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idian wrote:
CoC本來就只是為了...(恕刪)


前面不是說請你提證據,看網路是支持你的多還是我的多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quamojo/sets/
另外請你在去查清楚一下
你說的4"x6"是哪篇翻譯來的阿
itisorange wrote:
請問為什麼不可以呢?...(恕刪)

我問的問題跟我是不是大師好像沒有很直接的關係, 不就是個簡單的是非題而已?
回答是, 會挑戰整個高解像力攝影領域, 量你也沒那個膽
還是說對於此問題你很想回答否, 但這樣整篇"戰文"你就戰輸了, 是你不想看到的結果?
所以說如果我變成大師, 你才能拉的下臉回答否?
原來問題癥結在此啊, 哈哈
那我跟你說

我的高解析度5D2確實是可以遵循0.03 COC
但要洗成8" x 10"相片
並不是4" x 6"

你真的是搞笑來的

但是我5D2拍出來的相片 放在螢幕看
絕對不會吻合你的歪理
因為你算的COC 在我的螢幕上沒法證明是對的
在你的螢幕也是一樣
thunderbird wrote:
前面不是說請你提證據,看網路是支持你的多還是我的多...(恕刪)

這根本不是問題好嗎?
相對論把牛頓力學推翻了, 所以現在牛頓力學通通不能用嗎?
制式的景深表只是個方便的工具, 在限制條件下它還是有用的
(跟牛頓力學在低速時空依然準確是類似的)
而我說它不能套用所有情況, 只是把整個景深的定義推到更深入的層次來討論而已
itisorange wrote:
那我跟你說我的高解析...(恕刪)

那我跟你說, 此時你要距離50cm來看照片才能符合coc 0.03
越大的照片要離越遠看, 你也可以用coc 0.03洗100吋, 然後站在10公尺遠看你的作品
當然沒問題的, 你高興就好
但你的言下之意即是說所以高解析度攝影全部都是白痴
120片幅做到5000萬畫素真是一點意義都沒有, 反正鐵桿派只要1200x800就夠了
原來你寧可挑戰所有中片幅攝影對解像力的要求, 也不願向我低頭說"否"
真讓我受寵若驚啊
meridian wrote:
這根本不是問題好嗎?...(恕刪)


請你提證據,提不出來就說一聲
不然請你投期刊,證明你是對的

不要再掙扎了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quamojo/sets/
To meridian

給你WiKi連結 你不看
叫你用翻譯機 你不用

難道要我幫你畫重點嗎?

2.Viewing conditions. If the final image is viewed at approximately 25 cm, a final-image CoC of 0.2 mm often is appropriate. A comfortable viewing distance is also one at which the angle of view is approximately 60° (Ray 2000, 52); at a distance of 25 cm, this corresponds to about 30 cm, approximately the diagonal of an 8″×10″ image. It often may be reasonable to assume that, for whole-image viewing, an image larger than 8″×10″ will be viewed at a distance greater than 25 cm, for which a larger CoC may be acceptable.
thunderbird wrote:
請你提證據,提不出來...(恕刪)

為什麼我照景深的定義提出來的理論還需要證據?
我又沒有推翻任何東西
我說制式景深表不能適用於所有情況, 這還要證據?
你也知道那是根據4x6相片定義出來的
如果你要看別的尺寸, 或者其他的觀看距離, 那制式景深表就不能用了
請問這樣也要提出證據?
itisorange wrote:
給你WiKi連結 你...(恕刪)

所以哩, 你怎不寫信去問那個wiki作者120片幅洗出來的照片是不是都要在5公尺外看?
wiki也是人寫出來的, 並不是聖經或定理, 必定會有沒寫清楚的地方

如果什麼都要遵守angle of view, 遵守人眼解像力, 遵守制式景深表
那1200x800解像力就能適用所有環境了
反正觀看者看到更大張的圖片就要"有自知之明"的退到更遠的地方, 不然人眼的解像力會太高
這樣根本不用去發展更高解析度的相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