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si_blue wrote:
沒錯,但是上面的文包...(恕刪)
其實個人也覺得用定焦(或是將變焦固定在某個焦段)
練習構圖是較好的方法
第一點 就是blue大所說明的預視眼或說攝影眼的習得 (Adam提出)
利用長期接觸某個固定焦段
產生與這個焦段相似的習慣視野
可以讓人在瞬間產生構圖的直覺
在天下文化的"拍照前先學會看"便有提到這樣的練習法
作者建議利用定焦鏡 (或將變焦鏡固定在某個焦段)
對著某個主題由遠到近每走一步拍攝一次
先用正常高度拍攝一次
再退回原處跪著,趴著拍過去
這個焦段練習完了
換另一個焦段再完整的作一次
他稱這種練習為"眼部運動"
建議一週一次持續三個月
便可以得到約只有一成攝影師擁有的攝影眼
第二點 是柯錫杰大師提出的 (柯錫杰 心的視界 大塊文化)
他認為現在人很多構圖不好就是因為變焦鏡太方便了
只要站在原處Zoom in , Zoom out 就拍完了
從頭到尾從沒走近你要拍的主題好好觀察
這樣根本就無法跟他產生共鳴
也當然不可能拍出有感覺的作品
這似乎也與LOMO精神相呼應: 盡可能的貼近去拍!!
第三點 我忘了是在哪邊看到的 (不知是柯錫杰還是魚住誠一)
其實是第二點的延伸
用定焦鏡拍攝人像照時
因為攝影師會被強迫的走來走去
這反而形成一種拍攝的韻律
無形中會給予被拍攝者某種暗示
達到攝影者與被攝影者的互動
因而使得畫面更加的自然生動
其實除了第二點之外
其他兩點都是可以用變焦鏡模擬定焦鏡來練習的
這是我看到的一些資料
與大家分享
謝謝
Hanmoza wrote:
其實個人也覺得用定焦...(恕刪)
個人的感想,就如同前面回覆網友提到的書名"拍照前先學會看",
拍照的順序應該是先用你的眼睛看到你想要拍的視角與取景範圍以及表達的主題,
再把你的眼睛湊到觀景窗去調整你剛想好的拍照距離與各項參數來完成你的構思,
而不是拿著相機就猛按快門,眼睛湊在那小小的觀景窗才Zoom來Zoom去努力
尋找一個還能看的場景,用亂槍打鳥式來以量取勝,我想這樣跟拿手機拍也沒啥差別
新手用定焦鏡練習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掉這種不良習慣
因為你的腦袋會先思考告知你要走到多遠的距離才能按下你的快門,當然若一開始
就沒這種不經思考的攝影習慣,用變焦鏡跟定焦鏡練構圖是完全沒差別的
建議新手先不要拿焦段範圍過大的變焦鏡,很多時候你必須貼近你的攝影主題
才會容易找到影像的生命力
[ 定焦鏡與變焦鏡真正的分別只是在於 [專用鏡] 與 [泛用鏡]的差別而已 ]。
使用茶杯可以盛飯,使用碗公也可以喝茶,但這總是不太適當,喜歡使用定焦鏡照相者,絕對不是只有一顆定焦鏡,這意味著茶杯不該盛飯,碗公也不該喝茶,或許有人說帶著35mm定焦鏡出門就夠了,或是說用50mm就可一鏡打天下,甚至說用某個焦段無法駕馭不會照相。
帶著24mm或35mm看到對街的正妹只有兩個結果,照片裡的正妹要用放大鏡來看,或者想想算了不拍。85mm或以上的定焦,則是相反狀態。這就是定焦鏡在 [泛用場合] 被限制構圖的明顯例子。另外還有一個長短焦段不同所產生的光學透視效果,絕對不是用雙腳變焦可以解決的。
因此許多定焦鏡的使用者在光學品質的考量上,可能忽視或永遠不會意識到定焦鏡其實是特定場景或用途的 [專用鏡] (微距/人像/建築/運動/生態/風景/商攝/婚紗等),
如果拿著定焦鏡只是為了焚膏繼晷一般堅稱這樣才可以訓練好的構圖功力,那根本就是本末倒置給自己穿小鞋,想訓練好的構圖能力絕對是靠敏銳的雙眼及不段累積經驗的大腦,太執著於定焦鏡就一定可以出師下山,恐怕漏失的是更多精采畫面與攝影樂趣。
前面大大有人提到每次按下快門,變焦鏡頭同樣是固定在某焦段上,只是拿變焦鏡者變換焦段的速度,比拿定焦鏡者更換不同鏡頭快上許多而已,因此定焦鏡使用者並不需去矯正(或鄙視)變焦鏡使用者的構圖觀念,絕對不會有變焦使用者在旋轉變焦環之中迷失構圖精要,反倒是使用定焦鏡者在 [泛用場合] 更難以迅速捕捉精采影像。
請記住
[ 定焦鏡與變焦鏡真正的分別只是在於 [專用鏡] 與 [泛用鏡]的差別而已 ]。
(變焦鏡光學品質比不上定焦鏡嗎?? 也只是C/P值的代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