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篇之後,事主就是要討回購買日期嘛,之前的事情都過去了!現況是該如何處理,如果要證明你的購買日期第一個是"發票"但是你沒有!第二個就是請店家幫你證明阿~店家不可能沒進貨紀錄的,也一定會有消費紀錄,不然他何時叫貨?說真的店家如果放太久應該要跟原廠換保單,但是實在不敢相信哪一間店家他的canon庫存機如此久?因為現況要去原廠討證明你也要提供個甚麼東西吧~不然原廠要處理也沒個依據阿!如果沒有證明而要去告~原廠有出貨紀錄,你沒有購買證明~那你會得到甚麼嗎?而且你應該是要先將苗頭指向店家吧!不然只好跟原廠好好溝通,看能給對消費者最好的方式有哪幾種,這樣較能達成雙贏吧~
kimula68 wrote:看完這篇之後,事主就...(恕刪) 我知道 店家也說機器送回後就幫我查當初的購買記錄再來我重沒說要告什麼之類的,在我的回文內也說了彩虹送回店家後看後續如何處理才決定上不上消委會我也不覺的彩虹有意要解決什麼 從談話的對答裡和他們認定的方式就是不受理但還是很感謝你的意見就是了!!
zega wrote:我去年6月24買40...(恕刪) 在台灣的3C電子商品,採行的保固期間認定方式大致上有兩種:1. 從出廠日期起推定一定期間做保固。例如保固期間一年,再加上3個月緩衝期(依廠商而定,這緩衝期的用意就是指商品從出工廠到真正到終端消費者手上的時間。);我記得彩虹保卡上的確就是印保固日期,而那個保固日期的由來應該也是如此。2. 依購買日期做保固。這種保固方式常見於所謂的公司貨,就是要有發票作為購買憑證(不然哪知道你什麼時候買?),或是廠商會要求在購買後一定期間內至網站(用機號等)作登錄動作,像SONY或是Nikon就是這一類。我自己不是C家的使用者,所以還真無法詳細了解Z大遭遇到的問題。不過Z大有提到自己當初購買並沒有開發票,這樣的話的確是會出現購買日期保內,保固日期保外的情況,原因就在第一項。這也沒什麼好爭辯的,因為在商言商,代理商或是貿易商本身建置通路跟維修都需要成本,自然要能夠設下規範,讓這些資源能夠優先被該通路的購買者使用,也避免購買者付費後(開發票的公司貨通常最貴嘛... )卻因排擠效應(一堆水貨一起搶後勤維修服務的資源)享受不到服務的不合理現象,這也無可厚非。在N家的話,我是購買後記得上國祥網站登錄,就可以有完整保固了,發票不是必要;這是不同商家(國祥 V.S. 彩虹)間的政策不同。我想兩邊關於保固日期的爭議,很大的原因應該是在此。 我倒不是鼓吹要買公司貨,其實這些國際大廠都會有所謂的國際保卡(其實就是原廠出來的保卡),水貨也可以有維修服務的保障(還不都是自己的東西),而且持平而論,原廠的技術跟服務普遍是要在local廠商之上(廢話,自己做的東西當然自己最會修。)。有好的local代理商能提供良好的在地服務當然也很好;如果沒有,反正就是自己跟原廠溝通而已,也沒有非得受這鳥氣的理由。是吧?
earth wrote:你應該去跟販售的店家理論然後請店家去跟彩虹交涉而不是自己吃下這個爛攤子我有提過,買到過保固期的機子,不是您的錯誤那是商家該處理的 好扯的觀念喔!請問:"公司貨"與"水貨"的價差是"店家"還是"公司"賺走?"公司"賺了消費者"公司貨"與"水貨"的價差我"店家"替你"公司"賣貴森森的"公司貨"然後我"店家"還有義務替"消費者"與"公司"喬"公司貨"的維修與服務.....有那麼不會做生意的"店家"嗎?"店家"幹嘛辛苦賣"公司貨"還要替"公司"做服務?還要做後續服務"店家"賣"水貨"就好啦, 價錢漂亮好賣, 利潤沒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