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被選進白宮當攝影師,我想你給他隨身小dc他一樣可以拍這麼好,
對專業的攝影師來說,尤其是報導攝影的記者,是什麼相機並不重要,
有什麼樣條件的鏡頭他就可以因地制宜調整他拍的方式,
差別在於攝影師的視野跟思維,當這位攝影師不用跟大堆頭的記者搶新聞,有足夠的授權跟自由可以發揮時,
自然就可以花長時間來觀察,只是相對你也必須有足夠的素養跟敏銳度,才能發現這些時刻,當然,這些照片的背後,多半是幾百幾千張的失敗照中選出來的,數位時代的壞處之一就是,我們比較沒有機會從一些失敗的照片當中,去觀察一位偉大攝影師的創作軌跡。
相對在台灣,美國的報導攝影是相當獨立且受到尊重的,他自一開始就不是只是配合文字的說明圖片,
他有屬於影像本身的語言,有自成一格的美學系統,他所受到的重視是不下於文字報導的,
甚至許多傑出的報導攝影是被流傳的更廣更久超越於文字的,因為當文字記者可以在辦公室靠電話完成一篇報導的時候,攝影記者永遠必須在第一線拍到畫面,所以有時候攝影記者是更受到尊重的。
所以歐美有專門供應報導攝影的新聞社,一般的平面媒體也很願意在培養攝影記者,
當然攝影記者自身的素養,除了最基本的攝影技巧,另外對題材的敏銳度,專業的判斷度,跟揭露真相的智慧和勇氣,台灣社會沒有這樣尊重報導攝影的文化和傳統,新聞製作環境也不重視報導攝影的水準,而攝影記者的門檻在數位時代後相對來講更不高,許多的新聞攝影工作者便也不了解自己所做的工作的重要性,當然就不會想要去提昇自己了,有空的話每年都會有世界新聞攝影獎的作品在台灣展覽,有遇到的話可以去看看,一樣的相機,一樣是攝影,但是國外對報導影像的素養跟水準,包括攝影者對自己的要求,跟台灣的確是不一樣的視野。
不過另外想說的是,大家也不用太佩服白宮的這些生動照片,當然攝影師的功力沒話說,但是歐美本來就是重視報導攝影傳統的國家,運用這些照片來傳達他們想要去創造出來的跟形象,是在理所當然不過的了,這是白宮精密設計過的,完全是公關經營的一環,這本來就是他們放上這些照片的目的,所以大家如果喜歡,並且對這個政府產生正面和樂觀的印象,那就代表這個公關的環節是成功的,並且由此可見影像在傳播過程中的力量,也是他們如此重視的原因。
不然大家可以比較一下前面有放出的這位攝影師自己的作品網站,你會發現到有些照片的感覺就是不同於白宮放出來的,這也是證明除了符合雇主(白宮)的商業要求外,攝影者本身還是會有堅持自己作品作為藝術而獨立的價值。