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ubasa~翼 wrote:
這部分的專業機對SONY來說應該都是幾十萬起跳的了,完全不同領域www...(恕刪)


請問 C, N 的專業相機不正是二十萬嗎?

論高耐用度, 如快門使用數, 更專業的調整功能, 更快速的反應時間, 更快速對焦,.....
是值這個價.

上面有人說 SONY 鏡頭少, 抵買的不就那幾顆?
ZEISS 焦距 24, 85, 135, 16-35, 24-70, 和 135STF. 這幾顆都是拿得上檯面的, 不差!
就少 55 至 100焦左右的 micro 鏡, 和比較可以的 50. 基本上也夠用了!
Tsubasa~翼 wrote:
SONY科技樹點得再多,目前也只是彌補他在專業性能上的不足而已。
反而NIKON拿捏得比較好。


NIKON 是向 SONY 拿感光元件的, 講好聽是調教好, 實際上是比較會在影像上造假.

還有, 你再看看 CANON 會不會被 SONY 牽著鼻子走? 論到現在這個階段, 相機是電子能力強的
最終會獲勝, 連 Hasselblad 都要和 SONY 聯盟了. LEICA 估計也快要撐不住, 優秀的鏡頭,
配上不入流的 sensor, 雖有絕佳的機身工藝, M 系列還是被 Photozone 批評得體無完膚,
如果.....如果未來流行的是不同型態的感光元件, 例如曲面式感光, 舊的鏡頭就打掉重練,
這叫 LEICA 情何以堪?

stephenchenwwc wrote:
請問 C, N 的專...(恕刪)


SONY拍活動兩大問題
第一鏡頭沒有全面超音波
第二跳燈時無法高速同步
夏餅 wrote:
SONY拍活動兩大問題
第一鏡頭沒有全面超音波
第二跳燈時無法高速同步...(恕刪)


你的回答令我覺得好笑! 在以前那個年代, 機械式相機, 是如何做到專業式的高速同步?

找找資料就知道怎樣做是 total solution.

還有, 前面說過, SONY 在專業相機還在醞釀, 連 MINOLTA 的專業機, SONY 都不認為那叫
專業機, 可以想見一般.

另外, SONY 選擇和 ZEISS 聯盟, 那是家傳統的鏡頭廠, 能做到自動對焦已經要拍拍手了,
你可以想見 LEICA 自動對焦嗎?
窮苦人 wrote:
Leica T不就有自動對焦了?...(恕刪)

就知道有人會舉這個! 等 M 系列的自動對焦, 還 SSM 再說啦!
stephenchenwwc wrote:
就知道有人會舉這個!...(恕刪)


既然"就知道"LEICA有T系統還補那一句做什麼?
不就是發文時沒想到,被抓包後裝傻嗎?


stephenchenwwc wrote:
你的回答令我覺得好笑...(恕刪)


嗯?誰在討論機械式相機? SONY跟機械式相機有什麼關係?

不管是Minolta來的還是Zeiss來的
沒有積極的針對alpha鏡進行全面超音波改款就是SONY現在的問題

號稱很安靜的135ZA 在比較安靜的場合就是吱吱叫

35G更不用說 因為這樣的關係根本不敢買割草機85ZA

跳燈沒有高速同步 在明亮場合要跳燈只能縮光圈 或是直打
拍活動現場還必須思考兩害相權取其輕 就是慢一截
如果在光影分佈複雜的場合 更是辛苦
窮苦人 wrote:
就知道,既然就知道還補那一句做什麼?
必然會有人反駁你不是嗎?...(恕刪)


懂 LEICA 的就不會反駁, 講的是專業機, 那台的成像沒 M 系列好, 是隨身的旅遊相機.

我是在說明要這些老廠放棄純手動的, 是有多難! 特別是已經有不少好鏡推出.
夏餅 wrote:
跳燈沒有高速同步 在明亮場合要跳燈只能縮光圈 或是直打 ...(恕刪)


請問你是拿 SONY 哪一款的? 必要時, 手持一盞可調持續燈比較實在.

又如, 你是遇到沒屋頂的夜間場合, 又是如何處理的! 還不是得靠手持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