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on的的佳記日記------再續前文之上高地(2020年11月10日更新)

金色小開 wrote:
原來...鳥會吃鳥而...(恕刪)


在某些惡鳥來說,鳥吃鳥不是新聞,但一直只知夜鷺性喜吃魚而已。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jones691122 wrote:
沒想到這自然界的現象...(恕刪)


坦白說,我對此是較矛盾的,拍攝時希望所有目標都不怕生,

但拍攝完成又不希望牠們太接近人類。

細想之下,人鳥總會接觸,人類更應盡量小心,例如郊遊時妥善處理垃圾等。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天生的漁夫

鳥季過後,今年有些過境鳥為各位鳥友平添了一份意外的喜悅,不過現在又似乎已回歸平淡。一個

循環又在周而復始,我也選了個退潮的時間去到去年曾拍過涉禽覓食的地方等待。




01.雖然附近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幾隻池鷺Chinese Pond Heron可能有幼小需要餵飼,

所以仍若無其事地在泥灘上找尋食物。




02.在兩個小時內,只見同一隻池鷺共捉了6、7條魚。




03.不知是交了好運氣,還是身懷絕技,總是這一隻捉到魚。




04.而其他的池鷺就只有呆站。




05.只見牠真是大小(魚)通吃,就連蝌蚪般大小的魚苗也不放過。

拍攝時正值下午,這地點又是“西斜”的,水面及泥灘反射斜陽。這形池鷺向著鏡頭的側面與另一側

光暗反差很強烈。聽聞CPL濾光鏡可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看來有需要購入一塊了。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改變飲食習慣的黑領

早前讀了KEN兄有關城市化與雀鳥的帖子,深有感覺。

作為鳥攝者,當然希望所有鳥兒都不怕人,而且最佳拍攝場所就是自家門口。然而,這對鳥類又

怎樣?雖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但現在主流的保育都主張動物要與大自然契合。




01.廣東人說“隔離婆仔飯焦香”(意指崇尚外來事物),所以前天往香港去拍公園鳥。那邊的公園

佔地較澳門的大,而且樹木也較多,也因此雀鳥亦較多。

跟很多同類一樣,這隻黑領椋鳥Black-collared Starling同樣超不怕生。




02.就在離我只有4米左右(456的最短對焦距離)的草地上轉來轉去,見牠行為怪異,所以就特別

留意。




03.稍後見牠在草地上啣起一塊東西,細看之下,原來是塊雞骨頭。估計是遊人吃過雞翅膀後,將

骨頭隨手扔到草地,而黑領也改變一下飲食習慣。




04.轉到公園的另一角落,這邊有很多大樹,樹下長者在下著棋,而樹上的黑領則在在開個鳥

演唱會。




05.這隻黑領的全身羽毛像濕透似的,或者剛在水池出過浴。

雀鳥改變了習性似帶來不少方便,但理性地想想,這就跟保育完全是南轅北轍的。

在此勸喻各位,以後若在野外或公園進食後,所有垃圾應小心處理,否則他日或出現一隻吃牛肉

(豬肉、雞肉)的黑領椋鳥時,您我也就難辭其咎了。

環保鳥攝,從您我做起。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環保鳥攝,從您我做起


afon 大,美照
能分享這些美麗的鳥兒,又能達到與眾生和平相處的保育觀念,
給 afon 大大 200分 啦! 這才是鳥攝的最高境界呀!
jones691122 wrote:
afon 大,美照能...(恕刪)


真多謝您的誇讚。

由於您的回覆,令我想起近日我們這邊鳥友間發生的事。

在澳門這個小地方,保育一直只是官員們的口號,他們一邊喊,一邊破壞山體。

最糟糕的是,本地人對自己以外的事一向都是冷感的,所以這些破壞環境的事實就得以

進行。個人認為會喚醒人們,必須通過教育。一直以來,本地的鳥攝似乎有點與別不同。

資深鳥友(甚至是相關的社團)不會自發倡導保育,反而令人感到他們在搞小圈子。

最近,本地鳥友拍得一些已離巢的幼鳥,並貼出照片,怎知卻被“勸喻”刪帖,理由是

曾有貼出照片而導致有人用網捕貓頭鷹。我不是無知到要公開鳥巢地點,只是儘管捕鳥是真確的,

若隱埋事實,難保以後會再發生同類事件。摸魚偷鳥的事,我幼時都有做過,關鍵是

從前根本沒“保育”這個詞。隨著時代進步,教育的普及,我才知道兒時的作為是不對的。

因此,我覺得更應以貓頭鷹這件事,廣泛討論保育這個議題。

然而,經過多次網上“熱議”,我的意見不單不被接納,更被一些資深的鳥友認為

我只是在抱怨因沒有公開鳥點而拍不到貓頭鷹。

現在我有點弄不清,究竟自己對保育的理念是否正確?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香港公園鳥

那邊公園的鳥種也較我們這邊的多,如早前我們要在離鳥山上才見到的

灰紋鶲Grey-streaked Flycatcher,那裡就不難見到。




01.由於不熟識公園環境,只好在一群長者下棋的地方拍攝,而目標也有點小。




02.然而,當時就從牠總是飛回某幾條橫枝上這種習性推定牠是灰紋,再看到

這張胸腹的照片,識別牠已沒有懸念。




03.在記憶中,我們的公園好像從沒見過黑臉噪鶥Masked Laughingthrush。




04.然而,牠們卻是香港公園的常客,而且是旁若無人,神態自若的。




05.拍這些黑臉時,被迫放棄腳架。雖然有距離上的優勢,但卻因手持拍攝,

最後只有這幾張可以一看。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真多謝您的誇讚。由於...(恕刪)


借版誠懇呼籲~

個人認為 網路莫要討論鳥點 不熟 不認識的也莫給鳥點

鳥不喜愛被打擾 更怕驚嚇(鳥的膽子小 飼養再久再熟的逸鳥 一被稍微驚嚇 甚少會飛回主人)

由其人多 常見公園鳥築巢 拍照者只把握"我能拍到" 不顧人多 掏出相機猛拍

鏡頭短的為了近拍 更是貼到鳥驚嚇飛走 時有所見

而 圍觀人群吵雜 不懂鳥類習性決多 圍近觀看動手亂摸 造成母鳥棄巢 棄幼雛(洞或雛鳥有人的氣味)

甚至 口耳相傳引來抓鳥為業的 實為不智

只為一己之私 拍了甚多精彩鳥照 捫心自問 又如何? 代表意義又如何呢?


我深深認為 拍鳥就要愛鳥 愛鳥就不要傷害鳥

愛鳥 就要知道 就要感受鳥喜惡 也必須有基本的鳥類常識與知識

人多寧可不拍 選清晨傍晚人少再拍 少拍不會損失

(如台北知名公園路旁的五色鳥築巢 人來熙攘 成為台北出名的觀光景點)

拍照時 鏡頭短 不要干擾驚嚇鳥 以鳥種不同的安全警戒範圍為線

若想近拍 強烈建議 必須使用偽裝道具 偽裝帳篷

再次誠懇請求拍鳥大大發善心

謝謝





與afon大分享一下,4月在阿里山拍的青背山雀很可愛

在公園賞櫻突然跑過來,隨身長鏡馬上換來拍


LEICAQT & XT-10 & X70
peirreflame wrote:
借版誠懇呼籲~個人認...(恕刪)


相信這位鳥友不是說我吧,否則我又要再澄清一次,我不是呼籲要分享鳥點,而是建議通過教育使我們這些鄉民不要再摸魚偷鳥。因為若隱埋事實,只會令偷蛋捕鳥的事件無止境地發生。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