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on的的佳記日記------再續前文之上高地(2020年11月10日更新)

多謝您的支持。

afon

@peter@ wrote:
版主拍得很漂亮認不住...(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長著鼠鬚的鳥

這幾天每天早上都上山,主角當然是最近火熱的壽帶Asian Paradise Flycatcher,

可惜每次都只能以低角度從地面向樹上拍攝。




01.暫時覺得這隻壽帶不算太害羞,不過牠總喜停在有樹蔭遮蔽的樹枝上。




02.因此,暫時只拍得牠的腹部及頸部。覺得牠嘴的兩邊都長有多條鬚,看起來有點

像隻老鼠似的。




03.偶爾拍得像這張的背部,但效果就太不如理想。




04.見牠停在大背光的位置,嘴中還叼著一隻蜻蜓。




05.稍後見牠縱身而下,當時不覺得有何異樣。怎知編輯時,方知牠的獵物(紅色箭頭

所指)脫嘴而出,牠隨即飛身而下。然而,留意牠的雙腳是向天的,即是說牠是翻轉

身體的。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鳥季即將開始,屆時每個鳥點都可能有不少鳥友據地拍攝。

在拍得美照後,嘗試讓身後等待的鳥友也拍幾張。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意外收獲的山鶺鴒

由於鳥季開始在即,林鳥的先頭部隊也陸續抵達,所以行山的次數也多起來。那天

本來是想再拍壽帶的,可惜卻天不如願,仍只是拍得牠的腹部及頸部。然而,在

一條滿佈枯葉的小徑上遇到一隻似曾相識的鳥兒。




01.這隻傢伙大小比麻雀大了一圈,雖然其羽毛顏色有異,但其行為卻與白鶺鴒

的甚為相似。




02.雖然是首次相遇,不過估計牠應是鶺鴒科的。翻查資料後,原來是隻稀少的過境鳥

山鶺鴒Forest Wagtail。能一睹牠的風采,也不枉此行。




03.又是沒有收獲的另一天,幸好在一架好器材,就拍了這隻鶯。




04.當時與牠相距約10米,初時還誤認是隻長尾。




05.不過,隨即聽到牠的叫聲,原來是隻Yellow-bellied Prinia。順便一提,根據

《香港鳥類圖鑑》,這鳥中文名稱為黃腹山鷦鶯,而按照《中國鳥類名錄v2.0》,

其中文名稱卻是黃腹鷦鶯。難怪資深鳥友曾勸說,分類名稱因地而異,使用學名

就萬無一失。然而,入門者如我,使用中文名稱仍是有必要的。個人覺得跟隨內地的

叫法較為恰當,所以日後要多點參考名錄。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請各位鳥友拍完美照後,記得帶走一切廢物。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首嚐飛羽

其實並非首次拍飛行,但這次卻是另有意義的。

請了1D4大神來助陣後,一直機緣不合不能試機。昨天終於抽了點時間去了

保護區,剛巧拍了幾張飛行,感覺是超新鮮的。




01.這是7D+584拍的,已是盡顯它的所能,可惜雜訊超多。




02.這是本地3種留下繁殖的鷺鳥之一的夜鷺Black-crowned Night Heron未成鳥。




03.有一點一直弄不清,這3種鷺鳥中的白鷺及池鷺都會在灘涂覓食,唯獨就不見

夜鷺。牠們每年只會在接近鳥季時,才開始在灘涂出現,而且都只見未成鳥。




04.究竟那些夜鷺成鳥在哪裡覓食?




05.雖然仍需要仔細調整1D4的設定,但感覺第4及5兩張(1D4+456)的成像立體感

較強。




06.去過保護區拍攝的鳥友都知道,水泥廠附近的路旁是一條排污渠的出水口。昨天

水渠排出乳白色的液體,而且氣味奇臭。此外,排污渠對岸,即海隧的另一邊出口

工地,一條藍色的柱狀物噴出一大團灰/煙。這藍色柱所在的岸邊距離排污渠約200米,

究竟這些灰/煙是否有害?不過用膝蓋想也知道有關單位肯定會回答說:無問題。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一般雀鳥都怕人,但若披上偽裝,您甚至可與牠接近到3、4米。

因此,使用偽裝,既可拍得較佳的照片,又可盡量避免驚擾雀鳥,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近觀牛背(?)

如常地到保護區碰運氣,守候了一會,有隻白鷺(?)飛到腳下的岩石,距離

大概只有5、6米。由於當時584接了1.4增距,所以照片效果不是最理想的。

編輯照片時,突然發覺這隻白鷺有點怪。




01.由於識別雀鳥的水平太爛,拍攝的當時並未發覺這白鷺有何與別不同。




02.然而,編輯時發覺牠的胸頸、背部及部分翅膀的羽毛顏色有異(紅箭頭所指)。




03.這張更清楚看到其黃色的胸部(紅箭頭所指),還有牠的腳(紅箭頭所指)竟是

綠色的。




04.參考書上資料,3種白鷺的相關特徵都不符合。




05.最後捕小蝦的這張,更可看清楚牠的下嘴不是黑色的。

綜合這些特徵,推定這隻應是牛背鷺Eastern Cattle Egret,不過牠可能正處於剛脫掉

黃色繁殖羽的階段。然而,為何嘴不是上下都黃色?

註:有資深鳥友指出,這隻應是黃嘴白鷺Chinese Egret。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外拍時可自備飲用水,盡量少買瓶裝或盒裝水/飲料,既省錢又

環保,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天地一中杓

中學時代有齣電影〝天地一沙鷗〞,當時沒有去看過,不過卻被電影海報所吸引:

一隻海鷗(不知甚麼是沙鷗)在懸崖飛向海洋這個情景至今仍印象深刻。編輯

這些照片時,不知為何這電影的名字就立即跳出來。




01.這是一隻中杓鷸Whimbrel,從牠飛行時可看清楚腰部沒有白色,所以不必擔心

識別錯(白腰杓鷸有白色的腰部)。




02.當時正在測試1D4的追焦能力,這幾張照片的效果相信已可給它滿分。




03.鳥攝已年多了,飛行版屬高難度的部分,多數照片都是鬆朦的。




04.有了1D4這終極武器,追焦變得容易,飛行版終於成為可能。




05.最後降落這張有點失焦,看來要多加練習。這次外拍是今年首次拍得滿意的

中杓鷸,希望這是個好的開始。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雀鳥需要樹木才能生存,所以在下次外拍時,愛惜身旁的

植物。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天地一中杓中學時代有...(恕刪)


第一張很漂亮!!!
多謝您的欣賞,我也同樣喜愛這一張。

afon

vchenkoshe wrote:
第一張很漂亮!!!...(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渠邊翠

我是看電視劇〝超人〞成長的,所以一些〝怪獸及怪人〞這個概念已深入腦中。

幾年前看過一齣韓國科幻電影《漢江怪物》,那個概念又再浮現。電影說某軍事

實驗室將一些化學藥品直接倒入下水道,最後流入漢江水中。之後,漢江出現了

一隻怪物,並殺害無辜首爾市民。

最近,保護區那排污渠排出乳白色且中人欲嘔的液體,加上對岸工地的團團灰煙,

這些會否影響在保護區內生長的小動物?




01.在小椅上稍事歇息,忽然瞥見排污渠口岩石上蹲著一隻普通翠鳥Common

Kingfisher。




02.為了欣賞雀鳥,所以渠口附近惡臭就不得不忍,不過最多只忍三數個小時而已。

然而,這隻小翠根本就是這裡的〝居民〞,牠必須要生活於這個臭氣沖天的地方。




03.小翠低頭注意水溝內的食物---一些以水溝內微生物為生的小魚蝦。




04.這條由排污渠臭水流出的水溝內的魚蝦沒受污染?




05.小翠再吃了這些小魚蝦......

離渠口約30米的泥灘上,終年有人擺放了長長(約50米吧)的蟹籠。現在每次見到

蝦蟹時,心裡就忐忑不安。

或許有人會說我小題大作,大驚小怪,不過我只是個吹哨者(Whistle Blower)而已。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節能減排〞已是個共識的環保議題,下次外拍時,試試與

鳥友分享共乘一部車。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嘴兒彎彎的中杓

去年首次見到這種涉禽時,覺得大自然真奇妙,竟然有這樣的生物。




01.這是一隻中杓鷸Whimbrel,這個角度可看到牠那佔身體長度很大比例的嘴,

而且是向下彎的。




02.從現場觀察,中杓是用這彎長的嘴吃躲在泥下的魚及小蟹。




03.就像修路工操作那具風鑽一樣,牠會將嘴扎入泥內,直接叼出獵物,而且成功率

頗高。




04.經過一輪捕獵後,長嘴沾滿了泥巴,中杓走下水溝,既可喝幾口水解渴,也可

洗淨嘴上的泥巴。




05.現場不只一隻中杓,而且有兩三隻還走近來。這些算是暫時最接近的照片了。




06.當時正在測試1D4+1.4III代增距+584的組合,從照片得知就算是目標夠接近,細節

似乎仍有所欠缺,估計不加增距效果或許較佳。

環保鳥攝,您我做起。外拍時鏡頭或會被身旁的樹枝遮掩,記得帶備些幼繩,以便將

這些樹枝稍稍拉開。這樣既有利拍攝,又不會折斷樹枝,下次不妨試試。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