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叔叔 wrote:
向量感光顯影元件??這是我最期待的
(這個理論是~影像單位不再是像素的點,而是進化成線跟面,原始檔可以無限度放大、縮小,容量卻只要小小的幾10MB)
...(恕刪)


請教一下,看不懂,向量圖怎麼會和照片有關?

這個是什麼理論?

diffusionless wrote:
請教一下,看不懂,向...(恕刪)


我猜小葉前輩是指Lytro的四元照相技術吧?

不過不是無限放大縮小,而是不用再找對焦點

還有可以畫成3D照片



不過不知道何時才能做成鏡頭可換式的....

diffusionless wrote:
請教一下,看不懂,向...(恕刪)

在10幾20多年前
我手上曾經有一套MAC上的影像軟體
可以把點陣圖轉成向量圖的軟體
您也許覺得現在許多向量軟體都可以把點陣圖轉向量
沒有甚麼稀奇
頂多就是色階或是演算方式怪怪的

(這是一般向量軟體轉換點陣圖的結果~右邊為原始檔案)

但是
這套軟體很奇妙的地方是
當你轉成他的特定格式
這張圖就沒有基本所謂像素的問題
而且你去看畫面顯示
他就是一張很正常的照片
而且不管你放到多大
這張照片都不會模糊失真
當初公司想把帆布輸出的人像圖片
改成這種格式
取代PS
但是
這套軟體唯一也是最大的缺點就是~~慢
因為沒有解析度
所以每一次放大移動或修改
就要重新演算一次
趕工做的時候你真的會吐血

所以我就想
如果把這套軟體
當作未來相機的基本影像格式
以後數位相機就不會有像素之戰
你要多大張
直接設定即可

抱歉這個軟體只使用過幾次
速度實在太慢
所以只有微薄的記憶
實在不知道這套軟體的名稱

小葉叔叔 wrote:
我手上曾經有一套MAC上的影像軟體
可以把點陣圖轉成向量圖的軟體
您也許覺得現在許多向量軟體都可以把點陣圖轉向量

問題是, image sensor 還是 raster, 不是 vector..

vector 的 image sensor, 硬體你要怎麼設計啊?


如果把 相片 這種亂度太高的資料, 轉成 vector, 資料一定爆增.

用無損壓縮去壓相片, 很少可以小於1/2的, 資料亂度說有多高, 就有多高.


弄這個, 不如來玩 3D scan.. 至少還能用在電影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VgyyIlQydg

果果123 wrote:
canon最賺的是印...(恕刪)


大家都會說Sony除了Camera之外還有家電視業,
Canon的產品也不僅只手上拿的Camera攝影裝置,
在大家每天都在用的平板顯示裝置的光學事業領域,
一部Canon曝光機動則上億台幣,(=幾部1Dx?幾套大三元?)
換個driver就是幾百萬起跳,
不能光僅看一個攝影機的事業部來分析整個企業.

lml640707 wrote:
兩三顆鏡頭比機身重7.8倍?
那是人的問題不是機器的問題
我出門隨便帶個A7(447g)+自動對焦三神鏡G35(150g)/G45(190g)/G90(190g)/梁環(80g)
好不容易才超過1kg...(恕刪)


重量真的不是問題, 心態才是問題...
不然D610 (760g)+35mm F2D (205g)+50mm F1.8D (155g)+85mm F1.8D (380g)=1500g, 才差了上面組合1047g 不到500g重量, 光圈較大, 有穩定的手把, 多了近600張的拍攝張數, 內閃, 對焦速度等等優勢, 機身鏡頭(含閃燈)總價和上面比還更便宜.
^^A 請多多指教~

MUS wrote:
重量真的不是問題, ...(恕刪)


重量是其次問題

體積才是最大問題

MUS wrote:
不然D610 (760g)+35mm F2D (205g)+50mm F1.8D (155g)+85mm F1.8D (380g)=1500g, 才差了上面組合1047g 不到500g重量, 光圈較大, 有穩定的手把, 多了近600張的拍攝張數, 內閃, 對焦速度等等優勢, 機身鏡頭(含閃燈)總價和上面比還更便宜.


與上樓同感....

這一票名字念下來,跟我扛哈蘇底片機出去拍正片,用一樣的袋子了... @o@
-= 散仙 =-

alex_tsai2005 wrote:
一部Canon曝光機動則上億台幣,(=幾部1Dx?幾套大三元?)...(恕刪)


呵呵, CANON 在黃光SCANNER/STEPPER的領域, 已是敗軍之將不足言勇,
跟NIKON變成哥倆好閃邊站著看~
ASML 吃不完的才輪到這兩間來吃, 到頭來還是專心做相機,
做幾台可以跟A7/A7R打對台的好機器吧...
ccpc wrote:
呵呵, CANON ...(恕刪)


C跟N這2家優勢不同,也都有缺點:
N的hi contrast register lens mura...
C的hi PPI pattern precision...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優點也就是對方的缺點.

反觀樓主提供的廠家市值資訊:
C:4兆4千億日圓
S:1兆8千億日圓
N:??...沒擠進??
如果數據是整個廠商集團的淨值,
那號稱日本家電巨人的S家也未免太弱了~
如果數據僅是單單手持攝影事業部,
則C家與其他競爭者的差距也未免太懸殊了吧!

故C家到底是有恃無恐,
還是只把手持攝影裝置這個事業部當塞牙縫?
擠擠牙膏就能賣也就不稀奇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