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N家跳槽C家,用跳燈遇到小麻煩-----感謝各位,都解決了

acsu3676 wrote:
肉眼看不出的瞬間預閃??那是什麼?紫外線嗎?還是雷射?


自NIKON F90開始就具備的功能,閃燈會預閃啊,預閃與正式閃燈相距時間很短,肉眼無法查覺,
只要使用3D矩陣就會這個功能,現在是基本配備了,最低階的都有。

CANON的ETTL也是有預閃啊,先預閃後用閃光前與閃光後的資料重新判定主體與出光量再發出主閃,
原理差不多的,不過C家比N家的預測能力差上一截就是了,主因就是RGB矩陣分割測光。
acsu3676 wrote:
當年Canon底片機用E-TTL已經很方便用了,也很簡單,還可以用1/4000補光,
用N家的同事還卡在1/125 or 1/200的最高同步速度。




沒人說E-TTL不方便,我重複很多次了,是準確度的問題,
在數位時代後,CANON又把E-TTL搞得更糟,原因是白平衡,
底片時代用閃燈沒有白平衡問題,CANON進入數位後竟然用閃燈還出現白平衡問題,
真可謂是耍白痴,越搞越糟的行為。

記得民國82、83年左右有玩EOS 5一陣子,閃燈還沒樓主拍起來那麼糟,
現在竟然往後退,真是不可思議,以日本人的精神來說,CANON那批研發者應該自殺謝罪。


另外,16、17年前NIKON F90+SB25就已經可以用1/8000秒高速同步,
1/4000秒是小CASE,你對N家閃燈不夠熟啦。

最早有FP高速閃燈同步功能是O家的OM系列,當時O家率先出了一個可頻閃的閃燈,
搭配OM-4可達1/4000秒同步,不過從此O家也沒新東西再推出,單眼系列停止研發,
直到數位時代才重新設計E系列單眼。
但是就是有些死忠派不願承認....哈
從以前就只有聽過NIKON閃燈強
卻沒有聽過CANON?
WHY?
事實就是如此 ~有啥好辯的

CANON閃燈好 我沒話說

但別忘了NIKON更好
acsu3676 wrote:
肉眼看不出的瞬間預閃??那是什麼?紫外線嗎?還是雷射?不知


應該是編碼過的閃燈訊號 ,基本上離機閃還是屬於用閃光觸發 ,
但是需要前述的訊號才能觸發 ,不會受到一般的閃光影響而誤動作
記得這應該也是 MINOLTA 先發展出的功能


當年Canon底片機用E-TTL已經很方便用了,也很簡單,還可以用1/4000補光,
用N家的同事還卡在1/125 or 1/200的最高同步速度。

不知道EX為什麼會被說成這麼爛...


也用過一代的 E-TTL 系統 ,M 模式下只要依焦段注意安全快門也還算方便
跳燈時也還可以預先試閃來判斷可否獲得足夠的曝光(也可以視狀況調整快門速度)

至於操作模式只能說 C/N 的設計出發點大相逕庭 ,之前手札有前輩貼出 E-TTL 的原理跟設計理念
建議可以先找來看看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要設計成這樣的操作模式

剛剛查了CANON的E-TTL II,CANON似乎也有鏡頭的距離資料了,
其餘也伴隨區域評價測光與對焦點增加這些進步而改進,會比原來的E-TTL好許多才對,
如果對焦點更多,評價測光分區更細,那差不多90%幾的狀況應該可以接受或是非常良好,
理論上應該跟NIKON10年前有相當水準了,只差了缺少RGB測光。


那為何還發生樓主那兩張「白平衡、發光亮不足」的兩種嚴重狀況?
CANON網站說必須用「自動白平衡」或是「閃燈白平衡」
因為樓主至少有用「自動白平衡」模式拍,結果還出現白平衡錯誤,
所以除了缺乏RGB測光以外,只能解釋為CANON的評價測光或是整體權衡計算不良,
都做到這樣了,我想改進到非常完美應該也是指日可待。
eagleeagle wrote:
另外,16、17年前NIKON F90+SB25就已經可以用1/8000秒高速同步,
1/4000秒是小CASE,你對N家閃燈不夠熟啦。...(恕刪)

喔? 那請問您: N家哪一台低階機開始有支援TTL自動測光的高速同步閃光
C家這邊可是從13年前的低階底片機500N開始, 後來的EOS機種找不到沒有支援的喔
給您參考一下
http://www.flickr.com/photos/sfmine79/
其實沒什麼好吵的...

第一早已經確定了....臉紅脖子粗爭第二第三做啥?

CANON..你就是岳老三...葉二娘死了你也還是老三...

NIKON真正強的是它的 3D 矩陣測光系統..這個別家都還有所不及

閃燈系統呢..

Minolta 在1991年就有無線TTL閃燈..

到了2001年的ADI(Advenced Distance Integration,先進綜合距離)系統

搭配HSS高速閃燈同步...成了獨一無二的高速無線TTL同步功能..

在α-9上可以使用高速同步到1/12000的快門...連結閃燈無上限

而且不用頂級閃...跟SB-600同級的3600HS就辦得到

NIKON的 iTTL也是有無線TTL啦..只是比Minolta落後12年而已


.ADI....i-TTL......E-TTL II..都是含有距離資訊的

只不過出的時間先後順序差別罷了...當然各家算法不見得相同



eagleeagle wrote:
M家的閃燈很討厭,底座設計不能用在一般相機上,非共通規格.(恕刪)


其實我覺得M家的閃燈腳座是兼顧方便性與剛性最均衡的..

拆裝只需要一秒...單手即可完成

58閃就別說了...有同級的嗎?(擺頭方式)

sfmsp wrote:
喔? 那請問您: N家哪一台低階機開始有支援TTL自動測光的高速同步閃光
C家這邊可是從13年前的低階底片機500N開始, 後來的EOS機種找不到沒有支援的喔



1、
高速閃燈同步是很有用、很實用的東西嗎?
一個GN指數達40~50閃燈,在戶外強烈陽光下補燈,並為了放大光圈得到散景,
通常得用到1/4000~8000的快門以上,這時候即使用F1.8拍攝,
可補光距離恐怕也只有1米半~2米,這麼近要用怎樣的鏡頭拍攝人像?

2、
高速閃燈同步我從來不用,對於不用的東西本人基本上是很少去看的,
我的NIKON D50支不支持我都沒去查了,我前面不是說嗎,我幾乎只用A模式拍照,
閃燈只打跳燈、只打一般直打,高速閃燈同步喔?
對不起!不用,我也懶得翻哪些初級機種有支持,您自己查啦。

3、
CANON低階機種支持高速閃燈同步很好,但是多少人真的在用FP?
NIKON的3D彩色矩陣下放給所有機種才叫做實在,
才是多數我這種傻瓜都不用傷腦筋的好用閃燈系統,不會出現補正失誤錯誤,
不會出現白平衡失誤。

PS:
連NIKON D50的MENU都還沒翻完咧,懶得翻,拍個生活紀錄照而已哪需要研究那麼多,
我知道D50有RGB測光也支援RGB 3D矩陣,這就夠用了。
那個相機快門張數怎麼看啊?
我都看檔案號碼。

喔喔~邊看大家吵邊學~呵呵~
話說想起以前用閃燈拍,到現在,好像的確是N家的比較好打~當時我還以為是我不會用哩-->事實上如此
所以用C家的時候幾乎都是大光圈高ISO硬吃~閃燈都是在N家出勤率高~沒別的,SB800/900簡單易用就拍的很準,大概只有調調EV值而已~
所羅門的惡夢666 wrote:

NIKON的 iTTL也是有無線TTL啦..只是比Minolta落後12年而已



讚啦!
感謝您的解說。

當年看M家阿花9的廣告冊子都沒仔細看,現在還記得的只有蜂巢測光。
朋友只有一個用M家機子的,光看到閃燈座就吐血,很沒誠意的閃燈座,所以從此對M家沒興趣。

其實要不是當年F90X+SB25有3D矩陣的創新,還有十字對焦,
NIKON的自動對焦相機真的是遠遠輸給C家與M家的,個人感覺就是這樣。

PS:
當時跟朋友把幾台機子放在一起測試,F90X真的是強過任何一家的對焦精度﹝不是速度﹞,
白牆上才一點點極淡的凹凸影子也能準焦,當時其他機子根本抓不到﹝現在不知道﹞。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