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Canon全片幅相機為何都不配置內閃啊?


wonly wrote:
就算逆光,也絕對絕對不能開內閃補光
寧可讓人臉黑壓壓一片,看不出來在拍什麼,再解釋成自己是在拍剪影
這才是全幅攝影人的堅持與專業


室內反差亮度沒很大,內閃勉強有效,且要貼很近

若正AM10:00-PM3:00 這種亮度的逆光,GN43的外閃都不一定壓的回來
我想等有一天Canon發現沒有內閃成為他全幅賣輸Nikon或其他家的主要原因他就會裝了
我自己70D的內閃是從入手到現在都沒用過,
或是用了以後寧願選沒閃的那張...

greenteac wrote:
我想等有一天Canon...(恕刪)

都沒用過?
masayoshi wrote:
應該很少有人是風雨無阻來場機身性能的極限測試(我真的沒看過有人會身上穿雨衣 然後拿著防滴防塵的機身加鏡頭在雨中猛拍的)
所以我不覺得拿掉內閃會是因為顧慮到這點

fxben wrote:
對專業器材的要求,往往更重視rugged built(粗勇),堅固耐候性強才是重點,
在關鍵時刻的可靠性高於一切!!


不清楚拿掉內閃的原因,但前一台機子確實是在風雨中拍照壞掉兩次...
第二次技師很明確提到水從熱靴與內閃處滲入,造成機身內部零件生鏽故障
後來換一台二手無內閃且防滴防塵等級稍好的機身,這些年倒還沒因水從熱靴滲入而出過問題
每年夏天從梅雨季節到颱風季節,下大雨的夜晚就是出勤準備迎接豐收的日子
除非雨勢大到像是用倒的,否則生物活動時就算下雨也照樣拍攝,因為生物就這時候最嗨
但也不可否認淋雨過久的時候還是難免會出一些狀況,例如機身跟閃燈溝通就會有問題...
至於穿相機雨衣,久了容易起霧,加上習慣是背著相機找生物而不是上腳架定點等候
穿了雨衣的相機在操作上實在非常不方便,就不用雨衣了~~
我個人單純認為
這是行銷上的考量
為的只是減少機身、設計、材料上的成本
增加獲利
當然可以用一萬個理由解釋為何沒有內閃
但是以CANON的行銷模式來看
減少一個內閃
就可能增加一個外閃或大光圈鏡頭的銷售機會
不曉得7D II跟6D
誰防塵防滴能力強
5D Mark II 的剖視圖



Canon 的全幅機應該可以也可以配置內閃, 不過會多一個故障點,幾乎沒有人用/不太實用(例如全幅機+24-70 2.8+遮光罩+內閃=效果不是很理想), 相機的頂部會變的有點肥大.
所以我們工作機的機頂內閃全都用鐵人包起來~~~
工作室2台D700有一台就是內閃那邊滲水燒壞機板的~~
同一天的主力D2X就頭好壯壯
一般使用應該比較沒問題,但我們有工作需求的都是直接廢掉內閃....
因為內閃出力沒外閃好也沒外閃快,不過這是工作需求
你沒有交件壓力的拍在差都無所謂....我們就不能了..按下去的成果好壞會決定
這次能不能再拿到下次的案子...
相機就如同車子,你的能量,將決定他的力量

abcdefghitw wrote:
Canon全片幅相...(恕刪)


最簡單原因是,沒有內閃會買的人還是會買
想買的人不會因為沒有內閃就放棄

u9207008 wrote:
簡單說內閃不夠力...(恕刪)


1997年的Minolta 800si
可以做出 內閃有 zoom (14~20GN @ 24~80mm)
最大20 GN

Canon做不到??

只有2種可能
1.Canon技術不足
2.Canon省錢

哪個比較可能??

外閃 90EX 的GN 9出力大??


十機九移,換過八鏡七店六街五老闆四處跑,還得三買二測,一台爛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