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用9點對焦而不用中央對焦再移鏡頭方向

我認為各位大大在回文時最好加上使用機身及鏡頭的資訊...因為有差~
例如...400d+s50f1.4....用周邊對焦點還不如中央再移動來的準!
個人認為....能完全信任周邊對焦點的只有1d系列...其他都還要看狀況~
現在數位相機當道
大家都放大100%審原圖
對焦絕對精準是需要的也是趨勢
對焦點會越來越多
越來越需要
這種問題問在C版
問得好!
jms1234 wrote:
canon無曝光連鎖...(恕刪)

你確定?我的 20d A mode 對完焦怎麼重新構圖測光都不會變,也不用先按 AEL,你可以先翻翻 menu 裡面的 custom function 後再說...
依照小弟以前使用單眼底片機的習慣,中央圓圈對焦(裂像式對焦)後,移動相機構圖的方式,都非常的謹慎。因為移動的位置不能改變被攝物的對焦點與相機本身對焦點的距離。移動相機構圖只能在對焦點的平面上下左右移動,只要移動時對焦點有前後位移,在大光圈淺景深的範圍外就會移焦(最常發生的現象如:本來對焦眼睛,結果頭髮或者是鼻子清楚)。加上以前底片沖洗價錢並不便宜,所以拍照者本身對於對焦後移動構圖,都非常謹慎。就算有位移也儘量在景深範圍內,不然照片就算失敗了。3"x5"的照片看不出來,當有放大需求的時候,8"x10"以上就相當明顯了。
但現在單眼數位機多對焦點應該可以減少這樣的錯誤發生,因為可以使你對焦後,為了構圖而移動相機時,減少到最低的誤差。因為不是每一台相機的對焦點都會剛好是在構圖後主體的焦點上。所以,或多或少在選擇對焦點後,也一樣要移動構圖。尤其是在人像上或一些淺景深的拍攝物,移動構圖的次數更為頻繁。人像大多要求對焦在眼睛,不可能你拍的每張照片,都剛好有對焦點就是在眼睛的。
所以,先構圖再對焦,是對也是錯。對的是可以很快的拍照,錯的是對焦點本身可能不夠精準。應該先大略構圖後,選擇離被攝物主體最近的相機對焦點對焦,然後再精細構圖。比起用中央點對焦後,再移動構圖的成功率會大很多,也會更精準。當然,如果以前用單眼底片機的前輩,用中央對焦點對焦後,再構圖的拍攝方式已經很嫻熟。那這種麻煩的大略構圖-選擇對焦點對焦-再精細構圖。反倒是放慢了拍照的速度了。



借用原圖修改,謝謝!!

依小弟淺見,對焦後重新構圖,因對焦點未改變

所以最壞的狀況是,焦平面傾斜而產生 A 距離的移焦

如果

重新構圖,同時又重新對焦,才會產生 B 距離的移焦

最好的情形,對焦後(半按快門)重構圖移到 C 點,(假設相機沒有前後位移)

cheath wrote:
你確定?我的 20d A mode 對完焦怎麼重新構圖測光都不會變,也不用先按 AEL,你可以先翻翻 menu 裡面的 custom function 後再說...

看來還是有人不知道評價測光(權衡測光)會鎖定曝光值
從最低階的1000D就是這樣啦~
http://www.flickr.com/photo.gne?i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