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歸一句話,自己愛幹什麼就幹什麼,不用上來發這種詢問文,在發詢問文之前,我想你心中一定有一定的"偏見"了,就去做就好了,後悔也是你家的事,不後悔也是你家的事,根本不需要問大家的意見,自己開心就好了,不是嗎?
CUFOX wrote:
說實在5D2只贏高ISO雜訊
但很多人忘了
如果要用FF在相同快門下拍出和APS-C一樣的景深畫面 必須用高4倍的ISO
這樣5D2雜訊反而輸NEX-7一級 ...(恕刪)
嗯~
很特別的思考邏輯~
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攝影作品,
同樣構圖下你所說的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
為了求得不要太淺的景深,
實際使用上ISO通常不會差到4級~
(別忘了鏡頭實際焦段不一樣,安全快門也不會一樣~)
如果是要拍室內團體照,有外閃或腳架的情況下,ISO也不見得需要調高~
(話說4倍ISO是指啥?指4級ISO的意思?
)另外,比這個沒啥意義~
因為如果拍攝對象要求的是淺景深,APSC的劣勢馬上出來~
片幅越大越容易拍出淺景深,
片幅越小越容易拍出泛焦~(例如:手機 or 視訊相機)
這是天經地義的光學變化,
買相機要是以容易拍出泛焦為依據的話,豈不是買手機更好?
lfjadsflk wrote:
嗯~很特別的思考邏輯...(恕刪)
雖然他說的沒有錯...但是我還是沒辦法認同為了景深而去買片幅比較小的相機.....這個理由比起想要輕便更加牽強...

最少如果用全幅需要深一點的景深時我還可以縮少光圈再用三腳架或是其它方法把機身固定,問題就可以解決, 但是反過來當你需要更淺的景深的話,你就沒辦法做到.....
就算是要主體很近很近,又需要非常足夠的景深的話, 其實需要的是一夥移軸鏡頭而不是更細少的片幅....
再者其實比畫質這個問題..來比ISO的雜訊這些其實也只是很表面的問題,雜訊,寬容度以外, 其實有多少人有留意亮部到暗部之間的過渡層次之類? 更不用說那些很抽象的立體感了...
hales suen wrote:
雖然他說的沒有錯...但是我還是沒辦法認同為了景深而去買片幅比較小的相機.....這個理由比起想要輕便更加牽強...
最少如果用全幅需要深一點的景深時我還可以縮少光圈再用三腳架或是其它方法把機身固定,問題就可以解決, 但是反過來當你需要更淺的景深的話,你就沒辦法做到.....
就算是要主體很近很近,又需要非常足夠的景深的話, 其實需要的是一夥移軸鏡頭而不是更細少的片幅....
再者其實比畫質這個問題..來比ISO的雜訊這些其實也只是很表面的問題,雜訊,寬容度以外, 其實有多少人有留意亮部到暗部之間的過渡層次之類? 更不用說那些很抽象的立體感了...
我並不是說要為了"深景深"買小相機
前面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FF的高ISO雜訊和淺景深優勢只有在特定情況才會顯現
相同景深的情形下 NEX-7的感光能力會較好
如果是上腳架 打閃 大白天等場景 那高ISO表現就沒差了
移軸鏡鏡是改變焦平面角度 並不是加深景深喔
光圈縮倒最小景深還不夠 需要的是做"多焦點合成" 這超微距很常用的技術
如果是相同場景和拍攝方式
亮暗層次是取決於相機亮暗記錄的能力 通常跟寬容度成正比
而立體感還會另外受色彩記錄能力影響
跟片幅沒有太大的關係
講到最後還是沒有交集
不過體積部份照理不會淪為各說各話才對

http://j.mp/12NrBny
關閉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