很優,連perahia大也忍不住抱回家(LDS開箱我有看到,想陷進去衝動),但以這樣說法實在是!

在D3中根本沒有<ISO 100>,他只有延伸低ISO LO 1表示等校ISO 100!
說明書中講到:<[LO 0.3]至[LO 1]的設定表示比 ISO 200 小 0.3–1 EV 的 ISO 感光度(相當於 ISO 160–100)。在光線明亮時,用於較大光圈。對比度比通常稍低;在大多情形下,建議使用 ISO 200 或以上的 ISO 感光度。>

那為什麼要放上來,就和為什麼在5D2或D3中 都有H2 HI 2(ISO25600)一樣,這些延伸ISO讓使用空間更加彈性,以5D2的H 2來說,在圖小一點狀況下,個人是可以接受那樣畫質,畢竟照有時候先拍到在說!

至於5D2的細節描繪力,在1Ds3時候就已經曉得比D3好,解析力數據也都有大概都落在3000 lpph,D3在2400lpph左右。

不過,目前N家D3/D300後續發表機種都有針對色差修正,所以看到5D2在測試時候的色差這部份就跑出出來(比5D明顯的色差,50D也是有相同效應)http://www.cameralabs.com/reviews/Canon_EOS_5D_Mark_II/outdoor_results.shtml,不曉得後續CANON那一台開始會出來這樣功能!
5D的發色(或者我該說色彩的演繹)比5D 2與1Ds 3好多了(以人像當基準點,我的個人主觀偏好)。
LDS的趙大貼了一堆測試圖,最討喜的還是5D,粉粉嫩嫩。5D 2跟大三,對比高了點,臉都黑黑的。
他們的想法是12bit 與14 bit的差異,但是剛剛看到所謂的CA色差出現,讓我感覺會跟這有關係嗎?
CA跟CMOS有關?還是跟鏡頭(我的淺見是鏡頭)。大家的看法呢?
chairslin wrote:
Hi... P大你好...(恕刪)


原來好多朋友都藏身在01

您說的沒錯...
D3就是一台高ISO取向,連拍快的相機
低ISO佔不到便宜
反倒5D2的2100萬畫素還佔了上風

兩台的定位其實大不同
一言難盡...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A Big Three Noise Shootout - A Year-End Pixel Peeping Extravaganza @ the Luminous Landscape

內容有:

– Introduction, Methodology, and Analysis: Page 1 of 5 (this page)

– Sony A900 ISO Comparisons: Page 2 of 5

– Canon 5D MKII ISO Comparisons: Page 3 of 5

– Nikon D3x ISO Comparisons: Page 4 of 5

– Three Camera Noise Comparisons: Page 5 of 5


摘要部份結論:

1. ISO800以下, 無重大差異.
2. ISO 1600, S a900 略遜.
3. ISO 1600~6400, C 5d2 和 N d3x 不相上下.
4. 5D2 多兩格, 但已在堪用與不堪用邊緣.
5. 在24"x30"或更小的相紙上, Sony 可用到 ISO 1600, N和C可用到6400, 而不會有明顯的差異.


Limitation frees creation.
diffusionless wrote:
asdfzcb 大大...(恕刪)

diffusionless您好!
我上面已經提到了
D3 ISo 100 與5D II 的 ISO 50
同樣都是 Expansion Low一級

D3 的ISO 100
是以ISO 200 +1ev(兩倍曝光量)拍攝
再靠機內程式 -1ev(減回正常曝光值) 得來的

以結果論,問題應該是出在~
當D3以ISO 100(即以ISO 200 +1ev)拍攝時
因為+1ev 的關係
亮部已經完全爆掉了(超出寬容值)
爆掉的部分,再怎麼降ev
當然也是沒有細節的(一片死白)

其實 5D II 也沒有真實的 ISO 50
而是以是以ISO 100 +1ev
再靠機內程式 -1ev 得來的
但是5D II 的 ISO 50的亮部細節大致還算完整
所以說5D II 寬容度優於D3
至少在低ISO是成立的

asdfzcb wrote:
5DII 亮處依然保有相當的細節
D3 呢 ?(恕刪)

就您所舉的圖片來說, 的確5D MKII的部分保有細節, D3的確是過曝了. 但是弟認為測試的目的是要在同一個立足點上才有意義, 舉出不同條件下不同測試參數的測試圖片來說其中一部機器有優勢, 只能說是不夠嚴謹的測試方式.
您有興趣的話可以去download 5DMKII/ D3 在相同ISO100下的測試圖片, 確認EXIF的部分是否兩部機器皆同.
弟稍微提一下兩部機器的設定, 您可以參考看看:

5D MARKII - ISO100/ F8.0/ Shutter 1/13" / Aperture- priority/ Exposue +1/3
D3 - ISO100/ F8.0/ Shutter 1/10" / Manual

從EXIF當中可以看到當5DMKII 設定光圈優先模式下, 機身判定需要+1/3級曝光, 才能達到1/13秒的快門, 而D3則是直接以Manual設定使用1/10秒, 兩相比較下可知D3已經進光過度了, 所以當立足點不同的時候, 弟認為很難直接以所謂的"圖片"來判定寬容度.
^^A 請多多指教~
D3的圖哪裡進光過度?
這是寬容度的問題
整體看起來5D II的圖還比D3還要亮一些

不同的CMOS
對光的效率本來就不一定相同
EXIF 參數當然會不一定相同
5D II 是 1/13" ,而 D3 是 1/10"
這很有可能是 5D II 的Sensor 對光的效率要高一些
相對的 D3 的Sensor 對光的效率較低
必須降低快門才能獲得與 5D II 同樣的曝光結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