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haha214 wrote:CANON的光榮時期快要結束了全幅我有考慮買SONY,兩系統都有的給否給一些意見? 值得這樣換嗎? 好幾年前就從5D2轉E環NEX從來沒有想過要回到DSLR只有最近買了EF16352.8III回來轉接...不急的話可以等A9/A7M3上市評測A7R2公司貨也降價了DXOMARK135機皇日常使用已經非常夠用了如果要高速對焦連拍只有A9可以選
SONY機身很好,但建議鏡頭轉接別家的,他本家的鏡頭以同價位來說素質真的不夠好,之前用A7R2+ FE 16-35 f4,16端拍出來的沒話說,35端拍的竟然畫面會是整片濛濛的(不只一張,只要是35端的常會這樣,可見不是對焦失敗),連01當初測試報告也這樣說 35端成像普普,花了大筆錢結果拍出來是糊的,任誰都會傻眼= =
straypoei wrote:SONY機身很好,但...(恕刪) 那是我考慮的鏡頭之一,還好有你提供資料,24-70 4那支呢?不知道35 1.4怎樣?難怪我在東京看到老外拿A7掛CANON鏡頭拍影片,想說幹嘛那麼麻煩,那個老外機器用租的,有和他哈拉一下,住東京的外國人轉接環建議買哪一家的?
Chiaki_Insignia wrote:Canon的用户都開...(恕刪) 誰叫CANON自己不爭氣又小氣,要怪誰呢?CANON怕太多東西下放產品區隔不開來,蠢航空公司賺錢的是經濟艙,不是頭等艙,頭等艙用來拚評比建立形象用的,不是拿來賺錢用的,同樣的道理,銷售量最大的絕對不是旗艦機,要搶市佔率一定要靠入門機與中階機
我自己是Nikon跟Canon來回跳了幾次(初心是Nikon,現在也剛從5D Mark IV跳回去Nikon)但現在回頭再看看,反而對Canon更有信心。比如Canon剛下放了Dual Pixel AF給低端APS-C機種,Nikon則是連高端機都看不到類似技術的影子。再說觸屏功能,Canon也是自70D開始慢慢的也延伸到了高低各種機型上,Nikon這裡... 除了D5XXX系列也就新一點的D500/D5才有,就連剛發佈的D7500也沒有觸屏,不知道Nikon是在想什麼...我看到的Canon是有技術而且不斷在革新(鏡頭方面的BR素子、機身方面有C-Log和Dual Pixel AF就能讓許多Nikon用戶望塵莫及了)、營銷策略好,目前市場佔有率也最高,只是老神在在地在打太極吧。用戶想給它打屁股讓它多擠點牙膏出來我也覺得很正常。但是Nikon的話我是真的... 有點看不到未來了。
Chiaki_Insignia wrote:我自己是Nikon跟Canon...(恕刪) 我不算是老CANON,不過也算早期AF開始用,現在的CANON真的輸以前,目前CANON是很想搶廣播級攝影機市場,SONY在BETACAM時代型號分三級,B(廣播級),P(業務級),U(一般級,也就是有廣電系學校使用的機器),目前CANON是想拿業務級機器進軍廣播級市場,從世界遺產這個節目從SONY換成CANON就看出端倪,CANON目前是在棚內機鏡頭上佔優勢,ENG則是FUJINON,攝影機SONY還是佔全世界電視台的80%強,其他家例如IKEGAMI還有飛利浦與PANASONIC還是算小眾,JVC目前還有沒有不知道SONY最近幾年很變態,在相機RD上面應該挹注很多心力,弄了一堆功能,所以我才說SONY現在真的是創新的領導者,買下MINOLTA為了強化相機事業體,入股OLYMPUS為了取得自身沒有的技術,例如機身防手震,PDAF的想法和CANON的DPAF其實很相近,但是CANON與其他小眾廠商例如M43比真的還輸了一段,要錄影大家都想用CANON全幅,但是真的如此嗎? 有些偶像劇和電視廣告是用松下GH4拍的真比創新,現在的CANON真的開始輸了,要比C/P值,有空大家可以找機會玩玩松下的DMC-G8/G81/G85,真的不差,水貨21000左右給你肪滴防塵外加金屬機身和5軸機身防手震,而且5軸防手震在4K影片上可以作用,真的不求高畫素那台真的還不錯,就輸在高ISO,不求機身防手震可以弄一台DMC-G7來玩玩看,或是有台GX85也可以玩,玩過就知道這些小廠其實也是放很多心思在創新上面的
Wahaha214 wrote:我不算是老CANON...(恕刪) 用SONY相機說實話就是一個很爽的感覺, 很多新科技,真的用起來很方便很快樂~~(我當時的感覺)~~不過我還是對CANON比較喜愛,所以最後還是回CANON了XD
Wahaha214 wrote:那是我考慮的鏡頭之...(恕刪) 24-70 f4這顆在A系列是我用最久的一顆(從A7開始到A7R2兩年有吧),算是便宜又好用的,畫質OK不會失望(以這價位而言),主要還是因為16-35很貴,可是拍出來的畫面讓我嚇到怎麼會濛成這樣= =35 1.4我沒有用過唷~~ 另外28 2.0那顆還不錯,可以買 (在C家這裡變成S家經驗分享了XD)
Wahaha214 wrote:SONY最近幾年很變態,在相機RD上面應該挹注很多心力,弄了一堆功能,所以我才說SONY現在真的是創新的領導者,買下MINOLTA為了強化相機事業體,入股OLYMPUS為了取得自身沒有的技術,例如機身防手震,PDAF的想法和CANON的DPAF其實很相近 PDAF(相位對焦)Phase Detection Auto Focus,不是專屬SONY,這個是單眼相機的一種對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