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sII & 5DSR的生態拍攝紀錄

[南蛇-5DSR] 可愛的幼蛇
比起前兩條體型略大的個體,這條還算穩定勉強可以記錄
但也只是兩三次快門的機會,沒拍到正常,拍到算是撿到

入夜後中海拔的雲霧漸濃,體感溫度低讓人更快暈眩
跟夏天的對流雲系不太一樣,冬天的霧氣經常是整夜不散
每年這季節最難熬,偏偏能見度高的日子蛇就幾乎完全消失
所以要嘛好找但沒蛇的機率高,不然就是起霧想吐但可能開大獎
雖然這所謂大獎的機率仍是超低,總之沒有什麼是保證輕鬆又愉快的

很懷念新手年的時候
那種天剛黑就撿到阿龜老大的日子,那真的是新手村才有的優惠待遇
[紅斑蛇-5DSR] 拍蛇四年多,拍紅斑的次數一隻手數得出來
每次想記錄都是一直爬來爬去很不穩定,讓我更加懶得拍紅斑
就算一年總會看個十幾二十條,基本上都只有把牠移到路旁而已
上週因為在山上槓龜,就是著再拍一次紅斑蛇,結果還是很挫折


潛水許久 終於浮出來添磚
今年中旬 正式跳坑拍蛇蛇(我喜歡用疊字稱呼她們)
看樓主及許多大神的作品
自己總算也擁有自己的作品
單純想記錄 單純想放鬆
在無人無燈的漆黑山路上
見識真實的生命面容
[瑪家山蝮-5DSR] 就是瑪龜或阿龜啦~
連續槓龜兩周,那大概是相當於連續跑四趟都槓的意思(五六兩晚)
當在一個地方槓龜夠久時,就會想著說不定換地方走走會比較好一些
但最後還是決定繼續堅持,也總算在這個禮拜讓堅持有所回報啦~

入夜後第一趟巡視就中阿龜,雖然是體色偏黃的老蛇還是很開心
拍到一半朋友又在附近再撿到另一條阿龜,有種持續開大獎的爽感
可惜後來起大霧,拍起來畫面後方的背景都白白的,算是小無奈~


太好啦,歡迎進入蛇坑
這是個會越拍越上癮,越來越常看日出的題材~
希望您之後能越來越豐收,拍攝愉快而滿足
桃花影落 worte:
潛水許久 終於浮出來添磚
今年中旬 正式跳坑拍蛇蛇(我喜歡用疊字稱呼她們)
看樓主及許多大神的作品
自己總算也擁有自己的作品
單純想記錄 單純想放鬆
在無人無燈的漆黑山路上
見識真實的生命面容
[紅斑蛇捕食鈍頭蛇-5DSR]
遇到的時候已經是吞食的後半段,沒什麼時間好好佈光構圖
急忙把相機掏出來裝上閃燈立刻開拍,勉強記錄到幾張最後的幾口
拍攝時紅斑蛇邊吞咬,邊眼神反覆注意著我與鄰近周遭,相當警戒
那種眼神流轉時的審慎細膩,是照片所無法呈現的現場專屬畫面
很多時候那才是拍攝生物時最迷人的一面,我總是希望自己能記錄下來
可惜無奈自己的能力依舊不足,無法在靜態的畫面中拍出活潑的流動感
[碧眼樹蛙-5DSR] 久違的一條林道與老朋友~
連假遠征東台灣,明明沒去哪,里程累積卻顯示跑了1011.1公里 @@

我對東部碧眼有憧憬,雖然多半都在西南部找,但第一隻碧眼是在東部
大概是那時的經驗太甜密,總是有個隱約的印象,東部碧眼比較綠比較大
所以這次來東部就想證實自己的印象是否為真,也順便再次造訪這條林道

恩,似乎是有比較大,但綠不綠只是個體差異,以後還是西部拍就好
不必特地千里迢迢繞到東部,但也不得不說東部的碧眼真的很好找阿~

由於上次來是四年多前,太久沒來,環境難免變化
不知道現在有個新鐵閘門,不知道後來里程重新丈量
而當我在濃霧中被擋下時,看著旁邊的指標滿頭霧水
想著大概得徒步兩公里多,還在試圖搞清楚狀況的當下
車子邊突然傳來熟悉的青蛙叫聲,手電筒也跟著轉過去
這隻碧眼就窩在林道邊,是體色偏黃的大型個體,真幸運

因為很快就找到,想說原來這麼下面也有,以前好像沒這麼低
於是決定背起設備走一小段,想探探這段林道的狀況究竟如何
只走一小段,才發現原來黃色的新鐵門就在紅色的舊鐵門外幾公尺
只是霧太濃而里程牌又改變,所以讓我一時半刻間沒能認出位置來
[哈特氏蛇蜥-5DSR] 沒有藍斑的個體
一直認為蜥蜴就那個臉,每一種看起來都很相似
所以我對拍蜥蜴興趣不高,但哈特氏徹底顛覆我的印象
原來只要肯用心好好拍攝,其實蜥蜴也是很漂亮的

以前還沒見過時,想像中的哈特氏蛇蜥
猜測大概就是石龍子大小,實際看過後才發現真的很大
既使文獻說最大體長56公分,但因為身型壯碩短肥的緣故
視覺上有更被放大的效果,隨便都比大拇指還粗阿

上次的藍斑很少,這次的沒有藍斑
下次的藍斑很多,我是這樣希望啦
[史丹吉氏斜鱗蛇-5DSR] 體色很美的個體
因為這條蛇很不穩定,所以我把設備隨便擺一擺
有點意興闌珊的試著拍攝,沒想到蛇這時候突然停佇
急忙拿起相機邊按下快門,幸好還有捕捉到關鍵的瞬間

冬天上山就是大濃霧的鳥天氣
雖然霧比前一天稍淡,蛇卻也比前一晚更少
早知道先把固定班底拍好,省得隔天逛到想吐卻沒蛇
若不是多虧這條史丹吉,大概就抓烏龜下山了

其實當天在馬路上真的撿到烏龜,急忙從快車道上移到路邊野放
我以為做善事所以晚上會收大獎,結果這是預告今天晚上會抓龜
所以這晚槓龜,好像也是理所當然早就註定好的事情...
[菊池氏龜殼花-5DSR]
拍廣角帶景的照片,因為很難靠近的緣故,多半生物都拍的稍小
這樣景深會更理想,環境也能交代清楚,同時也能保持安全距離
但我就是喜歡把生物拍大一些,理想狀況是畫面寬度的1/4到1/2
那意味著要靠的更貼近生物,也代表著拍攝難度會高出許多

盤起來的蛇體積會比較小,所以拍攝時要靠的非常近
大概就是鏡前五公分左右,一個隨時會被咬到的距離
然後你再把頭伸到鏡頭前,努力試圖引起牠的注意力
好讓牠吐出蛇信完成拍攝,整個過程老實說真的很危險

也因為毒蛇很危險,拍攝前都有先觀察蛇的個性
起初先靠到安全距離的邊緣,再一次縮減一公分緩緩推進
直到畫面呈現你想要的樣子,且忘記手指就在蛇臉的旁邊
拍完才有時間害怕與發抖,避免慌張而讓自己暴露於危險中
[鼬獾-5DSR] 傻不隆咚的...
在山上找蛇的時候,偶爾會有機會遇到鼬獾
要不就是正在逃亡的3D版,不然就是在馬路平躺的2D版
這倒是第一次遇到直接窩在路邊睡覺的個體,還真是天才
因為附近有野狗,擔心被攻擊,加上這裡又是狂犬病疫區
只好把這小傢伙吵醒,把牠趕離馬路邊以免發生危險
結果牠還不走,只覺得我們這些進擊的巨人擾獾清夢
還真是半趕半請才終於讓牠遠離馬路,不必再擔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