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14-35 F4 台灣不知何時上市?

不確定lml640707說的14mm修正後變成16mm焦段是否正確(手邊原本有16-35 f4,好死不死賣掉了,沒辦法做對比)。
不過我拿前幾天出門拍的照片來做比對,

第一張是LR直出RAW檔也就是未修正的樣子 有黑邊



第二張是從R5機身修正後直出的照片,黑邊跟四邊有被裁切了一部分




第三張是把前兩張重疊後大致的角度,大概就知道被機身數位修正後裁了多少,我是不知道裁過後這視角是不是變成16mm.........



不過因為我平常拍完照就是會用RAW在LR後製的,所以若遇到這種情形,我是會把RAW檔自己後製過(裁切處少一些,黑邊調亮),稍微留多一些範圍,這樣後製出來好像也還可以




上一張用LR後製的跟未修直出差異的部分



當然也不一定每張都後製成16:9的尺寸,只是這張剛好可以這樣做弄出來的感覺比較好看,因景而異,
不過其實我是覺得如果他用機身偷吃步的方式來作圖,但有留RAW這個後路讓人可以修(而不是機身連RAW都切掉四邊後的版本),那我覺得好像還好(對我來說啦~每張都在後製的)

35mm端我就不貼了,看了原圖跟機身修正的一樣角度沒變就是
ITC wrote:
還是校正後其實視角與14mm雷同(其實就是焦距標示不實啦)~

其實校正後是14mm或16mm我不覺得有多重要
大不了後退一步或疊圖
裁切的致命傷是畫質
0.875的裁切
代表你的畫面只有76%是光學成像
其他24%則是機身腦補
(外擴也有這個問題但沒像裁切這麼慘)
千萬別跟豬打架,這只會讓你變髒,卻讓豬樂在其中。
ken902 wrote:
因為這邊不是教室
片幅觀念不懂的話你也只是鬼打牆

要解釋的話花點時間製作教具讓你了解也無訪
但是沒有義務教你
請花時間自己了解吧

但願你是真的不懂


其實不太用你教⋯⋯
Anyway,以下還是希望得到您的解答與回饋:
UTC wrote:
如果RF 14-35mm F4L校正後對角線視角跑掉是裁切跟片幅跑掉(依lml大評估先算垂直向1.14X裁切量吧)、那為什麼SONY FE 24mm F2.8 G校正後對角線視角跑掉、左右切到就是全片幅的校正?看起來你在意的那個片幅問題差異點只是差在上下左右沒切到?

10~20%的裁,那RX100、Nikon Z 14-30 f/4、Z 24-70 f/4要怎麼辦?他們的鏡頭規格的標示到底是校正前、還是校正後?
lml640707 wrote:
其實校正後是14mm或16mm我不覺得有多重要
大不了後退一步或疊圖
裁切的致命傷是畫質
0.875的裁切
代表你的畫面只有76%是光學成像
其他24%則是機身腦補
(外擴也有這個問題但沒像裁切這麼慘)


裁切的致命傷是畫質、我覺得數位校正也是。

有相似的觀點了,哈哈(握手)。
只是對大家論述的胸有成竹(校正前如何、校正後又如何...balabala)覺得疑問跟有趣罷了。

所以那些變形量大、要靠數位校正的鏡頭、DC,真的是每每了解每每縮手~
ITC wrote:
其實不太用你教⋯⋯Anyway...(恕刪)


不用我教的話,就不用我回答

期待你破解跟回應
希望有讓人無話可說的講法跟數學關係式
straypoei wrote:
不確定lml640707說的14mm修正後變成16mm焦段是否正確(手邊原本有16-35 f4,好死不死賣掉了,沒辦法做對比)。


小小可惜!不然就能麻煩straypoei一解我心中的疑惑了!

其實這個疑惑從RF 24-240mm測試發表後、機身一樣鎖住數位校正、廣角端一樣有黑角+明顯筒狀變形,就一直有類似的疑問:到底現在鏡頭標的焦距是有遵循以前的光學視角、還是已經隨著數位校正潮流跟著校正後視角標示了。
ken902 wrote:
不用我教的話,就不用我回答

期待你破解跟回應
希望有讓人無話可說的講法跟數學關係式


好吧,不勉強。
但願你是真的不想回答而不是無法回答。
ITC wrote:
好吧,不勉強。但願你(恕刪)

那也要你能理解焦距的折換率
你會拿RX100出來跟FF比,表示你根本就不懂片幅間的差距
不懂的話你怎麼去換算出折換率
等你真的懂了折換率的關係式再說吧

以下兩張圖,就知道比例問題,還不會的話,請問你是幾年級?

straypoei wrote:
不確定lml640707...(恕刪)


分析蠻不錯的,感謝分享~~
ken902 wrote:
那也要你能理解焦距的折換率
你會拿RX100出來跟FF比,表示你根本就不懂片幅間的差距
不懂的話你怎麼去換算出折換率
等你真的懂了折換率的關係式再說吧

以下兩張圖,就知道比例問題,還不會的話,請問你是幾年級?


感謝您忍不住回~
原意是在討論數位校正,看來你癥結點在於片幅,那還真是不好意思不該拿個1"的RX100來比。

也感謝你的數學課,板書頗為精煉。
不過FE 24mm F2.8 G校正前最左最右的0.5(紙的外框之外還有背景寬度的空間啦,如果方格繼續填滿的話,目視至有0.7~0.8格,算0.5格就好,不會是0.25啦),校正裁切後大概剩0.15格而已,不過就如你所願算0.25好了。

左右的裁切後,原本水平向是0.5+18+0.5=19格、校正後0.25+18+0.25=18.5格,左右裁切後剩0.974,不知道少掉的0.026,是不是也算所謂片幅的裁切。
(以我目視的格數是18.3/19.4=0.943)

如果裁切就是偷片幅,那其實半斤八兩啦,裁大裁小而已。

我是覺得佳能很笨啦,校正還多去裁上下,不然依FE 24mm F2.8 G的校正方式裁切,還能再廣一點才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