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左看右看,都覺得Canon 60D的 畫質、細節還是雜訊控制這三項近乎完美

看來 大家都認真了

就連我 也來插一腳了

有15個字了嗎
60D的畫質與對焦系統其實都是OK的

但是那個機身質感 直在有夠傷腦筋的 塑膠感太重 比50D來說實在像倒退一步!!

我個人使用60D覺得很棒,但最近發現觀景窗真的很容易入塵,目前送回公司處理中(聽說5D2也有同樣情形).....

(11點對焦如果能改成更多會更完美吧!哈哈)

我覺得拍照是為了自己,只要自己用的開心用的爽,其他似乎不那麼重要...
可能要看看夜間比較好比較吧~~

不同家不同iso效果應該也有不同效果

但是我的60d還沒讓我失望過~

真的蠻耐摔的...<---天啊!!最近一直摔到...
YK1918 wrote:
您說的這兩台都是全片...(恕刪)


先將自己的攝影觀念導正
再將自己的攝影技術提升

再來論這些
不要本末倒置

這讓我想起很多「音響迷」
買音響時,帶著一二張測試唱片跑遍音響店
測褲管會不會有振動的感覺
測人聲時看看「是不是看得到喉嚨」

買了音響,家裏的唱片就只那三五張
也從不曾去現場聽過音樂會
可能也分辨不出小提琴與中提琴的音色
音響是朋友來時才開,就放那幾張唱片


樓主給我的就差不多這樣的感覺
恕我直言

有點想不通~樓主執意在裁切放大之後的影像有何意義呢?
依您提供的第一個連結(腳踏車那張)
就我木眼來看~縮圖都差不多
只有裁切放大才有差別
問題是~一般人沒事不會去把自己拍的照片裁切放大到這地步
除非是有特別需求的(例如狗仔隊、阿SIR抓違規)


原來樓主職業是狗仔隊(記者或專拍違規的正義魔人)
大家要小心被偷拍喔(大誤)

以上兩句是玩笑話
-----------------------------------------------------

依我個人來說~在我當初要買D90的時候
的確也很在意這些評測的文章
也評比過D90跟60D
後來我發現~這些測試高ISO抑制雜訊的部分
不合乎一般人使用狀況
畢竟我不會去拍了一張照片後~裁切放大到那樣給人看
所以我就毅然決然地買了D90
只因為我以前買過底片機F80D
比較習慣N家

若樓主你拍照有如此需求
或許就照你所見的~買60D吧
若沒這樣裁切放大的特殊需求
我倒覺得就依你的習慣去選擇吧

YK1918 wrote:
大家都說D7000的...(恕刪)


以您的要求 在CN間抉擇實在是太鑽牛角尖了 它們出的產品都太低端 太業餘了 太廉價了

要不考慮L記的S2 H記的H4D P記的645D Sigma SD1吧

lunarwhisper wrote:
以您的要求 在CN間...(恕刪)


Sigma SD1 高ISO 表現應該不合樓主
Sigma SD1

H記H4D ISO 只有1600,雜訊控制印象中不太好(忘記是那本香港雜誌測試),表現應該不合樓主

即然樓主要追求畫質、細節、雜訊控制,買台Mamiya 645 + Kodak Ektar就滿足三個願望


dgg wrote:
先將自己的攝影觀念導...
買了音響,家裏的唱片就只那三五張
也從不曾去現場聽過音樂會
可能也分辨不出小提琴與中提琴的音色
音響是朋友來時才開,就放那幾張唱片(恕刪)



我超想按讚讚讚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