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好的鏡頭 才可拍出美美的景深嗎

jakyou wrote:
對一般人來說,熟悉自己的器材比搞那些算式實際多了,景深直接看鏡頭上的景深表尺就好了,您算的跟原廠標的數值也不會相差太多,那又何必去算,反倒是多少焦長配上多少光圈跟景物距離的成像「效果」是無法靠計算得知的,而那個效果才是我們要去掌握的不是嗎?...(恕刪)

感謝jakyou兄明鑑,糾正小弟的錯誤觀念
您這番話小弟完全同意,不過小弟有個小小的想法
就是能否用一個說辭的方式,讓景深的效果較為容易被掌握
我想對於初學者會有更大的幫助
以往我們累積了很多經驗,多拍,自然就知道運用的手段和方式
但如果能有個較為實際而簡單理解的說辭,新手在攝影上我想會更具有應變力

不知道Jackyou兄有沒有什麼好的觀念給新手作為借鏡呢?
jakyou兄您好,另外有件事情想請教

照模糊圓的理論邏輯,若是鏡頭焦段、各條件都相同,景深的差異就會發生在底片大小的差異上了
那小弟想問的是,入手第一台D類像機LX2後,發覺大光圈下景深比傳統的還要深
如果是因為CCD尺寸的關係,小弟也許可以理解
可是比對LX2和FZ50,前者1/1.65" CCD,後者1/1.8" CCD
去除前者是16:9寬晶片的關係,實際在3:2影像上兩者CCD應是一樣大小
但兩者在同焦距下所得的景深卻是有所差異,何解?

小弟的同事一直希望能用DC拍出DSLR的所謂淺景深效果
小弟的回覆是:不太可能,鏡頭和CCD的尺寸都太小
但是同CCD尺寸的像機卻推翻小弟的邏輯(當然FZ50再怎麼打也沒DSLR淺)
是故想請教究竟是何原因造成如此的差距?期能得到解惑~~~~肝溫

yangway wrote:
比對LX2和FZ50,前者1/1.65" CCD,後者1/1.8" CCD...(恕刪)


我覺得這邊就是影響景深不同的關鍵耶~~
因為如果用135mm等效後的焦段在相同情況下拍照
兩者的CCD大小 依舊是不一樣,所以造成的景深當然會不一樣...

PS.不管是16:9或4:3,CCD大小都是用對角線計算,
所以你所謂"實際在3:2影像上兩者CCD應是一樣大小"應該是不成立的~~

淺景深 = 錢景深
==StevenChou==
s8131556 wrote:
我覺得這邊就是影響景...(恕刪)

s8131556兄您的頭像真可愛^_^(我絕對沒斷背,我結婚了)
看來又是小弟舉的例不好,這樣吧
FZ 7 vs LZ5,同是1.65" CCD 6.37MP,同焦段(例如50mm或85mm)下景深效果確實不同啊?




bty~~您買O牌的4/3,小弟對P牌L1有興趣,但是想用L牌的晶片....
yangway wrote:
成像和光的折射絕對是...(恕刪)


了解您是為了想用更淺顯易懂的方式來解釋了,也感謝您的分享,我想景深這種東西應用不難,稍微玩過攝影的都知道景深由"鏡頭焦距"、"鏡頭光圈"、"攝影距離"來決定,相機不管拍攝什麼景物,這三個因素都會左右景深的表現,不過應用容易,要真的去解釋其中的原理就不容易了,小弟比較清楚應用的部份,至於深奧的光學原理,還是要另請高明了~~
攝影新手的家 http://easyshot.mytw.net
對景深的掌握喔,若照古早我上過的攝影課,拿到鏡頭的第一卷底片就是製作景深表,譬如 50mm 的標準鏡,對焦點設在 2.5m 左右(距離訂在一般常用距離,太遠會變成泛焦,太近都一樣糊,要依每支鏡頭的特性去調整),光圈由大縮到小各拍一張,洗出來之後就大致可以知道這顆鏡頭各光圈的表現是怎樣,實地測試會比講一堆理論有幫助,若測試的題材是自己平常拍攝的主題就更好了。

至於說不同 DC 「相同焦長」「相同光圈」拍出來的景深會不一樣...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光 CCD 大小就不一樣了,鏡頭組設計的基準也不相同,相同視角下的實際焦長我想也會不一樣,在實務上取一樣的景就不會是一樣的參數設定,這種狀況下比較景深實在沒有多大意義。

在不同片幅時我比較喜歡用「等同 35mm 視角」來比較,而不喜歡用焦長,因為決定構圖跟透視的是視角,不是焦長,譬如一樣的構圖(框的範圍),645 是用 83mm、135 是用 50mm、APS DSLR 需用到 33mm 、4/3 則是 25mm,在同光圈下景深會有極大的差異,同樣拍半身淺景深好了,645 離個 2.5m 用 80mm 就可以把背景糊到如夢似幻,APS 則要用到 135 離個七八公尺才行。所以一般 135 系統稱 50mm 為標準鏡(接近人眼透視),在 645 是 80mm,APS 是 35mm,使用上的差異不能說不大。

講到後來又會扯到全幅跟 APS 的問題,其實 APS 最大的問題還是視角被縮小,視角縮小之後影響到構圖時的物距,物距改變透視連帶影響景深,這個變化對喜歡拍淺景深人像的比較不利,對喜歡拍鳥跟微距的反倒是好處。

對了,模糊圈這個參數我不太重視,因為不是我能控制的,機器買來就決定了,不能調整,所以也懶得去研究,我比較算是對理論不求甚解的實作派,要我真的下去算算數會瘋掉...呵呵
景深可以根據模糊圓的公式去計算.
基本上
將所有成像元素皆視為一個圓點
圓點的大小達到一定尺寸以上影像便開始模糊. 在這尺寸以下則人眼會覺得清晰

景深的影響, 除了光圈和對焦距離以外, 就和鏡頭實際焦長有關
只要片幅有些微差異, 鏡頭實體焦長就不同
即使換算為相同等效焦長, 景深還是不同



淺景深跟CAPA好像沒什麼關係吧....
CAPA確實是以器材報導為主的雜誌
但日本攝影雜誌的專業性都很高, 不會刻意去捧淺景深或其他元素.
昏倒..
有景深計算的公式啦, 不用一個個去測試.
參考這個網址
http://web.tnnua.edu.tw/~g910706/depth.htm
3121 wrote:
如果花大錢去買大光圈的鏡頭,為的就是在那裡砸淺景深,那就實在沒什麼好談的,因為那叫器材奴,那不是攝影...(恕刪)


呵呵其實偶覺得淺景深也是很有學問滴~不同的鏡頭都有不同的調性,就像是畫風,各門各派都不同~
攝影的領域很寬廣,玩散景也是一種玩法~也可以玩得很藝術

分享一下之前看過覺得不錯的帖子

~銘鏡,隨拍,散景~

http://www.hklfc.com/forum/?o=topic&act=show&id=7823

http://forum.xitek.com/printthread.php?threadid=342724&pagenumber=1

淺景深的效果真的是錢堆出來的....
看過蔡頭的散景 (奶油味)
再回頭看自己鏡頭拍的散景(二線性雜亂)
有一股想把鏡頭賣掉的衝動 XD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