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是先經歷APS-C再上FF,我也一樣,不過不同的是,當初買數位相機,就想買全幅的,沒計畫久用APS-C,只是那時平價全幅只有當時售價8萬的5D而已,而5D沒有自動除塵系統是那時沒有買它的主要原因,當時的工作主力機是4台Contax G2(其中一台是備用機)和2台6X6的120機身和2台6X4.5的120機身.
為了應客戶要求(當天拍的晚上就要交件),只好先買一台400D暫用(要求的檔案是3000X2000的600萬畫素檔案),後來因為要拍高鐵子彈列車和桃園機場飛機起降的畫面,不得不換連拍速度更快的40D,不過鏡頭一直都只用FF用的24-105mm.
5DII上市後看來沒啥災情,檔案又大,於是把135和120傳統底片機全數除役,拍照工作完全以5DII取代.
以全手動對焦和測距連動相機習慣的我來說,5DII只用正中央那個點對焦,幾乎毫無使用上的困擾.
5D3上市,價格高不可攀,和我預算的差好多,那個超強的對焦系統對我一點吸引力也沒有,反而是6D的內建GPS讓我想擁有它,只是後來一想,只為了取代手動紀錄座標而花6萬元多買一台機身,似乎不太划算.
今年1月到台北辦事,路過器材行要買一條快門線,順便問了店家,5D3含24-105mm才98500元,比那時買5DII還便宜(106900元),之前買24-105mm還花了37000元,於是就到附近銀行提錢買了一套下來,也好把24-85mm備用鏡換成24-105mm.
2個多月下來,5D3還拍不到2000張照片,主力機還是5DII,最近若不拍活動,5D3就都不帶出門,3台機身全帶5DII.
樓主60D換5D3感覺畫質和對焦都升級,但我從400D>40D>5DII>5D3畫質幾乎都是伯仲之間;對焦呢?400D換40D感覺升級,40D換5DII是降級回400D的感覺,5DII換5D3是升級,但卻不驚喜,反而是那些操控界面讓我很傷腦筋,每回改設定都要花不少時間去找.
之前試用了5D3的HDR功能,感覺並不如預期的好用,最近都改用5DII的HDR反而很好用(只拍一張正常曝光的照片,回家後再複製2張,將其中一張亮度增加2格,另一張視情況增加0.5~1.5格,然後3張進DPP的HDR作處理,結果比5D3的自動拍3張作HDR更接近我想要的,尤其不會有框景不一致或內容不一樣的問題,例如有人車走動或花草葉子被風吹動的問題)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紫焰天蠍 wrote:
因為我不是靠拍照吃飯,所以出遊時一台畫質不錯的相機就足夠
上FF不只是機身重,連鏡頭都重....
魯獅 wrote:
的確是的.
外出旅遊,隨身攜帶一台相機紀錄旅遊的美景,美事,無論回家後與親朋好友分享或將來作為回憶都很不錯,而相機只是工具而已,尤其現在攝影器材的數位技術都已非常不錯,只要選擇適用的就好了,沒必追著新機買,也不必和別人比器材,自己拍得高興,順意就好了.
轉貼一篇 攝影人的感觸......與各位共享.......
有的人,會很在乎相機能不能換鏡頭
不過,對我來說,能不能換鏡頭,其實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能不能換鏡頭,差別在於
一個是一開始就決定好要用甚麼樣的焦段看世界
一個是保留可能性,到了現場再決定或許用甚麼樣的焦段看世界會更好?
兩者各有利弊
能換鏡頭,可能性就多了,變化也多了,照片風格會更豐富
不能換鏡頭,看的角度是固定的,但重量體積都變小了,多了輕鬆,多了體力,多了愜意
哪種好?我覺得其實都好~看狀況吧~
對我來說
拍案子的時候就是全副武裝以應付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
記錄生活的時候,我只要輕便就好了,多了體力,就多了心思跟家人相處
拍不到的,就記錄在回憶裏面吧!有時候回憶會比照片更美囉~
這是在陳小麵參與我的人生以後,我想法上的改變吧?
很多時候,過程會比結果更直得回味,照相器材越多,未必會是一件好事囉
有時候在你換鏡頭的時候,就錯失很多機會快門與花太多心思在器材上了~
簡單一點,直覺一點,可以保留更多精力與體力跟家人相處囉~XD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