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對於當初Canon選擇,應是明智選擇! 造就在未來自動對焦與數位化CANON領先的關鍵!
2.至於說NIKON鏡頭分類多的問題,個人就有意見!
因為當時一方面是因為SLR機身技術高速發展產生鏡頭和機身訊息傳遞問題!
像CANON演化上也是R、FL、FD、New FD等演變,在自動對焦年代,T80&90的失敗,因此CANON才打算用EOS改卡口以便新鏡頭設計和一些電子化技術都放進去,把過去煩人機身問題都解決!
NIKON在過去接環規格和CANON過去都一樣,AF-S其實相當是Canon EOS化一樣,數位機身都能用AF-S鏡頭。只有在D40/D60等無法用過去AF鏡頭自動對焦,不就EOS機身和無法用FD 鏡頭類似。
而且過去老鏡也是只有以前很老NON-AI只有在D40/D60等入門機上直接用,一般機身用NON-AI都需要磨屁股。
而後續其它AI AIS之類老鏡則是都可直接使用。
結論並不是NIKON很亂,或是Canon切掉過去所以看起來很乾淨與皆可自動對焦,而是這些都不過是廠商的考量和環境策略的結果。
EF-S鏡頭不能上EF機身,和FX鏡頭相容DX鏡頭都各自立場理由。
但
jpstudio wrote:
是的,這就是小弟想說...(恕刪)
EF卡口的鏡後距和卡口直徑有沒有更適合玩老鏡和M42系統,JP大你一定也很內行(相比于尼康)
至于您提到 80-200 F2.8,變焦鏡光圈做不大除了和卡口直徑有關,和鏡頭的光學復雜度與體積應該也有關系吧
不然那根SIGMA綠色的波動炮應該不至于那麼大隻
50 F1.0,200 F1.8光圈有沒有大,跟卡口到底有沒有關系,至少他們是在EF卡口之后推出的吧?印象中?廠商似乎也是這麼宣傳的
對于相信EF卡口大小和鏡後距有利于大光圈設計(雖然我買不起 50 F1.2和200 F2)的消費者來說,佳能的行銷策略應該是成功的,既掩蓋了FD卡口短命的問題,又讓比較多的用戶提早使用到比較方便的鏡頭
當年拋棄FD用戶或許很機車,但20年后來看,尼康除了保留原來的卡口直徑和鏡后距,保留了相反的卡口方向之外
不是也開始在用超音波馬達?
坐在我隔壁用D80的同事,倒是因為沒有把50 F1.8的光圈定位在自動上,導致不能拍攝,然后乾著急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