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on的的佳記日記------再續前文之上高地(2020年11月10日更新)



雜雀

在連繼下雨及鳥運欠佳的情況下,自然又是拿出壓倉貨的時候。這次的照片最早拍的是在

2月中旬,而最近的也已是5月初了。雖然拍攝時間跨度比較大,但都是些本地常見的普鳥。




01.已是5月了,這隻麻雀Eurasian Tree Sparrow仍在忘於啣草,相信是要趕時間,搞生產。




02.正因為有上面努力搞生產的成鳥,才令廢墟山的麻雀族群得以壯大。這隻嘴角仍黃的

麻雀幼鳥蹲在樹上等待親鳥餵哺。




03.鵲鴝Oriental Magpie Robin是本地另一種常見的普鳥,這隻上身盡濕的看來有點像是

雌鳥。




04.廢墟山食堂的食客中,以喜鵲Common Magpie最霸道,當牠走向食物時,其他

食客都紛紛避開。




05.最後的一隻紅耳鵯Red-whiskered Bulbul攝於2月中,牠正抖起羽毛以抵禦寒冷的氣溫。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八哥

早前說過的“五窮六絕七翻身”這句話,真是正好反映出鳥況的低迷。那天大清早

如常地上山等候大翠,結果牠只出現了一次。因此,唯有騎著摩托車四處逛,

在新賭場門前的大草地見有幾隻黑鳥,其中一隻正有動作。




01.幸好趕上這隻八哥Crested Myna啣著果子的一剎那。




02.雖然距離有點遠,但勝在顏色配搭不錯,最重要的這已是全日的收獲。




03.離島很多地方都有八哥,而且牠們的族群開枝散葉得頗順利。這角度看八哥,

可清楚見到牠頭頂突起的冠羽,狀甚有趣。




04.那一邊廂是另一族群---灰椋鳥White-cheeked Starling,牠們的數量應比八哥少得多。

牠們當天的運氣也比八哥差,所以只好望著人家吃早餐了。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猶抱琵琶半遮面

金大俠在其《書劍恩仇錄》中有句名言〝平生不見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


開始了鳥攝已超過一年,仍然有很多〝陳近南〞(鳥)是未見過的。況且,有部分


是無法識別的。雖然所付出的心血並未至於枉然這麼極端,不過總是有點不爽,


看來真要多加努力了。




01.早前曾貼過小鴉鵑Lesser Coucal的帖子,礙於那些照片的拍攝環境光線太暗 ,

效果直接影響識別,加上本來小鴉鵑與褐翅鴉鵑就是很難分別的,所以就唯有將


那些照片暫定為小鴉鵑。然而,這次光線充足,所拍得的照片效果也不太差,不過......




02.再次翻了手上3冊圖鑑,外加上網上中英資料,結果仍是難以識別這是隻褐翅鴉鵑


抑或是小鴉鵑。幸好偶然在台灣幾個介紹金門風光的網站看到一小段文字,內說小鴉鵑


夏羽頸背有白色的羽軸。仔細看過自己兩輯照片,都無發現有白色羽軸,所以覺得這應是


褐翅鴉鵑Greater Coucal。




03.另一位〝陳近南〞(拍得不好也算是吧)就是這隻黃斑葦鳽Yellow Bittern。




04.去年在翠湖初見牠時,早被牠的神出鬼沒的絕技所吸引,這是今年第2次在生態保護區


見到牠。然而,牠總是非常害羞地與我相距廿多米,希望往後大家熟絡後情況會有改善。


最近的鳥運可從這些照片略知大概,好像第1張,難得光線充足,但這隻毛雞卻躲在枝葉


後,還有塊葉片遮了半張臉。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此鶯不同彼鶯

談到鳥類名稱,有時真對中文鳥名是又愛又恨。作為中國人,使用中文是最方便的,

所以識別雀鳥時,都是以中文為準的。然而,使用中文鳥名時,往往會在雀鳥識別時,

走入誤區而不自知。




01.一直以為這隻黃腹山鷦鶯Yellow-bellied Prinia與一般的鶯是同科的。




02.原來一般鶯屬鶯科Sylviidae,而這隻黃腹則屬扇尾鶯科Cisticolidae的。一般

鶯英文名稱多用Warbler,而扇尾鶯科的則不用Warbler。




03.加上所謂每鄉每例,如這隻黃腹就有鳥友稱牠為灰頭鷦鶯。




04.其實也有前輩鳥友提點說,使用學名來識別就最穩當。無論叫牠黃腹,抑或灰頭,

牠永遠只會是Prinia flaviventris。




05.根據資料,在繁殖季節,黃腹山鷦鶯雄鳥習慣蹲在蘆葦等矮樹頂引吭高歌,

藉以吸引雌鳥。因此,最近所拍得的黃腹應全是雄鳥。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繡眼與蓮花

慶幸颱風海馬去後,並沒有如預測的帶來多天的雨天。今天正式回復日常的外拍,

不過收獲是......




01.在山上轉了接近兩小時,結果只拍了幾張暗綠繡眼鳥Japanese White-eye 。




02.剛讀了兩本台灣生態攝影家的書,本著開卷有益的原則,也正好以這隻相思仔

來印證作者說的一些情景的拍攝組合。




03.昨天錯過了大好陽光,出門時已接近11時,只好去拍蓮花吧。




04.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反射鏡的效果真是奇特。




05.遺憾的是蓮花被颱風吹得花瓣脫落,外觀上打了折扣。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美髯公

留意到有些雀鳥是有鬚的,而且長度頗不短。無論如何,這些鬚都不會

太長的吧。然而,以下這隻卻可稱為美髯公了。




01.下午外拍真是令人汗如雨下,特別這片斜坡是向西的,溫度更不是一般。由於氣溫高,

平日的食堂真是門堪羅雀。突然有隻絲光椋鳥Red-billed Starling飛來,莫非太餓了,先來

個早晚餐?




02.只見這隻絲光埋頭在草地上,稍後就啣著這些枯草,看來很像嘴角長了長鬚似的。




03.送走了絲光後,見幾隻很〝特別〞的白頭鵯Chinese Bulbul,原來是白頭幼鳥。




04.濃密的樹蔭裡,還可找到這隻大山雀Great Tit。光線超暗,全靠後製將這張

〝煉〞成勉強可看的程度。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我是小霸王

颱風侵襲時,有點擔心那隻棕背幼鳥,所以某天去探望了伯勞家。見到

媽媽(其實不知棕背會否雌雄鳥都同時育幼)帶著兩隻小淘氣時,心情

立即舒坦了。




01.這隻棕背伯勞Long-tailed Shrike幼鳥少不更事,自然毫無戒心就飛到我跟前,

(584的最近對焦距離4.5米),但說也奇怪,棕背媽就在10米外的矮樹頂看著幼鳥

與我互動,竟然連慣常警告幼鳥的呱呱叫也沒有發出。




02.可能是大清早的緣故,媽媽的警覺性尚在睡眠狀態。




03.既有媽媽的守護,兩隻小淘氣在領地內任意活動,相信殺手就是這樣養成的。




04.其中一隻還擺出這個姿勢,看來就像人類的小霸王似的。




05.其實是小棕背在呼喚媽媽,不知是否又肚子餓了。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大拍攝的真好 超美的

想請益大大 在拍攝飛行版的鳥,大大都如何設定?
如對焦模式,是該用19點對焦還是區域對焦的方式較易拍攝成功?
小弟也是摸索7D中,定點的鳥固然較好拍攝,不過要拍飛行或剛起飛時,確實難以捕捉!
心中常有挫折感 一天下來似乎拍不成功一張
在拍攝時,是否用油壓雲台會來的得心應手呢? 小弟通常都是上腳架和球形雲台,
手握機身擺動然後按下快門,可否傳授小弟一些拍攝的技巧或訣竅呢?願大大分享 謝謝~
jones691122 wrote:
afon 大拍攝的真...(恕刪)


讀了您的誇讚,真令我汗顏。

雖然自問並無資格指導,但本著拋磚引玉的態度,就大膽交流一下。

相信鳥攝中,飛行版是較困難的項目,亦因此我很少拍攝飛羽的。

然而,從鳥友的行動中,大概可總結出一些資料。

若您真要拍飛羽,應該先從器材方面入手,如使用較輕便的鏡頭。以C廠的產品為例,

300mm f/4 IS USM是個不錯的選擇,也見過鳥友用400mm f/5.6(無IS)成功的例子。

至於對焦點方面,估計要視您的目標的大小而定,不過一般拍飛羽,距離都不會太近。

若較遠的目標,應該選擇9點方塊較佳;記得將自動對焦方式設為AI SERVO。

談到腳架,所認識拍飛羽的鳥友都放棄不用,全部改以手持拍攝。

您說的搖鏡方式,似乎不合拍飛羽。您可先拍些速度較慢,飛行軌跡較固定的鳥試試,

如鷺鳥。選快門先決,而快門就需視乎飛行路線與鏡頭的位置而定,可從1/250開始。

希望愚見能給您啟發,祝好運。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這是暫時所見到本地留鳥中可稱為漂亮的幾種之一,牠就是銀耳相思鳥...(恕刪)


銀耳相思鳥

台灣有這麼美麗的鳥

感謝樓主的分享

這棟樓讓小弟長了很多知識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