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門先決和光圈先決光暗問題

A = B x C 是個標準乘法算式
A 如果不變 ,B 及 C 有各種變化組合
套上度量衡各種單位都該適用,並不因不使用單位而破壞其邏輯

上述假設 B 為光圈(或進光量 等名稱)
C 為快門速度
當然是 B 變小了,C 就要變大,
或者是 B 變大了,C 就要變小,否則 A 無法固定。


至於 B 的值 到底是 F16 較大 或 F4 較大,我並沒有直接禪述,當然也不會
直接拿 F 後面的數字去做乘法運算,這點相信沒有誤導。

樓主說 他第二張照片的 "A" 變成一片黑 (無法固定如第一張的 "A"),
原因當然就是 B 及 C "同時"變小了,但是樓主可能尚未察覺,
我只是運用乘法原理提醒他 ,"A"要不變 ,就要檢視 B 與 C 的值是否正確。

假設
A = (f/2.8 配 1/1000) = ( f/4 配 1/500 ) = ( f/5.6 配 1/250 ) = (.......
不就是簡化成
A = B x C 之中的 B 及 C 互為消長的邏輯嗎?



stevewang2011 wrote:
A = B x C ...(恕刪)


我是覺得你傳達的是"觀念" 而不是計算方法....
互為消長的方向是對的,但新手很有可能照那個方式直接去計算...那F值和光圈大小的觀念不懂的人就很容易弄混了!

以你舉的例子A = (f/2.8 配 1/1000) = ( f/4 配 1/500 ) = ( f/5.6 配 1/250 ) 來說....新手應該不知道每個F值的級數....像1.0 1.4 2 2.8 4 會直覺的認為1再來應該是2再來應該是4....(致少我是新手時是這樣覺得,而1.4是指半級XD,那時候還覺得相機很怪,怎麼不是1.5)
其實再加上F和光圈值的級別並說明(雖然那算是說明書的工作),我相信應該可以減少許多被誤解的機會哦!!
stevewang2011 wrote:
A = B x C 是個標準乘法算式
A 如果不變 ,B 及 C 有各種變化組合
套上度量衡各種單位都該適用,並不因不使用單位而破壞其邏輯


不同的單位,所代表的意義完全不同!怎會一樣?


stevewang2011 wrote:
簡單的公式
A = B x C x D ( 亮度 = 光圈 x 快門 x ISO )...(恕刪)



stevewang2011 wrote:
不然大家將"值" 換成 "量" 好了,或者說 "多" 及 "少"。
某一個固定的曝光總量(你想要的) = 進光量(光圈口徑) x 曝光時間(快門快慢),...(恕刪)



stevewang2011 wrote:
上述假設 B 為光圈(或進光量 等名稱)
C 為快門速度 ...(恕刪)


請問您公式中的B到底是「光圈」、「光圈口徑」或是「進光量」?
還是都可以?


stevewang2011 wrote:
假設
A = (f/2.8 配 1/1000) = ( f/4 配 1/500 ) = ( f/5.6 配 1/250 ) = (.......
不就是簡化成
A = B x C 之中的 B 及 C 互為消長的邏輯嗎?


要表示互為消長的關係不是只有乘法,
就算用乘法,也可能得加上係數、取對數、或其它運算,才能正確的表達兩變數之間的關係
不是只用簡單乘法就可以表示所有的「消長關係」

再說利用加法也可以表示消長關係:
例如 Z = X + Y
要保持 Z 值不變,X增加時,Y就會減少,反之 X減少時,Y就會增加

而事實上,攝影在計算曝光值 (EV, Exposure Value)常使用的正是加法:(請注意單位的重要)

EV值=光圈EV值+快門速度EV值

如果改用光圈值 F 跟快門 T 來表示

EV = Log base2 ((F^2/T )*100/actual ISO)

很多攝影書籍上有寫,網路上Google一下也很多說明,
例如這個網址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大推樓上網址,完整解析!

補字..補字..補字..補字..
【LIFE Story Image™ - Jimmy】  http://jimmylife.tumblr.com
加法也 OK 啦!
我是用.......
A = 2x5 = 5x2

大大是用.........
A = 8+2 = 2+8

其實樓主只是不明白 原本 A = 10 很正常
而第二張照片變成 A = 2 的極大變化
所以我們不過是提醒他注意一下 光圈 及 快門的變化罷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