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文]canon如果出了全幅微單...

Canon 跟 A7/R 差了底下這個:


至於對焦問題,還真的只能說不是每張照片都需要自動對焦。但講到需要自動對焦功能時,那又戳到 A7/R 現在的死穴了 -- 只有兩管自動鏡頭先撐著。。。

總之,A7/R 會買的、會用的,自然趨之若鶩。沒這個需求的、不會用的,6D/5D3 加減用比較實在。。。

bike speed wrote:
Canon是最有條件跟財力跨中片幅系統的,

Cmos又自製,有足夠的開發能力。


CMOS 才是問題.... 中片幅到今天為止還沒有人玩 CMOS.....
更別說連一支鏡頭都沒做過...

Pentax 無感光元件生產能力,但他的中片幅鏡群可是很完整的。

重新研發整套中片幅鏡群....是想跟誰打?
Hasselblad? Schneider? Rodenstock? Zeiss?
你知道那個領域的牌子要是出顆 135 鏡,價位都定在哪的嗎?
-= 散仙 =-
唐小牛 wrote:
想請問有經驗的大大,

A7+老鏡可以自動對焦嗎??

如果A7可以接老鏡那每家都可以,加個轉接環就好了不是嗎(甚至還有合焦晶片)??

每次看到A7就看到老鏡老鏡的....A7到底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輕??

是真的不懂所以才有以上的疑問,有經驗的大大分享一下

3Q

你如果說的是手動鏡當然是不能自動對焦的,
不過A7本身是全幅兼無反光鏡的單眼,因此只要是鏡頭,幾乎都可以藉由接上轉接環轉接,它用"峰值對焦"來增加對焦的便利性。如果是轉接自動鏡,未來可能有人會做那種可以自動動對焦的轉接環,但很貴,速度通常不快EF-NEX自動對焦轉接環。Canon EOS系統能接的鏡頭很多,大致上有M42、Pentax Pk、Nikon、Olymplus OM、Contax(Zeiss)/Yashica、Leica R、Exakta、P6(中片幅)、Rollei QBM、DKL、Canon FL/FD(可轉接,但要加上校正鏡片,因影響畫質,強烈不建議轉接)......等等卡口的都可以,無法轉接或部份需要改造鏡頭的有Minolta MD、Contax(Zeiss) G鏡及RF鏡、Leica M鏡、konica AR、電影鏡C-mount......等等。Nikon幾乎只能接自己的鏡頭,不然就得改造。Sony則是接收了Minolta之後,就可以使用舊有的MD卡口鏡頭,其它大致上也是無法轉接後面所提到的那幾種鏡頭,因為原鏡頭的法蘭距設計的比較短,所以無反光鏡的相機可以輕易用轉接環接上,但像EOS數單,就會有打板或根本無法轉接的問題,所以A7才會吸引了一堆手中握有大批手動老鏡的玩家的目光,原有無法在任何單眼上頭轉接的鏡頭,都能毫無問題的轉接上去,也不用乘以1.5或1.6,因此A7對久候無反全幅單眼上市的玩家們所帶來的震撼力不可以說不大。

leon-ex wrote:
你如果說的是手動鏡當...(恕刪)


康鈦時G除了16要改鏡 其它都有辦法無痛轉接了
以Canon的速度,可能要等到Sony出到A777後才會有EOS-M FF吧
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zhaohua 相簿http://www.flickr.com/photos/zhaohua/sets/

servaan wrote:
康鈦時G除了16要改鏡 其它都有辦法無痛轉接了

兩種系統的法蘭距一長一短,
EOS 44mm,Contax G鏡29mm,
如何無痛轉接呢?請賜知,謝謝。

leon-ex wrote:
兩種系統的法蘭距一長...(恕刪)


是說接NEX的,抱歉沒說清楚
Canon覺得會出中片幅而不會出無反FF

以維持專業的價格

efg6001 wrote:
120以上片幅要跨過...(恕刪)


因為現在的中片幅都是用CCD為主的感光元件

一旦改成CMOS,高ISO會改善不少

這就只是CANON良率上的考量了
Canon一定會出無反全幅,只是成像品質恐怕比Sony還鬆散,加上EOS M卡口太小,出全幅要砍掉EOS M重新來過,否則就得重新設計感光體排列方式,更加以比SONY更大幅度的修正。
Nikon,M4/3, Fuji要搞全幅無反困難一樣很大,恐怕都要重新來過。
等手機感光體放大到1吋時,這幾家大廠壓力自然就來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